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迴力鏢世代

迴力鏢世代

圖片來自news.tvbs

迴力鏢世代(英語:Boomerang Generation)是指一種於1990年代後所出現的社會現象下的青年,意思是子女面對經濟環境差劣、失業率高及高房價等不利因素,為了節省住屋及生活費用,像迴力鏢般「歸巢」與父母同住。

目录

名詞釋義

迴力鏢,又稱迴旋鏢,在古代是一種打獵的利器,而現在則成為一種運動器材,甚至還成為一項頗受歡迎的競賽。顧名思義,迴力鏢在擲出之後飛回原點,這是空氣動力學原理的作用。迴力鏢世代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在原先獨立生活後的子女,因種種因素考量,選擇從而迴旋回到父母身邊同住。迴力鏢/延遲離家現象引起了相當多的調查和辯論,包括在著名大學的學術研究;完整的書籍,例如克里斯蒂娜·紐伯里 (Christina Newberry)的《居家成年兒童生存實踐指南》 ;在全國性報紙上發表的文章;紀錄片,例如迴旋鏢一代;和主要電影,如由馬修·麥康納主演的《發射失敗》(2006 年)。

社會趨勢

歸巢與父母同住

迴力鏢世代是西方文化中適用於 21 世紀高中和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的術語,是指一種於1990年代後所出現的社會現象下的年青人。傳統上,父母皆寄望子女於長大後獨立成立自己的家庭,惟於1990年代開始湧現了所謂的迴力鏢世代,就是指出子女面對經濟環境差劣、失業率高及高房價等不利因素,為了節省住屋及生活費用,紛紛像迴力鏢般「歸巢」與父母同住,部分甚至在生活上完全地依賴父母的經濟支持。

延遲離家獨立

美國人口普查局報告稱,在 2005 年(14%)至 2011 年(19%)期間,與父母同住的年輕男性(24-34 歲)人數增加了 5 個百分點。同期,與父母同住的年輕女性人數從 2005 年的 8% 增加到 2011 年的 10%。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 Roderic Beaujot 詳細討論了延遲離家的現象。他引用加拿大人口普查數據顯示,1981 年,20-29 歲的加拿大人中有 27.5% 與父母同住;2001年,這一數字增長到41%。在美國,與父母同住的 20 至 34 歲成年人的比例從 1960 年的 9% 增加到 2000 年的近 17%。然而,美國人口普查數據也表明,成年子女的比例自 1981 年以來一直與父母同住。

學貸債務

2014 年,20% 的 20 歲和 30 歲出頭的成年人與父母同住,是上一代人的兩倍。儘管需要父母支持的原因有很多,但據說最大的促成因素之一是學生貸款債務。45% 的 25 歲大學畢業生目前欠款 20,000 美元或更多。對於一些家庭來說,2000 年代中期的財務不穩定導致分配給高等教育的資金減少,因此減少了父母的財政貢獻,並導致需要更多的貸款來支付教育費用。雖然學生貸款更頻繁地以學生的名義貸款,但一些貸款的父母面臨巨額債務,現在依靠他們的成年子女提供經濟援助,同時還清貸款。

經濟衰退

這一代人的到來恰逢經濟衰退,始於 2000 年的股市泡沫破滅。這導致失業率持續上升,直到 2004 年,同時這一代人在高中或大學畢業後進入勞動力市場。此外,在新經濟中,外包等全球化引起的現像已經消除了許多工作,實際工資在過去 20 年中下降了,大學學位不再能確保工作穩定性。此外,隨著2007-08 年的金融危機席捲世界大部分地區,許多年輕人要么被解僱,要么無法再獨自生活。搬回家後,他們可以選擇無薪實習和額外的學校教育,而無需按市場價格支付租金(或完全支付租金)。

現象的主要原由

日本及歐美等地區有愈來愈多子女傾向紛紛採取這種形式,從反映成年前高度依賴的情況到高度獨立的分居安排,經濟不穩定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理由,正如 Kimberly Palmer 2007 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文章“新的父母陷阱:更多嬰兒潮一代幫助成年子女在經濟上擺脫困境”中所闡述的那樣。

