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龍州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轄縣,位於廣西西南部,距南寧市200千米,東鄰崇左市江州區,南接寧明縣憑祥市,東北面與大新縣相連,西北與越南接壤,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總面積2311.19平方千米,轄5鎮7鄉,2017年總人口272287人。

龍州為邊防重鎮,是一座具有多年歷史的邊關商貿歷史文化名城,西有水口關,西南為平而關。光緒十五年(1889年),龍州被闢為對外陸路通商口岸,是廣西最早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龍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江革命勝地。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1日,在李明瑞、俞作豫等同志的領導下,爆發了龍州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重要的革命遺蹟有紅八軍軍部舊址。名勝古蹟有小連城和棉江花山崖壁畫等遺蹟。

2018年8月8日,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龍州縣退出貧困縣。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7年,龍州縣生產總值實現1216075.81萬元,比上年增長8.2%。第一產業增加值271421萬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519510.79萬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425144.02萬元,增長10.9%。

目錄

歷史沿革

龍州,古為百粵地。

秦屬象郡。

漢初, 屬南越(粵)國地,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為壅雞縣地,屬鬱林郡。

三國吳黃武六年(227年) ,屬交州鬱林郡。

晉屬廣州晉興郡。

梁陳屬南定州晉興郡。

隋屬揚州鬱林郡。

唐先天二年(713年)置羈縻龍州(州署在今逐卜鄉谷陽村舊州屯),屬廣州鬱林郡轄地。州名相傳系以上龍鄉水隴屯後山腳有泉名「龍泉」而命名,是為縣得名之始。唐儀鳳元年(676年)在今金龍鄉置有羈縻金龍州,屬嶺南道安南都護府。

五代十國(907—959年)龍州先屬楚,後屬南漢宜州治地,州治移至今龍州鎮的北門附近。

宋初,復置羈縻龍州,州治移至今龍州城北門外,另於今縣地下凍、布局一帶置羈縻凍州,均隸廣南西路(後改廣西路)左江道。原羈縻金龍州改為遷龍寨,隸屬無考。皇祐五年(1053年)朝廷對龍州實行土官治理,是為龍州土司世襲之始,仍屬左江道。

元大德三年(1299年)升龍州為萬戶府,府治移至今龍州城內,屬湖廣行中書省廣西兩江道太平路。將羈縻凍州分置上峒、下峒兩土州,至正二十年(1360年)合稱上下凍州,歸龍州萬戶府承審,仍屬太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龍州萬戶府,復稱龍州,上下凍州因舊,屬廣西布政司左江道太平府。九年(1376年)遷龍寨改名金龍峒,隸太平府安平土州。

清初因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分龍州為上龍、下龍兩個土巡檢司,隸太平府。五年(1727年),下龍司改土歸流,廢世襲制,移太平府通判駐龍州城接管。上龍司因原制,仍隸太平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於下龍司地復置龍州,隸太平府,上龍司歸龍州承審。五十七年(1792年)改龍州為龍州廳,仍屬太平府。金龍峒於嘉慶末年為越南侵併,歸越下琅州。光緒十三年(1887年)廣西行省太平歸順道移治龍州。同年,金龍峒復歸中國,仍隸太平府安平州。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上龍土司,上下凍土州廢世襲制,屬龍州廳。宣統元年(1909年),金龍峒從安平州劃歸龍州廳管轄。

民國元年(1912年)1月,依照廣西軍政府厘定的《廣西地方官暫行章程》規定,龍州廳升為龍州軍政分府,轄憑祥廳、上龍土司、上下凍土州及金龍峒。民國二年(1913年)6月,裁軍政分府,置龍州縣,仍轄上龍土司、上下凍土州及金龍峒,隸鎮南監督區。憑祥廳歸原治。民國十六年(1927年),改土歸流,上下凍土州併入龍州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上龍土司、金龍峒並置上金縣。隸鎮南督察區(區治設於龍州)。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龍州起義,兩縣成立革命委員會,到3月20日紅八軍撤離龍州前,屬左江革命委員會管轄。是年9月,廣西省政府公布修正廣西民團組織暫行條例,在龍州設置第九民團區,龍州、上金兩縣隸第九民團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月屬民團龍州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龍州行政監督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月,龍州縣易名為龍津縣。龍津縣、上金縣隸第十二行政監督區,後改為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解放初期, 龍津、上金兩縣縣名不變,屬廣西省人民政府龍州專員公署管轄。

