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老舍頭像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父親因抵禦八國聯軍而殉國,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他長大。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1]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經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這是該作自發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2018年2月8日-14日,國家大劇院製作老舍話劇《西望長安》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目錄

生平簡介

老舍家貧,幼年因滿族貴族的資助,才得入私塾讀書,後考入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完成了五年學業。1918年至1922年間,畢業後的老舍先後任國民小學校長、京師教育局北郊勸學員和天津南開中學教員。

1924年秋,老舍應聘到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講師。這裡為寫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使他有了創作的衝動。在倫敦四年多的時間裡,《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長篇小說先後問世。這些作品以活潑文風和嬉笑怒駡的人生態度,為文壇刮來了一股清新的風。

1929-1937年,老舍回國,先任教於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大學,後專職寫作,期間共創作了六部長篇小說,成為了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奠基人之一[2]

七七事變後,老舍投入到抗戰的洪流中。他在這段時期創作了七個話劇劇本、兩部長篇小說、兩部短篇小說集和一部長詩,向抗戰獻禮。

1946年3月,老舍赴美講學,後因國內內戰爆發而滯留,不得已在美完成了《四世同堂》的第三部和《鼓書藝人》。

1949年,祖國變色,老舍作了一個極為錯誤的決定,響應周恩來的召喚──回國。老舍喜悅地回歸祖國的懷抱。出身貧寒的他深知民眾的需要,開始了自己的劇作創作時期。十六年下來,他一口氣寫了26部戲劇,成為新中國主要的劇作家,很受觀眾愛戴。但厄運卻悄悄走來[3]

文革初期,老舍被當成是資產階級知識份子的代表,遭到批判、蹂躪。

1966年8月,不堪受辱的老舍投湖自盡[4]

作品與影響

老舍一生都在探索各種文藝形式,曾寫過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等等,堪稱是位文學多面手。

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是名氣最大的一部,心理描寫細膩,文字淺白,是白話文中的上佳作品,為老舍帶來了世界性的聲譽;《貓城記》的對國民劣根性進行了大膽揭露,被翻譯成多種外文,知名度僅次於《駱駝祥子》,被譽為世界三大諷剌名著之一;《四世同堂》是最長篇的百萬巨著,由七七事變寫到抗戰勝利,恰似一部抗戰的人生百科全書。老舍是位擅寫悲劇的能手,在他的眾多悲劇中,《月牙兒》中的母女和《我這一輩子》中的巡警堪稱男女悲劇主角之最,極具震撼力。

話劇《龍鬚溝》上映時在全國引起熱潮,風靡一時,北京市政府因此給他頒發了「人民藝術家」的獎狀。話劇《茶館》被譽為是「東方舞台上的一朵奇葩」。透過這些經典,我們可以看到老舍一生的追求和獨特風格,貫注其中的元素有:充滿諷刺性的幽默、對人性醜陋的批判、畢生都在懷念北京的情感,以及活潑和京味的口語化表達。

老舍也是一位非常能幹的文學活動家。他生前擔任過的職務和擁有的社會頭銜共有124個之多。他的主要貢獻是使文藝界團結起來,和文學普及工作上的卓越成績。

1978年,老舍平反,社會上漸漸掀起了老舍熱潮。他的各種著作不斷出版,每年都有新品種面世。他的話劇又陸續被搬上舞台,得到比他在世時更高的評價。根據他的作品改編而成的電視電影已有14部,老舍成為了最多作品被改編成影視的作家。與此同時,他的作品更廣泛地被翻譯成外文,在國外廣受歡迎。

老舍名言

  •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鋒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會生鏽。
  • 熟才能生巧。寫過一遍,盡管不象樣子,也會帶來不少好處。不斷地寫作才會逐漸摸到文藝創作的底。字紙簍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裡面扔棄廢稿,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
  • 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各界紀念老舍誕辰110周年

2009年2月3日,110年前,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人民的藝術家」老捨出生於北京一個滿族貧民家庭。當天300餘位文學、藝術、戲劇界人士和喜愛老舍作品的讀者以及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的友好人士參加了由中國老舍研究會、北京語言大學、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等單位主辦的老舍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會[5]

而老舍的話劇代表作《茶館》則於2009年2月14日再登人藝舞台,而根據《茶館》改編的電視劇將在央視一套春季黃金檔開播。而曲劇版《茶館》於上月在長安大戲院連演兩場。該劇由北京人藝導演顧威執導,利用曲劇的說唱手段和極富北京地方韻味的唱腔展現了別樣的《茶館》。曲劇《茶館》10年後重排,基本保持當年的原班人馬,仍由梅花獎得主張紹榮飾演「王掌櫃」[6]

老舍紀念館

1949年12月9日,老舍應周恩來總理邀請,由美國回國抵天津。兩天後到北京,受到周總理的接見。1950年4月,他購置了位於東城廼茲府豐盛胡同10號(即今豐富胡同19號)的一所普通的四合院,即今天的老舍紀念館館址。老舍先生在這裡生活、工作了16年,曾接待周恩來總理和末代皇帝溥儀來訪,還接待過巴金曹禺趙樹理等許多文化名人,並寫下了《龍鬚溝》、《茶館》、《方珍珠》、《正紅旗下》等20餘部作品。

1984年5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將老舍故居公布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老舍夫人攜子女向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市長李其炎寫信,提出將老舍故居連同老舍收藏的部分字畫、古董捐獻給國家,同時胡絜青也願意將她本人創作的美術作品捐獻給國家。

1997年7月老舍家屬有償將老舍故居捐獻給國家。捐獻交接儀式在北京市政府舉行,市委書記賈慶林等市領導出席,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老舍夫人胡絜青攜子女出席。

1998年北京市文物局對故居進行落架修繕。

紀念館的沿革

  • 1998年5月18日,「老舍故居籌建處」開始組建,1998年6月4日召開第一次老舍紀念館籌建會。隨後進入緊張的籌建工作。
  • 199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示「同意將老舍故居改建成老舍紀念館」。
  • 1999年2月1日,老舍誕辰100周年前夕,老舍紀念館正式對社會開放。
  • 2008年3月,老舍紀念館實現全面免費開放[7]

老舍紀念館對外展示內容:故居原狀陳列(北京四合院),「走進老舍的世界」展覽。

視頻

5分鐘讀完老舍的《茶館》,通過小人物記錄北京大半個世紀的變遷

老舍 : 老舍詞典系列(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