減少家庭開銷

經濟衰退也影響了嬰兒潮一代,甚至可能比他們的孩子更嚴重,因為許多人失去了用於退休的大量投資和儲蓄。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和他們的成年子女同居在減輕經濟負擔方面可能是互惠互利的。雖然迴旋鏢可以免房租,但他們通常會承擔其他財務責任作為回報,例如雜貨或公用事業。

理想支配收支

迴力鏢世代年青人回到了更早、更謙虛的生活方式,以應對大蕭條。他們的父母會給子女提供救濟,共同居住可能是一種有價值的保險形式,特別是對於來自較貧困家庭的年輕人。也可能為父母提供不可忽視的收入,儘管在許多文化中,迴旋鏢保留全部或幾乎全部可支配收入,用於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購買。

薪資問題

迴力鏢世代的出現,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國勞工實質薪資的長期停滯與下滑(stagnated and fallen)。而薪資停滯與下滑,固然與美國經濟在金融危機中受挫有關,但主要來自美國經社不公平問題的擴大。換言之,回力鏢世代主要來自勞動市場所得分配的不公與不足。

自1970年代後期,美國薪資成長趨緩,同期間美國工會組織也呈現衰退現象。其中一項重要的原因,即是愈來愈多的州政府通過實施「工作權法」(right to work),禁止工會向非會員收取工會費用,削弱了工會的財務,而企業更以遷廠為要脅,讓工會協商投鼠忌器。

工作機會

1981年共和黨雷根當選總統,政策上採取重商與放任主義,對企業進行減稅與法令鬆綁,卻對工會進行打壓,一口氣解僱11000名參與罷工的航管人員,即是一例。統計顯示,自1982年至2002年,實施「工作權法」各州的製造業工作機會增加62%,而未實施「工作權法」各州則只增加42%,足見除了政府不支持工會組織外,企業對投資環境的選擇也有意避開工會的糾纏。[1]

婚姻狀況

離婚率上升及延遲初婚

離婚率的上升以及初婚的延遲是導致年輕人返回與父母同住的其他因素。這一代人與前幾代人的不同之處在於,許多成員希望在保持自己的社交和職業生活的同時,與父母同住幾年。儘管經濟負擔(以及父母家中經濟穩定的舒適度)經常延遲這一目標的實現,但對於大多數迴力鏢一代來說,離家仍然是一個優先事項。

觀念差異

東西方接受度不同

子女於成年後仍然與雙親同住的情況,如果父母擁有經濟能力,尤其是亞洲的家庭觀念比較重視,多不介意子女「歸巢」,但若子女一直長期於經濟上依賴父母,則亦會令父母的生活受到影響,有些父母需為此而延後退休計劃。惟歐美的父母多不認同對家中支援過度依賴的子女,也有部分父母會向子女收取房租,或者令其子女必須承擔氣等開銷費用,甚至可能設立遷出期限;在義大利,就曾經有數起父母因此控告子女的例子。

反對原因

迴旋鏢做法的批評者,如 Shaputis,擔心這種趨勢對兒童的經濟和社會獨立性產生負面影響。那些從大學宿舍生活的無拘無束的性質回到家中的人可能難以重新適應父母對家庭的期望。在共享生活空間的情況下,與朋友聚會的頻率或範圍可能會受到限制。約會同樣受到限制,並且可能因年輕人被認為無法獨立於父母而發揮作用而受到損害。

贊成原因

亦有研究顯示,回巢現象並不一定是壞事,美國德薩斯大學人類發展及家庭科學教授凱倫.芬格曼(Karen Fingerman)本年初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2008年時金融風暴時,年長子女與父母同住會影響父母的婚姻關係,但當現象漸成為常態後,年長子女反而令父母的婚姻關係改善。芬格曼教授認為,成年子女及其父母均認為這樣可以令子女儲蓄,更好為將來計劃。一些年長父母亦會喜歡與成長的子女共同生活。[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