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楚懷王廟
《過楚懷王廟》是宋代理學家劉子翬的作品之一。
劉子翬(huī)(1101~1147)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於《周易》,朱熹嘗從其學[1]。著有《屏山集》。
“ |
割據銷殘運,併吞息戰塵。 遺民猶憫楚,三戶欲亡秦。 念昔懷王立,潛圖霸業新。 降顏欣接士,薄伐屢窺鄰。 慷慨心何壯,囏難勢未伸。 干戈憐暴骨,玉帛更和親。 末路人多詐,輕謀禍及身。 單車行凜栗,伏甲變逡巡。 鹿走章台下,龍沉渭水濱。 素棺歸慘澹,故老恨酸辛。 歲月今何在,興亡跡已陳。 愁陰生古廟,翠蔓鎖重堙。 有客投清酹,臨江憶放臣。 聽讒雖主惑,多難亦時屯。 憤氣摩星斗,哀詞動鬼神。 飄零瓊玉佩,寂寞蕙蘭春。 毀譽千年定,窮通一死均。 招魂嗟已矣,抱石想漂淪。 戀戀空回首,行行欲問津。 潸然憂國淚,今古獨醒人。 |
” |
— [宋代]劉子翬 |
目錄
作者簡介
劉子翬之父劉韐在靖康之難時奉命出使金營,拒絕金人誘降,自縊而死。劉子翬時年30歲,接到噩耗後,悲憤交集,與其兄劉子羽、劉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廬墓三年。服除後,以父蔭補承務郎,為興化軍(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後因體弱多病辭職。辭歸武夷山,主管沖佑觀,講學傳道,常徘徊涕泗於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繼母呂氏,教育侄子劉珙,克盡孝友之道。
朱松在建州臨終時,以子朱熹託付劉子翬教養,並對朱熹說,「籍溪胡原仲、白水劉致中、屏山劉彥沖,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學皆有淵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聽,則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劉子翬請教入道門徑和次第,劉子翬告訴朱熹從《易經[2]》中得到入道的門徑,並以「不遠復」三字告誡朱熹。劉子翬待朱熹如子侄,為朱熹之義父,給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為一個外表不露、道德內蓄之人。朱熹自認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當,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後來將儒學發揚光大,成為理學大師,得益於劉子翬的悉心培養。
劉子翬無子,以兄劉子羽最小兒子劉玶為後,47歲時病逝,追諡文靖公。遺著由嗣子劉玶編為《屏山集》20卷,朱熹為之作序。宗杲曾作《劉子翬像贊》,稱其「財色功名,一刀兩斷。立地成佛,須是這漢。」
哲學思想
在南宋早期,劉子翬是道學的樞紐性人物。在青年時期,他從事過抗擊金兵等軍事、政治活動,壯年以後以居家講學為主。他的思想歷程是前期沉溺默照禪,後期復歸儒學。他為朱熹開示了理學門戶,他最終的儒學立場和歸宿對朱熹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劉子翬的學問大旨建立在整合理學與禪學思想資源的基礎上,他的哲學論著融禪理而不引佛經,鑄造了以儒包佛的理學體系。
視頻
過楚懷王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少年朱熹在石塘讀書的故事,搜狐,2017-06-09
- ↑ 什麼是易經?易經講的是什麼?,搜狐,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