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植物綱
形態
二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具縱稜線。葉子互生,莖中部的葉子二回羽狀分裂,線形小裂片。夏季開花,頭狀花序半球形,多數,成圓錐狀,花管狀,外面為雌花,內層為兩性花。
分布
分布於尼泊爾、印度、日本、越南、朝鮮、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江西、遼寧、廣東、廣西、湖南、河北、安徽、浙江、貴州、山東、吉林、福建、陝西、湖北、四川、河南、江蘇、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300米至2,500米的地區,多生於低海拔、濕潤的河岸邊砂地、林緣、路旁等、山谷及濱海地區,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功效
清熱解暑,除蒸,截瘧。用於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1]
藥用
按中國藥典,中醫中的「青蒿」指的是黃花蒿的地上部分,而不是青蒿。[2][3]
雖然青蒿在中文中與青蒿素名稱類似,但是青蒿素並不是從青蒿中提取,而是來自同為蒿屬(Artemisia) 的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別名
- 菣(qin4、qian4兩讀《爾雅》)
- 廩蒿(《日本植物圖鑑》)
- 茵陳蒿(《漢英韻府》)
- 邪蒿(《救荒本草》、《野菜博錄》)
- 香蒿(俗稱)
- 苹蒿(吉林)
- 黑蒿(山東)
- 白染艮(福建)
- 苦蒿(四川、重慶)
異名
- Artemisia apiacea Hance ex Walp.
- 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Ham. var. schochii (Mattf.) Pamp.
蒿草栽培技術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為菊科艾屬植物黃花蒿。株高40-150厘米以上,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喜濕潤、忌乾旱,怕漬水,光照要求充足。青蒿藥用價值很高,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產很多系列藥品。青蒿素主治瘧疾、結核病潮熱,治中暑、皮膚瘙癢、蕁麻疹、脂溢性皮炎和滅蚊等。全草入藥,洗淨鮮用或曬乾製藥。青蒿作物粗生易管,生長期短,投資少,收益快。現將其生產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幼苗假植 應選擇水源充足的田塊,起廂種植。要求廂面寬1.2米,假植規格株行距為10-15厘米。假植後加強肥水管理。可用腐熟人糞尿或畝用複合肥5公斤沖糞水淋施,做到勤施薄施。大約假植18-20天左右(氣溫低時約需25-30天)當植株生長到10-15厘米時,即可移至大田種植。
本田準備 本田應選擇水源有保證,能排能灌的田塊。經深翻梨耙、碎土。每畝施腐熟農家肥或土雜肥2000-2500斤,磷肥50-60斤作基肥。開溝起廂種植。起廂規格為:寬1.2米,溝寬0.4米,溝深0.2-0.5米,每廂種二行,株行距為0.8×0.8米。
適時移栽 當假植苗達到10-15厘米時進行移栽,移栽時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栽後淋足定根水。可合理密植,畝植1000株左右。
田間管理 移栽後應加強田間管理。做到科學施肥,合理排灌。可分三個階段施肥。第一階段:移栽一個星期左右輕施複合肥或農家肥。畝用複合肥10-15斤或用0.3%的複合肥水淋施。第二階段:移栽後15-20天,每畝開穴施複合肥35斤左右或腐熟農家肥,施肥後進行復土。第三階段:移栽35-45天後畝施50斤複合肥或農家肥,結合培土。大田種植要防漬水,在雨季注重排除漬水,乾旱時要及時灌水。[4]
病蟲害防治
病害:青蒿主要病害是莖腐病。在多雨季節,如發生莖腐病,可用滅病威或托布津防治。
蟲害:青蒿主要害蟲有蚜蟲,應在其遷飛擴散前噴藥,畝用40%樂果或20%速滅丁或蚜虱淨等噴霧防治。
適時收穫 青蒿生長最旺盛期即花蕾期進行收穫。選擇晴天,砍倒主杆,在大田曬一天。第二天收起在曬場曬乾,打落其子葉,子葉繼續曬乾,符合收購要求即可銷售
參考文獻
- ↑ 功能主治,中醫世家
- ↑ 中國藥典2015版第一部 (PDF).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198< [19 January 2017]. ISBN 978750677337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1-19) (中文).
本品為菊科植物黃花蒿 Artemisia annua L. 的乾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開時采割,除去老莖,陰乾。
- ↑ Liu, Artemisia. 【2015諾貝爾獎】青蒿素、青蒿、黃花蒿,究竟什麼關係?. guokr. [19 January 2017] (中文).
- ↑ 蒿草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