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明詔
賴明詔Template:1942年台灣大學醫科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分子生物學博士,[1]有「冠狀病毒之父」之美譽。1942年出生於臺南市在學時期學藝兼優,高中畢業於臺南一中並保送臺大醫科。受其任教化工系的伯父賴再得教授影響,耳濡目染,便決定未來要走研究的道路,不選擇進入臨床醫師的工作。另一方面,時值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讓他曾一度想選擇物理,後來還是決定念醫。[2]當時正逢分子生物學開始蓬勃發展的年代,科學家們為人類的生命開啟了另一視野,賴教授在參與臺大暑期研習營時,透過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黃秉乾、黃周汝吉兩位學者地生動介紹分子生物學,因此對生物醫學的研究更加著迷。大學畢業憑藉著優異的成績,順利申請至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攻讀博士學位,進行分子生物學相關的研究。[3]
目录
致力於病毒研究領域
賴明詔二十年前就選擇研究冠狀病毒的原因是因為興趣。賴明詔教授選擇投入病毒領域的研究,係因為有電子顯微鏡技術的出現,病毒可以被看見並做為研究的對象,且病毒的簡易構造也成為研究分子生物學的最佳平台。當時癌症研究領域有一新興假說,認為「病毒可以引起癌症」,但僅有在動物模式上被觀察到,人類的相關研究還有待了解。這項新的研究方向吸引著賴教授前往,便跟隨一位當時在研究病毒的明日之星Peter Duesberg助理教授為師。在四年的博士生時期,不斷研究腫瘤病毒及癌細胞的關係,最後與指導教授共同發現第一個致癌基因src,開創了癌症研究的新領域。[3]
從熱門的癌症基因領域轉到冠狀病毒領域
賴明詔二十年前就選擇研究冠狀病毒的原因是因為興趣。當時在南加大和神經科的醫師合作研究multiple sclerosis,發現冠狀病毒會在老鼠身上引起multiple sclerosis,因此當時是病毒學家的賴明詔參與冠狀病毒的研究。投入冠狀病毒的研究之後,發現很多新的東西,是以前在病毒學裡面沒有看過的現象。能夠發現新的科學現象,讓賴明詔非常興奮。他發現了RNA recombination、發現了很多transcription的機制…。對賴明詔而言,發現新的知識比做癌症基因更讓他有興趣。癌症基因是很熱門的領域,研究方向大概早已經固定了。但冠狀病毒是全新的領域,研究方向都要自己去找,對賴明詔的吸引力更大。所以他就一頭栽進了冠狀病毒的領域。[2]
2019新型冠狀病毒
賴明詔於2020年3月3日發表論文表示,武漢肺炎的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L亞型和S亞型。S亞型是相對更老的版本,而L亞型更具侵略性、傳染力更強。目前它只是有些變異、病毒的性質還沒有很大的變化。據賴明詔進一步說明,冠狀病毒總共有30個基因,有些基因非常重要,這些基因變化很快,一旦變化、它的毒性就會改變,繁殖過程當中產生變異,變異是隨機的。
至於抗型冠狀病毒疫苗,平常要3年到5年的時間研發,之後還要看有沒有效、毒性,及臨床實驗都要花時間。賴明詔確定地說,新冠肺炎病毒發源地是中國雲南山洞裡面一些有冠狀病毒的蝙蝠,因為和現在的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很像。
有人說溫度到56度病毒就會死掉,他說天氣不可能飆升到56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新型冠狀病毒絕對不是因為溫度而夏天熱比較少,冬天冷比較多。乃是夏天戶外活動,人與人的距離拉大,因而減低傳染。[4]
經歷
- 美國南加州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73-2002)
- 美國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員(1990-2003)
- 美國南加州大學卓越教授(2002-2007)
-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2003-2006)
-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2003-2012)
- 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台灣生醫科學雜誌主編(2006-2011)
- 國立成功大學校長 (2007-2011)
- 國立成功大學微生物暨免疫研究所特聘教授(2007-2011)
- 國立成功大學講座教授 (2011-2012)
- 國立成功大學榮譽教授(2012)
- 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 (2012-)
-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講座(2012-)
榮譽
視頻
參考來源
- ↑ 冠狀病毒之父 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獲頒傑出人才講座. 國立成功大學 (中文).
- ↑ 2.0 2.1 廖偉翔. 賴明詔教授專訪|成功大學. Investigator Taiwan (中文).
- ↑ 3.0 3.1 黃翊豪 國立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 冠狀病毒之父:賴明詔院士. 科技大觀園. 2018-09-10 (中文).
- ↑ 台灣冠狀病毒之父賴明詔指新冠病毒來自中國並未變種. rfi. 2020-03-06 [2020-02-08].
- ↑ 2013生命科學獎得獎者. 2019年總統科學獎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