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格诺派
胡格诺派 |
---|
|
胡格诺派(Huguenot),16世纪至17世纪法国基督新教信奉喀尔文思想的一支教派,意译结盟宗[1],又音译雨格诺派[2]、休京诺派、休京拉派,俗称法国新教。17世纪以来,胡格诺派是法国最有影响力的新教教派,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目录
历史
1555年开始,法国开始有大批贵族和市民皈依瑞士知名的神学家约翰·喀尔文,1559年法国与西班牙的和平条约签订后,大量操法语的瑞士喀尔文派传教士,从日内瓦来到法国传教,产生了一大批喀尔文派的新教徒,有72个这种信仰喀尔文主义的法国长老制教会,组织起来,“宣誓结盟”,成为一个派系,自称是“归正宗”(Reformed Church)。
同一时期,天主教会(旧教)开始用“结盟者”(Huguenot,即德语的Eidgenossen,意为“宣誓结盟”,音译为“胡格诺”)来称呼这些喀尔文的信徒。也有人说“胡格诺”名称的由来,是纪念卡佩王朝的创立者胡格·卡佩。
1560年胡格诺派信徒暴增至30万人,部分野心者发起昂布瓦斯阴谋夺权,遭血腥镇压。同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即位,年仅十岁,由太后凯瑟琳·美第奇垂帘听政,她利用当时法国贵族两派不和(一派是以东北部的吉斯家族为首,仰仗罗马教廷支持;一派是以西南和中部波旁家族为首,信奉胡格诺派),使之彼此互相制约来摄政,她在1561年宣布停止对胡格诺派迫害,释放被捕的新教徒,这使得新教徒人数大大窜升,谓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胡格诺派因与法国人信奉的传统旧教不容而受到宗教迫害,因此新旧教信徒在两派贵族煽动下,彼此仇视,甚至发展成武装对抗。这样的状况持续一年多,终于在1562年3月1日爆发瓦西惨案,肇因于二代吉斯公爵路经瓦西镇,正值胡格诺派信徒举行礼拜,双方发生冲突,吉斯公爵的武装随从袭击他们造成死伤两百多人。这就是与天主教会发生的胡格诺战争,此内战历时30多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十次战役。
1572年发生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又称圣巴多罗买日大屠杀,旧教徒开始大开杀戒,屠杀胡格诺派人士,此残暴的行为持续三天三夜之久,大屠杀不断进行著,原只在巴黎的暴行甚至延烧扩展到其他的都市,如此残酷镇压胡格诺派教徒的事件,堪称是历史上最污秽的残酷罪行之一。可惜,这场屠杀不但没有使内战结束,反倒为内战带来更多的冲击。野史称旧教徒展开大屠杀的暗号,是当日巴黎城的钟都同时敲响。
这样的斗争一直持续至查理的下一任国王亨利三世的年代,并且变成为“三个亨利之间的冲突”,所谓三个亨利是指中庸路线的国王亨利三世;旧教徒的领袖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以及胡格诺派领袖波旁的亨利。后来,亨利三世国王下令谋杀吉斯公爵亨利,没想到吉斯亨利被杀后,亨利三世自己也因为敌方的报复而遇刺身亡。所以,在1589年时,唯一生存的波旁亨利便名正言顺的继承王位。不过波旁亨利心想,法国大部分的人民仍是旧教徒,尚无法容忍属新教的国王统治他们,于是于1593年宣布自己信奉旧教,然后在1594年,风光地进入巴黎,成为亨利四世国王,创建波旁王朝。
1598年,亨利四世曾提及他本人曾是胡格诺派的首领,但他之后皈依旧教,他改宗的目的除了继承法国王位之外,还是为颁布《南特敕令》,准许新教徒享有信仰自由,甚至赋予他们有武装自卫的权利,因此,胡格诺派在法国的南部保留两百多个城镇的武装团练,以作为国王的敕令履行担保。法王亨利四世所颁布的《南特敕令》实在是带有宗教宽容的精神。传说亨利四世曾说过这句话:“巴黎十分值得有弥撒存在。”不论这句话是否是真的,现在的历史学家大多接受他改宗的事实。
宽容的亨利四世执政当时,仍偶有零星的战斗发生,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法国再一次进入战争的场景,许多法国人民都逃到邻近国家甚至新大陆去避难,直至1628年胡格诺派的根据地拉罗舍尔被攻占(见拉罗歇尔之围),这是零星战斗中最严重的一次。1629年,胡格诺派在法国崩解,但是,他们仍以独立教会的形式继续生存下来。好景不长,到了1685年,法王路易十四颁布《枫丹白露敕令》,废除《南特敕令》,宣布新教为非法。约20万名胡格诺派教徒因此大举外迁,主要定居于北美、英国、荷兰、瑞士、普鲁士等地。刺杀美国总统詹姆士·加菲的查尔斯·吉特奥是胡格诺派移民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