1951年5月5日,兩縣合併為龍津、上金聯合縣,縣治設於龍州城。

1952年8月,改縣名為麗江縣,屬崇左專區管轄。

1953年4月23日,經政務院批准麗江縣名因縣名與雲南省麗江縣同名,復稱龍津縣,屬廣西省邕寧專區。同年12月,屬桂西僮族自治區邕寧專區。

1953年初,直隸桂西僮族自治區。

1956年初,直隸桂西僮族自治州。

1958年1月,屬廣西壯族(原僮族改為壯族)自治區南寧專署。同年12月,龍津、寧明、憑祥三縣(市)合併成立睦南縣,治憑祥市。

1959年1月,改名龍州縣。5月,裁撤併縣建置,原龍津縣各機關遷回龍州,仍稱龍津縣,屬南寧專署。

1961年5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龍津縣更名為龍州縣。

1961年12月31日,正式更名為龍州縣至今,仍屬南寧地區。

2002年12月28日,撤銷南寧地區,設立崇左市,龍州縣劃歸崇左市至今。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龍州縣下轄5鎮7鄉,即:龍州鎮、下凍鎮、水口鎮、金龍鎮、響水鎮、八角鄉、上降鄉、彬橋鄉、上龍鄉、武德鄉、逐卜鄉、上金鄉。 縣人民政府駐龍州鎮康平街28號。

人口

截至2017年底,龍州縣戶籍總人口272287人,其中城鎮人口51159人,鄉村人口221128人。在總人口中,男性人口139461人,占總人口51.2%;女性人口132826人,占總人口48.8%。全縣出生人口4486人,人口出生率為1.65‰;死亡人口4993人,死亡率1.83‰;全縣淨增人口-50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6‰。有壯族漢族瑤族苗族回族侗族等民族,壯族人口占總人口95%。

交通運輸

龍州縣有國家一級口岸——水口口岸,國家二級口岸——科甲口岸(未恢復業務),已開通中國龍州至越南高平國際汽車交通運輸業務。南寧至友誼關高速公路龍州——夏石二級支線公路、龍州至水口口岸二級路竣工投入使用。

另南崇城際鐵路延長線崇左至憑祥鐵路經過龍州,並設龍州站。

2017年,龍州縣客貨運周轉量72268萬噸千米,增長8.5%,其中公路客運周轉量18050萬人千米,下降5.6%;水路客運周轉量38萬人千米,增長72.0%;公路貨物周轉量70426萬噸千米,增長9.0%;水路貨物周轉量18萬噸千米,下降45.9%。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8805萬元,增長93.0%,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5132萬元,增長103.2%;郵政業務總量3673萬元,增長30.6%。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州縣位於中國南疆、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隅左江上游,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06°33′11″至107°12′43″,北緯22°8′54″至22°44′42″。東鄰崇左縣,東南接寧明縣,南靠憑祥市,西及西北與越南國相鄰,東北連大新縣。面積2311.19平方千米。

縣城龍州鎮距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239千米(公路里程)。

地形地貌

龍州縣境內地勢南北較高,中部水口河——麗江——左江橫貫全境,形成低平的河谷平原。江北以岩溶地貌(俗稱石山)為主,主要有峰叢窪地、峰叢谷地和峰林谷地,走向大致為北西——南東向,海拔高度多為500~700米;江南主要是土山和岩溶地貌:土山是大青山山脈,走向北北西——南南東向,主峰海拔1045米,岩溶地貌以峰林谷地為主,海拔高度多在500米以下,分布比較零散。

