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客君子轩木芙蓉盛开分韵得红字
《领客君子轩木芙蓉盛开分韵得红字》是南宋理学家、大臣魏了翁的作品之一。
魏了翁强调时代的盛衰、政治的清浊、国家的兴亡对诗人的情感起决定作用。 因此他的诗歌中大量的描写了民间的疾苦,对国家的兴亡表示了深刻的关注,对对广大劳动人民悲惨生活表现了同情。 同时深刻揭露了晚宋时期,士风日下,朝政腐败的社会现实。这些诗史般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他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中。关心国家命运、人民疾苦、政治,关心现实,立足点高,着眼点广,这是士林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他作为官僚群体中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中反映出的史实,折射出他至死不渝的社会责任感。 在诗中,魏了翁把个人的命运与时代、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元蒙攻宋之后,他一直处在时代的漩涡中,所以,他无论是关于时代、人民还是个人情感的抒发都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具有史诗的意义[1]。
“ |
天公富万有,盈宇何充充。 秋风一摇落,所得缘手空。 忽於臞悴中,睹此寒露丛。 天然真富贵,送尽人间穷。 雅传与骚经,凡卉亦见容。 胡为抱昭质,一盼独未蒙。 或讶木末褰,或比水间红。 至近前上处,至明日方中。 硕人亦俣俣,於此犹不逢。 莫我知矣夫,伫立看秋风。 |
” |
— [南宋]魏了翁 |
目录
作者简介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
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学士[2]、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封临邛郡开国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
历史评价
李东阳:其称西山(真德秀)之贤,有东南人物凋落之叹,则其慨然自附于濂洛诸贤之意端可想见,可谓一代伟人也……自鹤山(魏了翁)去国后,国势日蹙,一再传而宋亡。 (《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
何乔新:自金有蒙古之难,中原豪杰并起,而争请命于宋。李全、张林以山东来归,严实、彭义斌以河北来归,计其将卒不啻百余万。使宋得壮猷宿望如崔与之、魏了翁者,建阃淮甸,抚之以恩威,驭之以纪律,画疆理以处之,择将帅以统之,岂惟可以保淮而固江耶?复汴洛之旧都,吊祖宗之遗民,盖可坐致矣。 (《朝廷以淮乱相仍以改楚州为淮安军视之若羁縻州然》)
薛应旗:宋哲宗之世,非无范纯仁、韩忠彦也;南渡之时,非无李纲、赵鼎也;其后非无真德秀、魏了翁、文天祥也,如不用,何哉? (《纪述·下篇》)
黄宗羲:①鹤山之卓荦,非西山之依门傍户所能及。 (《宋元学案》)②两家学术虽同出于考亭(朱熹[3]),而鹤山识力横绝,真所谓卓荦观群书者;西山则倚门傍户,不敢自出一头地,盖墨守之而已。 (《宋元学案》)
黄百家:从来西山鹤山并称,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独举也。鹤山之志西山,亦以司马文正(司马光[4])、范忠文(范仲淹)之生同志、死同传相比,后世亦无敢优劣之者。 (《宋元学案》)
全祖望:嘉定而后,私淑朱、张(张拭)之学者,曰鹤山魏文靖公。兼有永嘉经制之粹,而去其驳。世之称之者,以并之西山,有如温公(司马光)、蜀公(范镇),不敢轩轾。(《宋元学案》)
杨循吉,晩宋名儒,继明绝学,著书行世,抗节立朝,遗疏攸存,余风未泯,式彰明祀,以厉方来。 (《宋太师鹤山先生文靖魏公祠堂碑》)
高赓恩:三千年经义重明,湖湘江浙丕振儒风。即此邦才重马扬,谁复辞华艳西汉?四百里大贤踵起,濂洛关闽力肩道统。虽当日谤兴朱李,何禁俎豆续南轩!
纪昀等:南宋之衰,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了翁容与其间,独以穷经学古,自为一家。所著作诗文极富……史称了翁年十五时,为《韩愈论》,抑扬顿挫,已有作者之风。其天姿本自绝异,故自中年以后,覃思经术,造诣益深。所作醇正有法,而纡徐宕折,出乎自然。绝不染江湖游士叫嚣狂诞之风,亦不染讲学诸儒空疏拘腐之病。在南宋中叶,可谓翛然于流俗外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5]
蔡东藩:况贾、阎二妃,相继专宠,不闻有远色之言。真、魏二贤,同时就征,复至有遭忌之举。危不持,颠不扶,焉用彼相为哉? (《宋史演义》)
林瑞翰:理宗在位四十年,大抵而言,初期委政于史弥远,中期委政于郑清之、史嵩之,晚期委政于贾似道。清之在位,颇引用正人,故端平间,贤士如真德秀、魏了翁、李皇、洪咨夔等并见进用,时称端平更化,以比元佑。 (《宋代政治史》)
冯友兰:吾观鹤山有云:"《中庸》说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方说见诸天地,质鬼神,百世以俟圣人。盖道不信于当世,无缘可以信后世。"又云:"谓只须祖述朱文公,朱文公诸书读之久矣。正缘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则其识力横绝,不同西山之依门傍户者,岂无道而然哉!(《中国哲学史》)
舒大刚:魏了翁是南宋后期著名的理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他一生的主要贡献,是经过他的努力倡导,使理学[6]在遭受"伪学之禁"以后,取得了正统地位,成为在封建社 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学术思想。作为进步的思想家,他具有重民思想,关心民众的疾苦。他批评了当时的弊政,提出了社会改良的方案,是一位热情实践儒家政治理想的思想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
白寿彝:魏了翁虽与朱熹弟子无师承关系,却是很有成就的理学家,与真德秀齐名,对于理学思想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魏了翁自己也称与真德秀"同生于淳熙,同举(进士)于庆元,自宝庆讫端平出处又相似,然而志同气合,则海内寡二"。魏了翁当时的声望虽稍逊于真德秀,但后人认为他的学术成就高于真德秀。(《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