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機廠 (國定古蹟)
臺北機廠 (國定古蹟)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
---|
基本資料 |
類別 國定古蹟 落成 1935年10月30日 公告 2015年4月 別稱 北廠 地理位置 臺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48號 主管機關 文化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
臺北機廠(別稱北廠)源於1935年落成的「臺北鐵道工場」,原為臺鐵主要的車輛維修與改裝基地。戰後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機務處下轄機構,並於2013年1月遷至位於桃園市的富岡車輛基地,舊址則在關心鐵道文化保存的人士奔走下全區保留。2019年8月文化部成立「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專責推動行政法人國家鐵道博物館軟硬建置整體規劃等籌備工作,未來此法人機構由文化部與交通部共同監督。[1]
目錄
價值與意義
國定古蹟台北機廠於1935年10月30日落成,為台灣現存歷史最悠久且規模完整的鐵道車輛修復工廠,在建築歷史、修護技術、勞工文化、交通發展等方面都深具產業價值及歷史意義。台北機廠2012年底遷移至桃園富岡基地後即停止運作閒置,2015年4月公告為國定古蹟。
地理位置
廠區歷史
- 據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出品之《北廠80-見證臺灣鐵道工業的黃金年代》所述,早在1885年劉銘傳選擇大稻埕作為鐵路開工的起點時,他也在此興建了「臺灣機器局」,地點就位於今臺北市北門塔城街附近,主要業務為製造兵器和鐵路機器,兼鑄造貨幣、修理船舶等。
- 日本統治臺灣之後,接收清軍撤退時尚未破壞之鐵路相關機具,1895年10月並將機器局改稱為「臨時臺北兵器修理所」,作為砲兵工廠使用。
- 1899年「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成立,計畫全面興建臺灣西部縱貫鐵路,並借用砲兵工廠部份空間作為「車輛工廠」,之後又改稱為「臺北工場」,此即為「臺北機廠」之前身。
- 隨著鐵路興築進程延伸至全省,以及急速成長的鐵路運輸量,腹地有限的臺北工場,已無法滿足日漸增加的鐵路維修需求,考量機廠佔地面積大,而且不能與鐵路站體設施距離太遠,因此便選擇了位於臺北華山車站與松山車站間鐵路線上的興雅莊(今信義區),作為新廠的設置地點。
- 而為了有別於舊廠,新廠也暫時命名為「新臺北鐵道工場」。
- 1931年,臺北工場的新建工程終於動工,廠房配置由日本鐵道工程師速水和彥所規劃設計,其規模之浩大,當時號稱是東亞最大的鐵路機廠遷建計畫。
- 興建工程期長達4年,至1935年完工,全廠總面積為193,912平方公尺,廠房面積達57,200平方公尺,完工啟用之後定名為「臺北鐵道工場」,也成為全臺灣最具規模的鐵路車輛維修後勤中心。
- 戰後,該廠區成為臺灣鐵路管理局首要車輛基地,直至交接任務與富岡基地前。
主要業務
廠區景觀
組織編制
鐵路運轉
- 在縱貫線臺北=松山區間地面四線時期,其最南側一線為華山站管理之站外側線,並被稱為臺北機廠側線;華山站主要站外專用側線都是由此線分出。
- 在廠區外圍設有員工車站(無正式站名,內部稱呼臺北機廠前),平常工作日有兩班通勤電聯車供員工上下班搭乘[4];離開機廠的列車也需在此等候調度;往松山站方向則進入地下段路線,可經由路線出土段至松山站,由松山行車室管制發車。
- 在2010年代初期,廠區路線為縱貫線汐科(不含)=板橋地下化區間中唯一地面軌道區間,並於至臺北站方向設有折返線,以供列車折返進入廠區(由於設有此一折返線,一列推拉式自強號列車維修或改裝需分二至三次完成)
- 2012年1月31日,臺北機廠與松山車站間的連絡線(機廠側線)正式停用並拆除。
大眾交通
- 過往臺北聯營公車在八德路上設有「鐵路機廠」站牌。在京華城興建後,市民大道上新設站位被命名為「京華城」;「鐵路機廠」站位在京華城前門,「京華城站」位在京華城後門與廠區前門。
- 站牌英文名稱依臺鐵命名應為Taipei Railway Workshop,但臺北聯營公車業者英譯為Taipei Railway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Plant,臺北捷運公司則譯為Taipei Mold Loft of Taiwan Railway。
- 後來,行經鐵路機廠站位的所有路線陸續將站名更新為「京華城」,不同的英譯站名才消失[5]。臺北捷運公司在更新地圖時也予以更正。
- 由於機廠出土段路線已確定於2011年6月前須交與台灣高速鐵路作「臺北─松山」地下段南隧道形成平面交叉,故廠區須準時終止運作遷出。最初,相關單位計畫將廠區業務遷至臺中市大肚區大肚調車場,後亦曾計畫將之轉移至甫新建完工之七堵調車場或池上車站附近,不過如此計畫均未被付諸實行。