氣候

龍州縣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有明顯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總的是冬春微寒,夏炎多雨,秋季溫涼,乾濕季分明,濕熱、乾冷同季;年無霜期為350天,有霜期13天。縣內因地形環境影響,降雨亦有顯著的特點:山地雨量多於丘陵河谷地區;雨量分布自西北向東南遞減,與中國熱帶、亞熱帶自南向北,自東向西遞減相反;夏季雨量占全年雨量一半以上,易於發生冬干、春旱,雨季從4月中下旬開始,天氣多變,農民把這種氣候形容為「孩兒面,一天三變」。由於小氣候環境的影響,龍州的農業氣象災害主要有低溫陰雨、寒露風、乾旱、洪澇、大風、冰雹、霜凍等。

水文

龍州縣內地表水水域面積共69524畝,其中江河36347畝,山塘2941畝,水庫7956畝,池塘7653畝,溝渠14627畝。主要河流有水口河、平而河、左江、明江、黑水河5條,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縣內總長178.5千米,總集雨面積3597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總徑流量735.5億立方米。其它小河流31條,全長311.5千米,集雨面積1066.8平方千米,最大流量517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6.96立方米/秒,總落差1966米,年徑流量4.39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龍州縣石灰岩山地占多,山峰林立,常綠闊葉林分布及植被覆蓋面較廣,為動物提供較好的生存條件,據不完全統計,縣內有獸類7目20科30種,禽類11目25科71種,魚類175種,節肢、兩棲、爬行類動物11目12科39種,昆蟲14目101科707種,其中林木害蟲天敵43種,農作物害蟲天敵86種,主要藥用昆蟲29種。縣內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白頭葉猴華南虎黑葉猴;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紅腹角雉林麝穿山甲冠斑犀鳥,屬國家三類保護動物有貓頭鷹灰鵲紅腹錦雞猻猴(南蛇)、白鷳大靈貓小靈貓蘇門羚等。

植物資源

龍州縣內有用材植物500多種,藥用植物690種,占廣西此類植物種數25%,纖維植物138種,占廣西野生纖維植物總數35%,澱粉植物33種,約占廣西野生澱粉植物種數的30%;油脂、蠟類植物58種,占廣西同類植物21%;橡膠植物5種,占廣西同類植物31%,飼料植物82種.占廣西此類植物種數28%,野果植物48種,占廣西野果植物總數的23%;飲料植物21種,占廣西同類植物37%;鞣料植物32種,占廣西此類植物種數23%,紫膠蟲寄主植物16種,占廣西此類植物種數64%,芳香植物48種,占廣西芳香植物總數22%,觀賞植物105種,栲膠植物31種,占廣西此類植物21%。另外,還有蜜源植物21種、蔬菜類植物26種、農藥植物35種、綠肥植物33種、染料植物22種、樹脂糊料植物10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凹脈金花茶、擎天樹,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蜆木([木憲]木)、金絲李、叉葉蘇鐵、格木、紫荊木等21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有香梓楠、雲南蘇鐵、見血封喉、肥牛樹等。列為珍稀頻危保護植物51種。

礦產資源

龍州縣內金屬礦有:、和含有等稀有礦物。非金屬礦物有輝目硫磺大理石辰砂石膏水晶磷礦石灰石陶土等。

經濟

綜述

2017年,龍州縣生產總值實現1216075.81萬元,比上年增長8.2%。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全縣生產總值分別累計增長4.2%、5.0%、7.7%、8.2%。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累計增長3.1%、3.3%、6.8%、8.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71421萬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519510.79萬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425144.02萬元,增長10.9%。三個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0.8%、39.2%、40.0%。三次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1、3.1、4.0個百分點。人均GDP53702元,增長7.6%。分結構看,三次產業占GDP比重為22.3%、42.7%、35.0%,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下降1.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2.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下降0.8個百分點。

