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爾-28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伊爾-28(俄語:Ил-28,英文:Il-28)是蘇聯伊留申設計局在1940年代末研製的一種噴氣式前線戰術轟炸機,也是蘇聯第一種投入大量生產的同類轟炸機

由於其設計極度成功,除了蘇聯外,中國也按照許可證大量製造,稱為「轟-5[1]。北約組織為Il-28轟炸機,Il-28R偵察機和Il-28T魚雷轟炸機所取的共同代號是「Beagle(小獵犬)」,但將Il-28U教練機單獨命名為「Mascot(吉祥物)」。對於該機產量的估計有很大起伏,包括從2000架到6000架以上。除了蘇聯和中國以外,該機還服役於其他國家的空軍。進入九十年代後,仍然有幾百架該型號飛機留在現役中。而這時距該機首次出現已經間隔了40年的時間。

設計

該機為常規布局,兩台克利莫夫噴氣引擎置於平直機翼的下方。投彈手位於玻璃機頭內,在機尾則是裝有兩門機炮的自衛炮塔。如果加以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特徵和二戰時期的轟炸機幾乎如出一轍。唯一較為新穎的設計是帶後掠的水平尾翼以及提供給駕駛員的水泡座艙和彈射座椅。因此,Il-28可以說是一種融合了新舊兩個時代技術特徵的飛機。

歷史

1947年,蘇聯按照發展噴氣飛機的第二階段任務,安排幾個設計局同時開始研製裝2台噴氣發動機的前線轟炸機的設計競賽。

Il-28在1948年7月8日首飛,1950年參加五一節莫斯科閱兵。50年代是蘇軍前線轟炸航空兵的主戰裝備。1955年停產。曾向華約國家和其他友好國家大量出口。

向中國出口的首批60架伊爾-28轟炸機於1952年10月在齊齊哈爾交付。至1956年,對中國出口171架。曾參加了中國的空投核武器爆炸試驗。中國的仿製型號轟五於1963年開始仿製,1966年首飛,1967年量產,1984年停產。伊爾-28/轟五在中國的各種改型有照相偵察機、電子偵察機、電子干擾機、魚雷機、教練機(轟運教五)、投放照明彈引導殲擊機的照明機。轟五甲核彈投放機的改裝代號「2152工程」,1968年完成。1971年起分兩批向羅馬尼亞出口了12架轟五,後來又出口了2架轟教五教練機。

埃及空軍是Il-28最早的顧客之一。由於該機帶來的巨大威脅,以色列空軍在蘇伊士運河危機,六天戰爭和贖罪日戰爭中均將其當作了攻擊的優先目標。蘇聯向古巴提供Il-28配件並在當地組裝的計劃因為古巴導彈危機而由赫魯曉夫下令取消。當蘇聯開始入侵阿富汗以後,Il-28也投入了戰鬥行動。尼日利亞空軍從埃及空軍那裡得到了四架二手的Il-28,隨即又從蘇聯那裡得到了兩架同類型飛機,這批飛機在內戰期間參與了戰鬥。也門內戰中同樣可以看到Il-28的身影。芬蘭空軍在1961到1966年間得到了四架Il-28並一直使用到八十年代才將其退役。

蘇聯從八十年代起將Il-28逐步撤出了現役。然而埃及空軍的蘇制IL-28直到1990年仍然在執行任務。同樣,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作戰序列中也保留着幾百架轟-5;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羅馬尼亞同樣是轟-5的使用者。中國生產的型號中主要包括轟-5基本型(轟炸機),轟教-5教練機和轟偵-5偵察機,以及較後開發的轟電-5型電子對抗飛機[2]

視頻

伊爾-28 相關視頻

伊爾-28
蘇俄時代 圖16 伊爾28紀錄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