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胡壯麟[1] 畢業院校,北京國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科技大學客座教授,,是國內35所高校的兼職或客座教授。 被聘為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大學兼職教授。

胡壯麟
出生 1933年3月
上海市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師
知名於 被聘為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大學兼職教授。
知名作品英語學習指南
語言學教程

已培養博士生並獲得學位者13名、碩士生並獲得學位者23名。1950年至1952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外文系,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1954年至1972年,先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二部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工作。1973年回到北京大學西語系工作。1983年出任新建的英語語言文學系副系主任、系主任。1997年至2014年擔任北京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至今任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會長。

兩個學術平台落戶川外,兩位學術大師到場祝賀[2] 【讀書在前網絡時代】胡壯麟教授談「讀書之樂何處尋」。[3]

目錄

個人簡歷

1954.8 - 1958.3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二部翻譯、參謀

1958.4 - 1959.11 黑龍江省虎林縣 858 農場職員

1959.11 - 1972.12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情報室翻譯、編譯組組長、情報組組長

1973.1 - 1983.11 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英語教研室教員、講師、副教授、英語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83.11 – 1996. 北京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系副教授、教授、博導、副系主任、系主任(至1993年5月)

1997.2 - 北京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

1997.10 - 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9.7- 清華大學外文系雙聘教授

教育與訪學

1938 - 1944 上海市私立淑英小學學生 1944 - 1950 上海市私立聖芳濟中學學生

1950 - 1952 北京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英語組學生

1952 - 1954 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學生

1979 - 1981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研究生院.獲優等文學碩士學位

1992年1-10月 美國聖巴巴拉加州大學語言學系訪問學者

1995.9-1996.2 香港中文大學英語系訪問學者

1998.7-1998.8 香港嶺南大學英語系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

國外語言學、功能語言學、語用學、文體學、語篇分析、英語教學法、 語言規劃、符號學、認知與隱喻、中小學英語教學、多模態話語分析、認知詩學、認知文體學等

學術活動

1.1979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澳大利亞應用語言學會議。

2.1980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ANZAC 會議。宣讀論文

3.1984年1月 北京大學代表團,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

4.1987年8月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第8屆國際應用語言學大

會。宣讀論文第14屆國際系統功能語言學大會。


5.1989年6月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第16屆國際系統功能語言學大會。宣讀論文

6.1993年7月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第20屆國際系統功能語言學大會。宣讀論文


7.1994年6月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第3屆國際論辯學大會。宣讀論文

8.1994年10月 韓國漢城英語教學國際會議。宣讀論文

9.1997年10月 澳門澳門大學,第4屆話語分析國際會議。宣讀論文

10.1997年10月21日-11月6日 北京大學澳大利亞中心代表團訪問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11.1997年11月12-20日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第6屆英語文國際研討會。宣讀論文。

12.1999年7月新加坡國立大學第26屆國際系統功能語言學大會。宣讀論文。

13.2000年7月香港科技大學英語教學研究國際會議。宣讀論文。

14.2002年12月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中國教育中心。宣讀論文。

學術兼職

中國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英語組副組長(1987-1997)

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1987--2001)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2000- )

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會長(1994--)

全國高校功能語法教學研究會會長(1995.7--)

北京應用語言學會副會長(1994.7--)

外語教學與研究》編委

當代語言學》編委

現代語言學叢書》編委

教育技術》編委

《現代外語》編委

香港中文大學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編委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一屆編輯委員會委員(2002.3.5- )

《外語與外語教學》顧問

外語與翻譯》顧問

北京教育委員會英語學科教材編寫委員會主編

全國工商企業出國備選人員外語考試(BFT)學術委員會顧問

河北省小學、初中《學英語》教材顧問

清華大學"大中小英語教學一條龍"實驗項目顧問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學術委員會顧問(2002.9.4-- )

北京市民講外語活動組委會顧問(2002.12.5-- )

此外,被聘為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大學兼職教授。

已培養博士生並獲得學位者13名、碩士生並獲得學位者23名。

教學科研

開設課程 本科生 研究生

基礎課(閱讀、聽力、寫作、翻譯)系統功能語法

語言學 英語教學法

應用語言學 歷史語言學

文學文體學 語言學理論

英語的語體 語義學

話語分析

語言測試

語言和隱喻

互動交際

功能語言學

語用學

榮譽

1957年 總參謀部二部先進工作者。

1993年 北京市1993年優秀教師。 1986年 「Differences in Mode」(JOURNAL OF PRAGMATICS, No.8, 1984),北京大學1986年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1987年 《英語學習指南》,北京大學1988年社會科學著作二等獎。

