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蒿属
形态
二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具纵棱线。叶子互生,茎中部的叶子二回羽状分裂,线形小裂片。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半球形,多数,成圆锥状,花管状,外面为雌花,内层为两性花。
分布
分布于尼泊尔、印度、日本、越南、朝鲜、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西、辽宁、广东、广西、湖南、河北、安徽、浙江、贵州、山东、吉林、福建、陕西、湖北、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2,500米的地区,多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林缘、路旁等、山谷及滨海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功效
清熱解暑,除蒸,截瘧。用於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1]
药用
按中国药典,中医中的“青蒿”指的是黄花蒿的地上部分,而不是青蒿。[2][3]
虽然青蒿在中文中与青蒿素名称类似,但是青蒿素并不是从青蒿中提取,而是来自同为蒿属(Artemisia) 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别名
- 菣(qin4、qian4兩讀《爾雅》)
- 廪蒿(《日本植物图鉴》)
- 茵陈蒿(《汉英韻府》)
- 邪蒿(《救荒本草》、《野菜博录》)
- 香蒿(俗称)
- 苹蒿(吉林)
- 黑蒿(山东)
- 白染艮(福建)
- 苦蒿(四川、重庆)
异名
- Artemisia apiacea Hance ex Walp.
- 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Ham. var. schochii (Mattf.) Pamp.
蒿草栽培技术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为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株高40-150厘米以上,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青蒿药用价值很高,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产很多系列药品。青蒿素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全草入药,洗净鲜用或晒干制药。青蒿作物粗生易管,生长期短,投资少,收益快。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幼苗假植 应选择水源充足的田块,起厢种植。要求厢面宽1.2米,假植规格株行距为10-15厘米。假植后加强肥水管理。可用腐熟人粪尿或亩用复合肥5公斤冲粪水淋施,做到勤施薄施。大约假植18-20天左右(气温低时约需25-30天)当植株生长到10-15厘米时,即可移至大田种植。
本田准备 本田应选择水源有保证,能排能灌的田块。经深翻梨耙、碎土。每亩施腐熟农家肥或土杂肥2000-2500斤,磷肥50-60斤作基肥。开沟起厢种植。起厢规格为:宽1.2米,沟宽0.4米,沟深0.2-0.5米,每厢种二行,株行距为0.8×0.8米。
适时移栽 当假植苗达到10-15厘米时进行移栽,移栽时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栽后淋足定根水。可合理密植,亩植1000株左右。
田间管理 移栽后应加强田间管理。做到科学施肥,合理排灌。可分三个阶段施肥。第一阶段:移栽一个星期左右轻施复合肥或农家肥。亩用复合肥10-15斤或用0.3%的复合肥水淋施。第二阶段:移栽后15-20天,每亩开穴施复合肥35斤左右或腐熟农家肥,施肥后进行复土。第三阶段:移栽35-45天后亩施50斤复合肥或农家肥,结合培土。大田种植要防渍水,在雨季注重排除渍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水。[4]
病虫害防治
病害:青蒿主要病害是茎腐病。在多雨季节,如发生茎腐病,可用灭病威或托布津防治。
虫害:青蒿主要害虫有蚜虫,应在其迁飞扩散前喷药,亩用40%乐果或20%速灭丁或蚜虱净等喷雾防治。
适时收获 青蒿生长最旺盛期即花蕾期进行收获。选择晴天,砍倒主杆,在大田晒一天。第二天收起在晒场晒干,打落其子叶,子叶继续晒干,符合收购要求即可销售
参考文献
- ↑ 功能主治,中醫世家
- ↑ 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 (PDF).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8< [19 January 2017]. ISBN 978750677337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1-19) (中文).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 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 ↑ Liu, Artemisia. 【2015诺贝尔奖】青蒿素、青蒿、黄花蒿,究竟什么关系?. guokr. [19 January 2017] (中文).
- ↑ 蒿草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