2017年,龍州縣全部單位在崗職工和勞務職工平均工資47551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企業職工年平均工資30924元,增長6.5%;事業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62076元,增長11.9%;機關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67611元,增長0.4%。

2017年,龍州縣財政收入47661萬元,比上年下降29.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1738萬元,下降33.2%。全年稅收收入完成35633萬元,同比下降31.3%,在四大主體稅種中,增值稅完成-2098萬元,下降121.2%;營業稅完成110萬元,下降96.7%;企業所得稅完成9722萬元,增長70.6%;個人所得稅完成3452萬元,下降40.2%。非稅收入完成12028萬元,下降25.0%,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25.2%,比上年上升1.6個百分點。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64218萬元,增長3.3%,其中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城鄉社區、農林水事務等事務等領域支出加快,分別增長67.5%、233.8%、302.2%、29.0%。教育、交通運輸、住房保障等領域支出相對2016年有所下降,分別下降22.8%、78.7%、31.9%。全縣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3.9%,比上年下降2.6個百分點。人均財政收入2098元,下降30.3%。

2017年,龍州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94436萬元,同比增長12.7%。從登記註冊類型看,內資企業完成投資118.47億元,增長12.4%,其中,國有企業完成投資68.24億元,下降10.8%;有限責任公司完成投資22.91億元,增長170.9%;私營企業完成投資27.33億元,增長49.3%。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完成投資0.74億元。從資金來源看,全縣項目投資建設資金來源133.3億元,其中上年末結餘資金11.6億元,占8.7%;本年資金來源150.3億元,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102.2億元,占68.0%;國內貸款資金3.1億元,占2.1%;債券0.8億元,占0.5%;自籌資金35.6億元,占23.7%;其他資金來源8.6億元,占5.7%。從投資構成看,建築工程完成投資95.5億元,同比下降1.9%;安裝工程15.3億元,增長438.1%;設備購置6.7億元,增長23.2%。

2017年,龍州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02元,增長8.8%。從收入結構看,工資性收入13935元,增長9.7%;經營淨收入7259元,增長7.1%;財產性收入1065元,增長6.8%;轉移性收入4643元,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5264元,同比增長10.1%。其中食品煙酒消費6533元,增長6.7%;衣着類消費637元,增長6.8%;居住類消費2324元,增長12.4%;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996元,增長8.8%;醫療保健支出586元,增長20.0%;交通通信消費1913元,增長16.3%;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1811元,增長12.0%;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464元,增長12.7%。

2017年,龍州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9799元,增長10.8%。從可支配收入結構看,工資性收入1761元,增長11.4%;經營淨收入7248元,增長10.2%;財產淨收入67元,增長14.3%;轉移淨收入723元,增長15.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585元,增長10.2%。其中食品煙酒支出2516元,增長9.6%;衣着類支出202元,增長8.8%;居住消費支出1295元,增長10.4%;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337元,增長11.6%;醫療保健類支出271元,增長13.5%;交通通信消費支出872元,增長11.6%;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980元,增長10.0%;其他用品和服務消費支出112元,增長8.9%。

第一產業

2017年,龍州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441073萬元,同比增長4.9%,增幅同比上升0.39個百分點。其中農業產值344882萬元,增長4.4%;林業產值22079萬元,增長11.4%;牧業產值25338萬元,增長3.6%;漁業產值36779萬元,增長4.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996萬元,增長12.3%。全縣完成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87萬公頃,增長1.7%,其中糧食作物1.21萬公頃,同比下降2.8%,經濟作物4.7萬公頃,增長2.3%,其他作物0.95萬公頃,增長4.25%。在農作物種植面積中蔬菜種植面積5830公頃,比上年增加296公頃;甘蔗種植面積41690公頃,增加1199公頃。