1992年 《語言學教程》,1992年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

1992年 《系統功能語法概論》,1992年全國第二屆優秀教育圖書二等獎。

1995年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1995年華東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圖書二等獎。

北京大學第三屆優秀教材獎。

1996年 「巴赫金與社會符號學」,第三屆北京大學學報優秀論文獎。

1997年 「語言·認知·隱喻」,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編著

1《英語學習指南》(李賦寧、陶潔、胡壯麟主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年;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1999。

2《語言學教程/Linguistics: A Course Book》(胡壯麟、劉潤清、李延福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8 年。

3《系統功能言語法概論》(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年10 月。

4《高等學校英語專業高年級英語教學大綱》(合著), 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0 年6月。

5《語言系統與功能》(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0 年 7 月。

6《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 1994年7月。

7《英語學習百科詞典》(主編之一), 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4年12月。

8《當代語言理論與應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5月。

9《新意式558易用漢語詞典》(主編), 香港:香港新意識出版社, 1996.

10《全國職稱英語等級考試輔導教材》(主編), 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7年。

11《英語多學科詞典》(主編之一), 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7年。

12 《系統功能語言學在中國的進展》(主編之一),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

13.《中澳合作的廣闊前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14.《英語同義詞近義詞例解詞典》(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15.《功能主義縱橫談》,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9月。

16.《理論文體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9月。

17.《語言學教程/Linguistics: A Course Book》(修訂版)(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18. 《認識澳洲》叢書(總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19.北京市21世紀教材《英語》(主編),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20.《語言學教程》(修訂版中譯本),胡壯麟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21. 《語言學高級教程》(胡壯麟,姜望琪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22. 《認知隱喻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23. 《語言學教程》(第三版)(胡壯麟,姜望琪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

24. 《語言學教程》(第四版)(胡壯麟,姜望琪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年。

25. 《語言學高級教程》(修訂版)(胡壯麟,姜望琪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

論文

1「納特女士介紹的一些教材編寫原則和外語教學法」, 《語言教學與研究》增刊1, 1977 年 6 月。42-62頁。

2「論英語關係結構」, 《語言教學與研究》增刊 2, 1978 年 10 月。79-93頁。

3「澳大利亞語言學教學情況介紹」, 《語言學動態》, 1979 年第 5 期。37-38頁。

4「`語用學」, 《國外語言學》, 1980 年第3 期。1-10頁。

5「國外漢英對比研究雜談」,《語言教學與研究》,1982 年 1/2 期。117-128頁。

6「Some linguistic differences in the Written English of Chinese and Australian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Vol. 1, No.1, 1982. 39-52.

7「系統語法, 生成語法和從屬語法的大融合--赫德遜的子項從屬語法簡介」,《1983年哈爾濱生成語法討論會論文集》。黑龍江大學。1993年。219-225頁。

8「韓禮德」,《國外語言學》, 1983年第2期。60-62頁。

9「淺談我國外語教學中的閱讀課」,《教學研究》,1984年第1期。1-6頁。

10「韓禮德的語言觀」,《外語教學與研究》,1984年第1期。23-29頁。

11「威廉.哈斯」,《國外語言學》,1984年第4期。56-59頁。

12「Differences in Mode」, JOURNAL OF PRAGMATICS, No.8, 1984. 595-606.

13「談康拉德的《黑暗的內心深處》中的庫爾茨」《國外文學》,1984年第4期。18-26頁。

14「『 光明使者』與『白人奴隸』--談談《黑暗的內心深處》中的庫爾茨」,《福建外語》1985年第1期。42-45頁。

15「語言模式的全應效果--試析狄倫·.托瑪斯一詩的語音模式」,《外語教學與研究》,1985年第2期。14-18頁。

16「英語應用文介紹」,《大學生》,1985年總第3期。148-163頁。

17「韓禮德的功能語法」,《現代英語研究》,1986年第1期。50-58頁。

18「語言學在英語系紮根」,《外語教學與研究》,1987年第2期。2-3頁。

19「《高等學校英語專業高年級英語教學大綱》簡介和說明」,《外語界》,1988年第3期。40-44頁。

20「Working for an English Syllabus for English Majors in China's Tertiary Institutions」, APPLIED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N OCCASIONAL PAPERS No. 10. 16-22.

