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
軸承(英語:bearing)香港人俗稱啤令(音譯)、台灣俗稱培林,機械專有用詞;顧名思義,是承托轉軸(rotating axle)、或直線運動軸(linearly moving shaft)的機件部分,在機械中起到支撐旋轉體或直線來回運動體的作用。當其他機件在軸上彼此產生相對運動時,用來保持軸的中心位置及控制該運動的機件,就稱之為軸承[1]。其英文造字複數詞bearings又可專門解作走珠,正是絕大部分構成整個軸承,用作可與轉軸互相滾動,及使轉軸轉動時產生的摩擦力減至最低的部件。然而其取義實主要源自其動詞to bear「承擔、承托」的意思。
目錄
歷史和發展
早期的直線運動軸承形式,就是一排在撬板下放置一排木杆。這個技術或許可以追溯到修建卡夫拉金字塔的時候,雖然還沒有明確的證據。現代直線運動軸承使用的是同一種工作原理,只不過有時用球代替滾子。
最早的滑動和滾動體軸承是木製的。陶瓷、藍寶石或者玻璃也有使用,鋼、銅、其他金屬、塑料(比如尼龍、膠木、特氟隆和UHMWPE)都被普遍使用。
從重載車輪軸和機床主軸到精密的鐘錶零件,很多場合都需要旋轉軸承。最簡單的旋轉軸承是軸套軸承,它只是一個夾在車輪和輪軸之間的襯套。這種設計隨後被滾動軸承替代,就是用很多圓柱形的滾子替代原先的襯套,每個滾動體就像一個單獨的車輪。最早投入實用的帶有保持架的滾動軸承是鐘錶匠約翰·哈里遜於1760年為製作H3計時計而發明的。
在意大利奈米湖發現的一艘古羅馬船隻上,發現了早期的球軸承的實例。這個木製球軸承是用來支撐旋轉桌面的。這艘船建造於公元前40年。據說李奧納多·達·文西在1500年左右曾經對一種球軸承進行過描述。球軸承的各種不成熟因素中,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球之間會發生碰撞,造成額外的摩擦。但是可以通過把球放進一個個小籠里防止這種現象。17世紀,伽利略對「固定球」的,或者「籠裝球」的球軸承做過最早的描述。但在隨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在機器上安裝軸承一直沒有實現。第一個關於球溝道的專利是卡馬森的菲利普·沃恩在1794年獲得的。
1883年,弗里德里希·費舍爾提出了使用合適的生產機器磨製大小相同、圓度準確的鋼球的主張。這奠定了創建獨立的軸承工業的基礎。「Fischers Automatische Gußstahlkugelfabrik」或者「Fischer Aktien-Gesellschaft」的首字母組合後來成了商標,在1905年7月29日註冊。1962年,這個商標作了修改並沿用至今,並在1979年成為了公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07年,SKF球軸承工廠的斯文·溫奎斯特設計了最早的現代自調心球軸承[2]。
分類
類型 | 摩擦 | 速度 | 壽命 | 備註 | ||
---|---|---|---|---|---|---|
軸套 | 滑動摩擦,摩擦係數0.05-0.35。 | 低~極高 | 低~極高(取決於應用環境和潤滑) | 應用廣泛,摩擦阻力大,壽命可以比滾動軸承長或短 | ||
微型軸承 | 滾動摩擦,摩擦係數0.005-0.125。 | 中~高(需要冷卻) | 中~高 (取決於潤滑,往往需要維護) | 應用廣泛 | ||
寶石軸承 | Off-center bearing rolls in seating,摩擦係數低 | 低 | 充足(需要維護) | 主要用於在低負載,高精密的工作如鐘錶。其體積可以非常小. | ||
液態軸承 | 液體被強制注入兩個面之間,並使軸承的邊緣保持密封,摩擦力非常小 | 非常高(通常僅限於幾百英尺每秒) | 在某些應用中幾乎無限。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在啟動,停止時卡住。通常情況下可以忽略維護。 | 可以處理非常大的負荷,低摩擦。 | ||
磁浮軸承 | 無接觸面,速度為0時,摩擦力為0。但運動時會產生渦流損耗。如果是靜態磁場,可以忽略摩擦力 | 無實際的限制 | 不明確,免維護 | 有源磁力軸承需要相當大的電能。但Electrodynamic bearings (EDB) 不需要額外電能 | ||
受彎曲和壓迫的運動,摩擦係數很低 | 非常高 | 取決於材料和應用的應變非常高或低的。 通常免維護 | 範圍有限,無背隙,非常平滑 | |||
註:當軸承上的負載變化導致間隙變化時,剛度會變化。它不同於摩擦軸承。 |
按照 相對運動的接觸形式分為:
滑動軸承、
撓性軸承、
空氣軸承、
寶石軸承、
滾動軸承
工業中常用的滾動軸承:
- 深溝球軸承:最具代表性的滾動軸承,一般承受純徑向載荷,也可同時承受較小的軸向載荷。
- 滾子軸承、滾針軸承
- 調心球軸承,調心滾子軸承
- 推力軸承、推力圓柱滾子軸承
- 直線軸承
- 關節軸承
- 衝壓軸承
視頻
軸承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軸承開始由傳統走向「新潮」,中國傳動網 ,2011-3-31
- ↑ 世界軸承的歷史=科技的發展史 ,搜狐,201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