- 廠區業務原被規劃分割為三個部份,並分別遷至富岡車站附近(包含北湖車站計畫,2009年3月31日動工)、蘇澳新站附近以及潮州調車場;廠區原址則計畫開發為商業中心、商務旅館和住宅區。
- 2011年8月,所有待三級檢修(全檢)車輛的階段性檢修作業完成,部份設備也已移至富岡基地。
- 2012年1月31日,臺北機廠與松山車站間之連絡線(機廠側線)正式停用並拆除,機廠員工上下班通勤列車及臺北市區僅存地面月台宣告走入歷史。
- 在過渡期間,列車車輛的三級檢修(全檢)作業,暫改所屬機務段負責;機廠僅負責引擎、馬達等由列車卸下之大型組件維修工作(由鐵路運送至七堵調車場後,再放上卡車經公路運送)。
- 2012年6月,完成遷出並終止運作。但是,隨著2008年9月21日臺北市臺鐵路線完全地下化,加上廠區擁有之歷史文化價值,已有要求大規模保留之倡議。[6]
古蹟保存
- 2011年5月18日,臺北市議員簡余晏、李慶鋒及立法委員王幸男前往臺北機廠會勘,提出臺北機廠完整保存之訴求,並認為臺北市政府僅將機廠澡堂列入古蹟乃「本末倒置」之舉。不要只蓋豪宅!余晏請市府留下1935年的工業時代指標建築鐵道台鐵台北機廠!留下歷史吧|accessdate=2017-03-10}}</ref> 文化資產專家及相關學者呼籲當局務必保留整座廠區。
- 2014年1月13日,在立法委員鄭麗君提案要求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召開「臺北機廠之保存與再發展」公聽會[7];9月3日,臺北市市長參選人柯文哲在立法委員管碧玲邀請下參訪臺北機廠,由鐵道文化協會代表古庭維與管碧玲國會辦公室副主任陳林頌偕同導覽;會後,柯文哲表示「臺北機廠應全區保存、整體規劃、分期投資、開發不得破壞歷史紋理」。
- 2014年9月24日,管碧玲在立法院第8屆第6會期交通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提案並經全體表決無異議通過,要求交通部於一週內發函文化部提出臺北機廠全區指定為國定古蹟,與將製造於1889年的蒸汽動力鎚等機器登錄為國寶與重要古物。
車輛列管
柴油機車
- [[台鐵S200型柴電機車]:2輛(S206、S212):目前被收藏於機廠的鈑金工廠內,將作為未來鐵道博物館之館藏車輛。
- 台鐵S400型柴電機車1輛(S402):目前被收藏於機廠的鈑金工廠內,將作為未來鐵道博物館之館藏車輛。
- 台鐵DL1000型調動機2輛(DL1024、DL1042):2019年向台鐵購入,將作為未來鐵道博物館廠內保存車輛的調動機。
柴油客車
- 台鐵DR2100型柴油車1輛(DR2102):報廢後曾長期停放於台東機務分段留置線,2018年轉贈文化部並迴送至七堵機務段,以吊掛運往台北機廠。
- 台鐵DR2200型柴油車1輛(DR2203):報廢後曾長期停放於台東機務分段留置線,2018年轉贈文化部並迴送至七堵機務段,以吊掛運往台北機廠。
- 台鐵DR2300型柴油車1輛(DR2303):報廢後曾長期停放於台東機務分段留置線,2018年轉贈文化部並迴送至七堵機務段,以吊掛運往台北機廠。
- 台鐵DR2400型柴油車1輛(DR2404):報廢後曾長期停放於台東機務分段留置線,2018年轉贈文化部並迴送至七堵機務段,以吊掛運往台北機廠。
電聯車
- 台鐵EMU100型電聯車:廠區合計共39輛,文化部選擇車況較佳的ED104作為初步展示。
- 日本國鐵583系電力動車組|國鉄583系電聯車2輛(MOHANE582-106、MOHANE583-106):2017年由日本鐵道博物館捐贈。
客車
- 35SP32850型莒光號客車1輛(SP32865):此車為初代日本原裝莒光號客車。
- 35SP32600型莒光號客車1輛(SP32616):此車為首批國產莒光號客車。
- 35SP32750型莒光號1輛(35SP32773):此輛車前身為DC32751號觀光號餐車,1990年停止餐車業務後改為莒光號車廂繼續使用至2018年9月中旬報廢為止,報廢後由文化部購入後納入館藏車輛之一。
貨車
- 25C10000型代用行李車1輛(25C10024):本是2005年由文建會向臺鐵購入陳列於臺中20號倉庫,因台中鐵路高架化臺鐵欲收回土地將其移至臺北機廠保存。
- BV.15000型守車1輛(BV.15092):第一款臺北機廠自製外銷泰國的守車。
外部連結
視頻
參考文獻
- ↑ 園區介紹,台北機場鐵道博物館園區
- ↑ 廠區建築介紹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園區預定地
-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臺北機廠辦事細則
- ↑ 本線直通的北廠員工專列最後為上午2506B-2511A次,及下午2720B-2539A次,之後改為單組EMU100或三組EMU300擔任
- ↑ 鐵路機廠站位的站牌,最後更名為「京華城」的是臺北客運營運的臺北聯營公車667線。不過,在舊款木製旗桿式站牌尚未全數更換前,仍有舊路線圖使用此名。
- ↑ 洪致文⊙鐵道時光‧氣象時間:用文化創意保存台北機廠
- ↑ 文化部 - 最新公告:「臺北機廠之保存與再發展」公聽會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