2017年,龍州縣糧食總產量48005噸,下降3.6%,其中水稻產量32785噸,負增長5.6%;玉米產量8772噸,下降2.5%。甘蔗總產量3962989噸,增長3.7%。蔬菜總產量117515噸,增長5.6%。園林水果總產量161560噸,增長9.0%。全縣肉類總產量8478噸,增長1.9%。肉豬出欄5.7萬頭,增長0.9%;肉牛出欄1.9萬頭,增長9.3%;肉羊出欄1.8萬隻,增長7.1%;家禽出欄128.9萬隻,下降2.0%。全年水產品產量17866噸,增長4.8%。全年人工造林面積1452公頃,增長3.4%;年內木材採伐量6.42萬立方米,增長12.4%。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4160公頃,森林覆蓋率58.13,比上年上升0.82個百分點。

截至2017年底,龍州縣農業機械總動力265299千瓦,比上年增長6.2%;全縣有效灌溉面積8240公頃。

第二產業

2017年,龍州縣工業總產值實現1229685萬元,增長18.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17441萬元,增長18.6%;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12244萬元,增長5.2%。全部工業增加值423015萬元,增長7.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8362萬元,增長8.0%,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4653萬元,增長0.9%。按行業分類,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315527萬元,增長7%;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加值18943萬元,增長16.5%;造紙和紙製品業增加值50153萬元,增長9.5%;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加值7337萬元,增長13.7%;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增加值9938萬元,增長10.7%;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16464萬元,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成品糖100.25萬噸,增長15.3%;塑料製品4.12萬噸,增長24.4%;紙漿32.29萬噸,增長16.5%;商品混凝土99.4萬立方米,增長15.5%;生鐵16.29萬噸,增長18%;堅果加工3.86萬噸,增長36.2%。全縣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4.8%,比上年增長2.5個百分點;工業化率(工業增加值/第一產業增加值)達1.56,比上年提高0.2。

2017年,龍州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96496萬元,增長7.8%。房屋竣工面積21986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83.1%。

第三產業

2017年,龍州縣房地產業增加值15774萬元,增長7.9%。

2017年,龍州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09068萬元,增長11.8%。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分別累計增長9.1%、10.0%、11.3%、11.8%,總體穩定;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255414萬元,增長27.9%,零售業銷售額247088萬元,增長15.4%,住宿業銷售額1707萬元,增長15.3%,餐飲業銷售額34604萬元,增長10.8%。

2017年,龍州縣交通運輸和郵政業增加值69868萬元,增長4.7%。

2017年,龍州縣金融業完成增加值36496萬元,增長7.7%。1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91.98億元,比年初增長9.4%。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9.71億元,比年初增加6.107億元,增長11.3%。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0.01億元,比年初增加7.68億元,增長14.6%,其中短期貸款1.87億元,比年初增加減少0.37億元;中長期貸款20.59億元,比年初增加2.39億元,增長13.1%。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龍州縣共有普通中學6所,在校生9824人,專任教師557人;小學51所,在校生15025人,專任教師988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龍州縣共有衛生機構19個,衛生機構床位數1209張,執業(助理)醫師378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龍州縣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9325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8528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4762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數223441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24105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145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8250人。

歷史文化

伏波誕祭典

龍州伏波誕祭典源於當地百姓對伏波馬援將軍護國佑民的感恩與崇拜而形成。龍州「古塞遺祠」可能始建於宋代,伏波誕祭典活動應與建廟時間同步。後來,人們逐步給伏波馬援予神格化,南靖平亂的功臣被奉為賜福消災之大神,對伏波紀念活動由此升格為宗教信仰祭典儀式而流傳至今。2017年被列入崇左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金龍壯錦

龍州金龍壯錦是中國四大明錦之一。壯錦起源於秦漢,形成於唐宋,鼎盛於明清時期。金龍漢初屬於南粵國地,自古就有種桑養蠶,以桑蠶織錦,以織錦作被面為嫁妝的習俗,源於中國古代「空桑生人」神話賦予桑為生命之樹、生育之樹意象的信仰,對子女寄予着生殖繁衍,傳宗接代的美好願望。2017年被列為崇左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

