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斯·赫胥黎
奧爾德斯·李安納德·赫胥黎(英語:Aldous Leonard Huxley,1894年7月26日-1963年11月22日),又譯阿道司·赫胥黎,英格蘭作家,屬於著名的赫胥黎家族。祖父是著名生物學家、演化論支持者托馬斯·亨利·赫胥黎。
他下半生在美國生活,1937年移居洛杉磯,在那裡生活到1963年去世。他以小說和大量散文作品聞名於世,也出版短篇小說、遊記、電影故事和劇本。通過他的小說和散文,赫胥黎充當了社會道德、標準和理想的拷問人,有時候也是批評家。赫胥黎是一個人文主義者,但是在晚年也對通靈題目如超心理學和哲學和神秘主義感興趣。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赫胥黎在一些學術圈被認為是現代思想的領導者,位列當時最傑出的知識分子行列。
目錄
職業生涯
赫胥黎在17歲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未出版),並在20歲之後開始嚴肅的寫作。他最初出版的小說都為社會諷刺小說,以《克羅姆·耶婁》(1921年)為始。
早年
奧爾德斯·赫胥黎於1894年出生於英國薩里郡的戈德爾明,是教師Leonard_Huxley_(writer)|李安納德·赫胥黎和他的首任妻子茱莉亞·阿諾德(Julia Arnold)的第三子。他的弟兄朱利安·赫胥黎和安德魯·赫胥黎日後都成為了傑出的生物學家。
赫胥黎最早在父親的植物學實驗室中學習,後來在一所名叫希爾塞德的學校(Hillside School)繼續學業,然後進入伊頓公學。[1]1911年,赫胥黎患上了角膜炎,這使得他「瞎了兩三年」,這「終結了他早期想成為醫生的夢想」。也使得他免於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視力逐漸恢復後,1913年,他在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學習英語文學。1916年他編輯了《Oxford_Poetry|牛津詩歌》,並隨後以一等榮譽畢業。
離開貝利奧爾學院之後,由於在財政上對父親的虧欠,赫胥黎必須自己掙錢維持生計。他在伊頓公學教了一年法語,學生包括艾里克·布萊爾(即後來的喬治·奧威爾)和Steven Runciman|史蒂芬·倫西曼。但他在伊頓總體上被認為是一位不稱職的、無法維持紀律的教師,雖然布萊爾等人對於他的用詞技巧大為稱讚。1918年,他曾在英國空軍部短暫工作。
20年代,他曾經在位於比靈赫姆的技術先進的布魯內爾蒙德化工廠工作了一段時間。他著名的科幻小說《美麗新世界》(1932年)的最新版序言提到這段經歷便是他創作的來源。
參考文獻
- ↑ Hull, James. Aldous Huxley, Representative Man. LIT Verlag Münster. 2004. ISBN 978-3-8258-7663-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