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荖漏步道
麻荖漏步道的名字起源於成功鎮的舊名為麻荖漏,意思為「草木枯萎之狀」、「烤乾之地」、「東西在火上展開烘乾」等含意的阿美族語。
據文獻記載,阿美族人最早於清初時期就已移居本地,並形成聚落,但在西元1850年左右,此區遭遇大海嘯侵襲,致使土地上草木不生,極似被火烤乾之狀,且不宜耕種,故得此名。
步道全長1160公尺,步道盡頭是著名的新港瀑布(彩虹瀑布)。本步道原為當地舊有集水取水路徑,溯溪而上可達彩虹瀑布下方。由於本步道為成功鎮重要取水口,因此該步道之修築有別於一般的健行步道,主要以不污染水源為原則,採用最自然的方式與材料,小徑材料不作防腐處理,並順應地形以生態工法整修成讓民眾容易親近的溯溪健行步道。
步道沿線起伏甚大,除穿越山林之外,部分路段需翻越巨石、穿越山洞及橫渡溪流,只要輕便溯溪裝備就可享受冰涼清澈的水流沖擊感又無深潭急流的顧慮,遊客可同時體驗溯溪與森林浴的樂趣,是一條老少咸宜的戲水溯溪健行步道。
目錄
騙人鳥
步道入口處,有棵胸徑達60公分以上的白榕昂然立於懸崖之上,支柱根生長如拱門,造型相當有趣而獨特。沿著溪谷路段前行,耳邊不時可聽見「啾~」的叫聲,一般人都以為是某種鳥兒的叫聲,但其實那是斯文豪氏赤蛙獨特的鳴叫聲,很多賞鳥初學者常被這種蛙類的叫聲混淆,因而也被稱之為「騙人鳥」。
麻老漏步道有別於一般步道,數段沿新港北溪溯溪谷而上的路段不用繁重的溯溪裝備,是一條稍微具有挑戰性的溯溪健行步道。 [1]
麻荖漏步道原為當地舊有集水取水路徑,溯溪而上可達彩虹瀑布下方。由於本步道為成功鎮重要取水口,因此步道的修築採用最自然的方式與材料。步道沿線起伏甚大,穿越山林、翻越巨石、穿越山洞及橫渡溪流,可同時體驗溯溪與森林浴的樂趣。由於全程皆置身於自然山水與幽碧森林景觀中,讓人有遠離世囂塵俗之感。
綠蔭蔽天
本步道前段以山徑居多,後段則以「之」字型路徑溯新港北溪而上,部分路段設有繩索輔助,於409公尺及805公尺處設有休息點,是屬於難度稍高的步道。步道為典型的溪谷型亞熱帶森林,沿途綠蔭蔽,樟葉楓、澀葉榕、九芎、大葉楠、白榕、水冬瓜、鵝掌柴等喬木相伴生長,榕樹氣生根與蔓藤緊密交纏,步道入口處有棵胸徑達60公分以上的白榕昂然立於懸崖之上,支柱根生長如拱門。由於水氣豐沛,苔蘚等濕生與附生植物種類繁多,生長極為茂密,還可發現稀有植物如小垂枝石松、連珠蕨等物種。
彩虹瀑布
位於新港山山腰處,海拔約800公尺,過去舊稱為「新港瀑布」或「麻荖漏山瀑布」〈日治時期稱為「惟神瀧」〉,瀑布水流落差達200~300 公尺,是台灣少見的長瀑布,且為東部海岸瀑布落差之最,因而名列台灣十大名瀑之一。每於晨間之時,瀑布形成的水氣受到陽光折射而呈現出七彩霓虹,景象如夢幻般美麗動人,因而有「彩虹瀑布」之稱。
地質
麻荖漏步道屬海岸山脈地質,為菲律賓板塊的地質結構體系,順著溪谷而行,不時可見俗稱帝王石的石灰岩巨石散布於溪床河口,河床上的石頭受到溪水經年累月的沖蝕,造型圓潤多變,有如紫玉年糕的礦石、深淺層次不同的白玉髓礦石。
溪流環境孕育許多青蛙,最引人注目的斯文豪氏赤蛙,叫聲如鳥鳴「啾~」,讓遊客誤以為是某種鳥類,因而有「騙人鳥」之稱;常見的鳥類包括:溪邊活動的鉛色水鶇、林間的小彎嘴、樹林底層的竹雞,及灰鶺鴒、小白鷺等。
成功鎮
舊名為「麻荖漏」,為阿美族語,有「草木枯萎之狀」、「烤乾之地」、「東西在火上展開烘乾」等含意。據文獻記載,阿美族人最早於清初時期就已移居本地,並形成聚落,但在西元1850年左右,此區遭遇大海嘯侵襲,致使土地上草木不生,極似被火烤乾之狀,且不宜耕種,故得此名。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此建立新的港口,改稱為「新港」。由於成功鎮北方的小海灣狀似「蟳管」,閩人皆稱為「澳」,故得「蟳廣澳」之名,有「形狀像螃蟹的左右雙鉗相接所圍成的海灣」之意,後轉稱為「成廣澳」。台灣光復後,為紀念當年鄭成功開發台灣的功績,再加上「成功」與「成廣」之讀音相近,遂定名成功鎮。
本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高溫多雨,因緊臨東部海岸,每年9-10東北季風較強。山區午後常是雲霧繚繞,健行時雖可免於炙熱陽光曝曬,由於年平均氣溫偏高,以春、秋兩季較為適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