天琴

傳唱已逾千年的天琴是駱越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天琴作為彈撥弦鳴樂器,其最大特色是演奏者手抱天琴,腳搖鈴鐺,邊彈邊唱,其表演形式在中國民族樂器表演中僅此一例。2007年12月龍州被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天琴藝術之鄉」稱號,憑藉天琴,2008年4月龍州被授予「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遊示範區」稱號。

左江花山岩畫的部分也在該縣,該岩畫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與寧明縣,江州區,扶綏縣以左江花山岩畫名義聯合申遺,且龍州縣為第二遺產區)

名優特產

龍州南粉

龍州南粉是龍州縣的傳統食品,迄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選用新鮮飽滿的飯豆或綠豆50千克,脫殼後磨成豆粉,然後置粉桶中,加適量水攪拌成團,取出放入榨粉機加壓榨粉,壓榨出來的粉絲,讓其自然落入正沸騰的水鍋中煮熟。然後撈出置清水池中漂洗,俗稱過「冷河」。最後把濕粉搭在架上晾曬至干,包裝後便成成品。其特點是粉條細長,色澤潔白,富有光澤,耐炒耐煮,嫩滑爽脆。

青竹魚

青竹魚,俗稱倒刺鮁,主要分布在越南河及與越南山水相連的廣西龍州縣水口河、麗江河段。常棲息於水流湍急的江河或山澗溪谷之中。為雜扁草食性魚類,體色清綠,背部灰黑,喜食浮萍、蔬菜、嫩葉及人工配合飼料。2002年獲得南寧地區名牌農產品稱號。

風景名勝

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龍州和寧明兩縣境內,由三個片組成,為西北——東南向長條狀地塊,從西端到東端共長33.53千米,總面積10077.5畝。弄崗保護區於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石灰岩季節雨林生態系統,以及珍稀動物白頭葉猴、黑葉猴和珍稀植物弄崗金花茶、大樣弄崗金花茶、龍州金花茶等。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小連城景區

小連城又名將山炮台,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為抗法名將、廣西提督兼對汛督辦蘇元春為抵禦法國軍隊入侵所建,時為桂越千裡邊防線上的指揮中樞兼提督行轅。炮台群沿山峰修建布置,炮台間有城牆相連環護,共築有炮台十五座,裝備德國克魯伯大炮,扼守龍州的水陸門戶,是當時我區最大的軍事要塞,令法國侵略者不敢越雷池半步,使法國當局放棄了在中越邊境龍州段向中國進攻的圖謀,素有「南疆長城」之稱。1981年8月被定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獲評國家4A級景區。

跑馬洞景區

跑馬洞位於廣西崇左市龍州縣下凍鎮扶倫村板端屯,背靠大青山,距離國界線約4餘千米,景區面積為25.8公頃。

景點包括:跑馬洞、靚馬河、飲馬溪、洗馬池、跑馬古道等。其中跑馬洞景點最為奇特:洞頂平坦,洞面平整,洞內寬闊、冬暖夏涼。為3A級旅遊景區。[1]

獨山景區

獨山又名獨秀峰,從龍州城中驅車不到10分鐘便能到達,獨山是龍州八景之一,名為「金雞秋曉」。

為國家3A級景區。據龍州縣誌記載「文筆塔,在城東約五里,為蔡觀察仲岐創建」。相傳,清光緒年間(1875年至1908年),龍州學子不多,士人甚缺,這是因為龍州只有「筆架」而無「筆桿」。文筆塔的建成形同「筆桿」,立於形似「硯台」的獨山上,與東南面的「筆架山」遙相呼應,形成由 「筆桿」、 「硯台」與「筆架」相連的文脈,以望多出人才。 [2]

獲得榮譽

2018年7月11日,龍州縣入選第一批「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名單。

視頻

龍州縣旅遊形象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