21「韓禮德」(合著),《中國大百庫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年2月。127-128頁。

22「語用學」(合著), 《中國大百庫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年2月。496-497頁。

23「語言功能與漢語的語序和詞序」,《湖北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53-60頁。

24「第16屆國際系統語法大會介紹」,《國外語言學》,1989年第4期。46頁。

25「韓禮德語言學的六個核心思想」,《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年第1期。2-8頁。

26「語篇語用學札記」,《北京大學學報:1990年英語語言文學專刊》。51-58頁。

27「現代漢語言語類型及其修辭功能」,《修辭的理論與實踐》,語文出版社,1990年2月。173-183頁。

28「Speech at the Concluding Panel Discussion」,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INTENSIVE ENGLISH TRAINING IN CHINA (1987), Tourism Education Press, 1990. 285-287.

29「系統語言學在中國的進展》」(合著),語言系統與功能》,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1-11頁。

30「語氣與漢語的疑問語氣系統」(合著),《語言系統與功能》,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88-107頁。

31「小句與複句」,《語言系統與功能》,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130-141頁。

32「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諷刺詩四首」,羅紹書編:《外國百家諷刺詩選》。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121-123,218-219,282頁。

33「澳大利亞文學」, 《文學百科大辭典》, 華齡出版社, 1991 年。803-807頁。

34「新西蘭文學」, 《文學百科大辭典》, 華齡出版社, 1991 年。807-808頁。

35「王力與韓禮德」, 《北京大學學報.英語語言文學專刊》1991 年1期。4957頁,收入 張谷,王輯國編:《龍蟲並雕,一代宗師——中外學者論王力》,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16頁。

36「功能主義縱橫談」, 《外國語》, 1991 年 3 期。3-10頁。

37「有關日語主位的若干問題」,《外國語》1992 年1期. 1-7 頁。

38「位與非位評介」, 《國外語言學》 1992 年 1 期. 7-10 頁。

39「韓禮德——哈桑的接應模式和漢語話語接應問題」, 北京市語言學會編: 《語言研究與應用》。商務印書館. 1992 年。199-215頁。

40「九十年代的語篇分析」, 《北京大學學報》(英語語言文學專刊1992年1期)。1-7頁。

41「大學外語教育」, 《學者論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智能》,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139-148頁。

42「Wallace Chafe」 《國外語言學》,1992年3期.44-49頁。

43「Aspects of Present-day Australian English」, The First Conference on Australian Studies in China, March 8-12, 1988. in Hu, Wenzhong ed. COLLECTED PAPERS ON AUSTRALIAN STUDIES IN CHINA. Xiamen University Press. 1992. 249-263.

44「評Pike的位學理論」,《北京大學學報》(英語語言文學專刊1992年第2期),46-49頁。

45「語言規劃」,《語言文字應用》, 1993年第1期,11-20頁。

46「認知與語篇產生」,《國外語言學》1993年第2期,2-6頁。

47「語音系統在英語語篇中的銜接和連貫」,《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年第2期,1-5頁。

48「美國的語言問題和語言政策」,《北京大學學報:英語語言文學專刊》1993年,13-22頁。

49「第20屆國際系統功能語法會議」,《國外語言學》,1993年,42-43頁。

50「A semantic-functional approach to word order in Chinese,」 Hao Keqi et al (ed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xts and Language Research, 29-31. March, 1989, Xi』a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1993. 29-31.

51「入其門而得其道」,《英語函訊報》1994年2月15日。第1版。

52「語言的可證性」, 《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1期.9-15頁。

53「英漢疑問語氣系統的多層次和多元功能解釋」,《外國語》,1994年第1期.1-7頁。

54「巴赫金與社會符號學」,《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49-57頁。

55「美國的雙語教育」,《外語與翻譯》1994年第1期.41-45頁。

56「可證性,新聞報導和論遍語體」,《外語研究》,1994年第2期.22-28頁。

57「大學英語中的習得」, (與封宗信、羅郁合作), 《外語教學與研究》1944年第4期, 44- 49頁。轉載高遠等編: 《英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95年2月。

58「Acquisition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with Zongxin Feng, Yu Luo),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REVIEW, No.1, 1994, 15-23.

59「Social and cultural ramifications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ssoci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994 ELLAK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1994.

60「An evidentalistic analysis of reported argumentatio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rgumentation. Amasteram. 102-119.

