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甘棠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甘棠村位于中国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是以周姓为主的血缘聚落,2007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上甘棠村主要建筑有步灜桥、文昌阁、忠厚祠、寿萱亭、门坊、槽门、沿河石围墙、码头、古驿道等。步灜桥位于村口,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始建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长30米,宽4.5米,拱高5米。文昌阁在步灜桥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面阔进深均为三间(10.5米),高四层,下两层为砖砌,上两层为木构。村内现存明代、清代民居176栋,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名村上甘棠,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起至隋开皇九年(589年)止在此建谢沐县治,长达700年。谢沐县以谢沐二水汇合为谢沐河而得名。这两条水实则为雌雄二水。雄水发源于都宠岭雄川源,源于高山雨水;沐水为雌水,源于石灰岩地下水。雄雌二水汇合处,山环水抱,气场信息得天独厚,确是一方风水宝地。周氏先祖唐朝天宝年间在此定居立宅,取名甘棠,至今已达1240年。“甘”者甜也,“棠”,海棠果,即野苹果。 甘棠,甜甜的野苹果。这是从出产苹果的老家山东带来的地名。又有一说:甘棠,原意为高大的乔木,以后用作官吏政绩的称颂之词。即是说周氏先祖是朝廷有功之臣。甘棠,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甚多,碑亭楼阁完好,是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点集中的旅游胜地。

贯穿全村有一条古老的石板路,路两边都建有铺店。明、清时期,这里这农村集市贸易中民心,至今还有浓厚的商贾气息,昔日酒肆之店迹犹存,游人到此自然会联想到杜牧的“水村山廓酒旗风”的诗句。

周氏在此定居1240余年,是“忠孝廉节”和崇文尚武的教化之乡[1],历代出过节度使、尚书、宣政大夫、太守、刺使、知州、通判、县令、文林郡、将军等100人。解放后,又出了工程师、科长、中学校长、教师、医师40多人。旧时官宦除周翰宗军长外,其余官员都有水粉肖像,张挂于忠厚祠内供游人观看。

村人信奉寿龟、神龟,因而有龟山、龟形台地、龟塔、寿龟凉亭等人文古迹、古代建筑。村南一里许建有寿龟凉亭,是古代通向广西桂林、八步的必经之路,建亭宗旨是保佑村人出行吉利、平安,过往行人,都要休息片刻,用手去摸一摸寿的头和背,以保佑旅途平安。

明清建筑

村内至今仍保存着200多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此外,村庄里留下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如明万历四十八年的文昌阁、明弘治六年的门楼、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年的步瀛桥、民国二年的石围墙等,还有一批明显带有宋代特征的古建筑。创建于一千多年前的村庄,在历经千年风雨后,村庄的村名、位置、居住家族始终不变。 考古专家称,像上甘棠村这种同时具有建筑、商业、书院、宗教等文化特色并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实属奇迹。在上甘棠村“月坡亭”有一摩崖石刻,据考证,该石刻是由上甘棠村周氏家族在1000年间陆续镌刻下来的,主要内容是讴歌上甘棠村的美好风光和周氏家族在该村进行的各项建设,共有功德碑、劝谕文、感怀诗、八景师等24方古代石刻,绵延宋、元、明、清4个朝代,是一部千年石刻家谱。这一处由一个家族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镌刻下来的专门反映这个家族千年发展史的摩崖石刻在湖南省还是第一次发现[2]。它对于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乡村历史、民俗,尤其是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视频

上甘棠村 相关视频

《窥见千年 上甘棠村》微纪录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