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苔原也叫凍原,是生長在寒冷的永久凍土上的生物群落,是一種極端環境下的生物群落。

目錄

概述

凍原(又稱為苔原),生物群系的一種,包括極圈凍原、高山凍原生態系兩類。苔原冬季的溫度不見得非常寒冷,最低氣溫比東西伯利亞的針葉林還要高一些,但夏季卻寒冷而短促,沒有針葉林那樣可以使樹木生長的溫暖濕潤的夏季。苔原多處於極圈內的極地東風帶內,風速極大,且有明顯的極晝和極夜現象。苔原降雨量雖然不是很大,但蒸發量極小,氣候仍是非常濕潤的,植物既要適應濕潤的氣候,又要忍受由寒冷造成的生理性乾旱。苔原到了夏季也只有表層土壤融化,其下就是厚厚的永久凍土,降水被永久凍土阻攔而難以滲入地下,形成大面積積水,使苔原普遍有沼澤化現象,一系列沼澤池塘點綴在苔原之上。

對環境的影響

苔原生物對極地的惡劣環境有很多特殊的適應[1]。苔原植物多為多年生的常綠植物,可以充分利用短暫的營養期,而不必費時生長新葉和完成整個生命周期,但短暫的營養期使苔原植物生長非常緩慢。永久凍土組擋了植物向土壤深處紮根,淺的根系也使植物不可能在狂風下向高處生長。苔原植物非常矮小,常匍匐生長或長成墊狀,既可以防風又可以保持溫度。很多苔原植物有華麗的花朵,並可以在開花期忍受寒冷,花和果實甚至可以忍受被凍結而在解凍後繼續發育。苔原環境特殊,動植物的種類則極為稀少,生產力只有熱帶雨林的1/16,但動物的個體數量可在短時間迅速增長。苔原的夏季是漫長的極晝,食物充足,許多動物特別是以水禽為主的各種鳥類都到苔原來繁殖後代。沼澤池塘養育大量的蚊子,苔原植物養育了大量的北極旅鼠,北極海水中養育了大量的浮游生物進而養育了大量的魚類。蚊子和旅鼠和魚類等又成為鳥類和食肉動物的食物。苔原夏季的動物密度非常高,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一旦到了寒冷而黑暗的冬季,動物大多遷離苔原到達南方越冬,除鳥類外,大型的北美馴鹿也有遷徙的習性,往返於苔原和泰加林之間。苔原的動物多數沒有冬眠的習性,冬季留在北極的動物常將皮毛換成白色,與冬季的積雪渾然一體。

氣候介紹

苔原氣候是極地氣候帶的氣候型之一。多分布在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北部[2]。全年氣候寒冷,最熱月氣溫在0~10℃之間,全年都是冬季。年降水量都在250毫米以下,大部分降水是雪,部分冰雪夏季能短期溶解。相對溫度大,蒸發量小,沿岸多。因為溫度低,樹木已經絕跡,只有苔蘚地衣類植物可以生長。

全年受極地大陸氣團與北極氣團的支配。年平均溫度低於0℃,最熱月平均溫度雖然高於0℃,但仍然低於10℃,這是它分別與永凍氣候及冬寒常濕氣候相區別的指標。這種氣候條件下只能生長低等植物的苔原群落,故以它命名。夏季有時日最高氣溫可升至15--18℃,但每月都有霜凍。冬季漫長,白晝短,極端最低溫度可達-40~-45℃。年降水量一般都不到350mm,主要為氣旋性風暴。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瀕臨北冰洋的大陸沿岸,其南部與冬寒常溫氣候相接。南半球因相應的緯度為大洋所圍繞,除個別島嶼外,基本不存在苔原。 但是在一些高原上也存在苔原氣候。

特徵形態

苔原植被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能夠適應北極特殊環境的生活特徵。

苔原多數的種為常綠植物。包括可貼地的針葉灌木,堅硬扁平的小灌木和灌木,石南型葉、葉緣捲曲的灌木。這些常綠植物在春季可以很快地進行光合作用,不必耗時形成新葉。北極多數值物矮小,許多植物緊貼地面匍匐生長,這是抗風、保溫及減少植物蒸騰的適應手段。

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鮮艷的,而且北極植物花的特點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陽開放,並呈杯型,以便儘可能多地採集太陽光,這對於開白色花的植物尤其重要。有些植物則能在開花期忍受冬季的寒冷,如北極辣根菜的花和幼小的果實在冬季有時被凍結了,但到春季解凍後則繼續發育。

由於苔原地區地下形成永久凍土,僅在夏季,上面淺淺的土壤層才融化,植物的根便只好在此紮根。而且由於土壤的垂直排水能力很差,所以植物的根幾乎是淹在中,缺乏足夠的氧氣和營養,致使北極植物生長極其緩慢,如極柳一年中枝條僅增長1~5毫米。因此在欽佩北極植物生命頑強之餘,也應知道一旦我們破壞了北極的生態環境,環境的恢復將是多麼的困難和漫長。

視頻

冰島苔原震撼航拍,像是生活在遠古時代
黑雁會從蘇格蘭跋涉2000公里來到苔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