61「英語專業精讀教材評審工作的回顧」,《北京大學學報:英語語言文學專刊》1995 年,115-121頁。

62「肯定成績, 總結經驗, 提高教材評估工作的科學方法」(合著),《外語界》1995年第1期,11-16頁。

63「漢語的可證性和語篇分析」,《湖北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13-23頁。

64「Lyle Bachman談語言測試的設計與開發」,《外語與外語教學》1995年,10-16頁。

65「有關語篇銜接理論與多層次模式」,《外國語》1996年第1期,1-8頁。

66 「我國文體學研究現狀」,許嘉璐等編: 《中國語言學現狀與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6年,355-365頁。

67「語法隱喻」,《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年第4期, 1-7頁。

68「美國功能語言學家Givon的研究現狀」,《國外語言學》1996年第4期,1-10頁。

69「英漢對比研究的動向」,《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年1月,55-62頁。

70「喬姆斯基語篇勸說力剖析」,《外語與翻譯》1997年1月,1-6頁。

71「東亞人學英語(上)」,《福建外語》1997年2期,1-4 頁。

72「東亞人學英語(下)」,《福建外語》1997年3期7-11頁。

73「傳統·創新·團結」,《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3期,5-7頁。

74「高吉亞斯修辭學與柏拉圖真修辭學」,《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年第4期,6-9頁。

75「語言·認知·隱喻」,《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1997年第4期,49-57頁。

76「開發電子郵件的研究功能」,《現代外語》1997年增刊:《外語教師上網手冊》,97-102頁。

77「有關語言教學的看法和信息」,《語言文字應用》,1997年增刊,65-68頁。

78「ELT Reform in China -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the 21st Century」in Lin Maosung & Leung Yaonam (ed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glish Teaching, Taipei: Lihe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79「有關隱喻語用觀的若干問題」,《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年1期,7-11頁。

80「系統功能語言學近況」,《外國語》1998年第1期,1-5頁。

81「一部用法與搭配相結合的新型詞典」,《外語界》,1998年第2期,53-54頁。

82「語篇分析任重道遠」,《外語研究》,1998年第2期,1-4頁。

83「英語改革勢在必行」,王景和編《英語教學名家談》,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52-53頁。

84「Between 用法眾人談」,《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年7月, 20-21頁。

85「十年含辛,執著創新—評汪榕培盧曉燕編著的《英語詞彙學教程》」,《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年10月,28-30頁。

86「英語的最近變化」,《山東外語教學》,1998年第4期,1-7頁。

87「當代符號學研究的若干問題」,《福建外語》,1999年第1期,1-9頁。(收錄於陳治安,劉家榮主編:《語言與符號學在中國的進展》,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9月,i-v.)

88 「反思與前瞻 - 紀念《馬氏文通》發表一百周年」,《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1-5頁。

89 「系統功能語法與漢語語法研究」,載馬慶株編,《語法研究入門》,商務印書館,1999年2月,252-302頁。

90「《結構功能語言學——布拉格學派》評介」,《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第4 期,116-117頁。

91「四位中國學者關於《系統功能語法概論》的討論:胡壯麟先生的答覆」,《福建外語》1999年第3期,第6-8頁。

92「英語學習與電腦」,載李賦寧等主編:《英語學習指南》,世界圖書出版社,1999 年7月,482-490頁。

93「科學理論新發現和語言學新思維」,《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4期1-6頁;朱用生編:《世紀之交論功能》,上海外語教育研究社,2002年。

94「隱喻與文體」,姜治文等主編:《外國語言文學研究》1999年9月,22-36頁。

95「關係」,載趙世開主編,《漢英對比語法論集》,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年9 月,254-291頁。

96「論語法隱喻的韓禮德模式」,《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32卷2期,95-102頁;黃國文主編、楊炳均副主編:《語篇·語言功能·語言教學》,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年5 月,95-102頁。

97「『辨證施治』與『唯物辯證法』」,《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第8期。

98「博導訪談:訪胡壯麟教授」,《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第3期。456-460頁。

99 「功能語法導論」導讀」,《功能語法導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8 月,F13-31.

100「中小學英語教材的新突破」,《中國教育報》,2000年12月19日。

101「語篇分析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2001年1期3-9頁。3-9頁。

102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ragmatics」, in Ren Shaozeng et al (eds). Grammar and Discours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course Analysis. The University of Macao Press. 2001. 23-32.

103 「語言和計算機」,《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1年1月,1-6頁。

104 「走近巴赫金的符號王國」,《外語研究》2001年2月;王銘玉、李經緯主編《符號學研究》,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12月,10-15頁。

105 「為中學生量身定做」,《北京書訊》2001年5月。

106 「關於英語語法教育的再認識」,《外語論壇》2001年1期。6-14頁。

107 「導讀」,《英語語言學百科詞典:語言教學手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年10月,F25-31。

108 「漫話英語學習」,《專家學者談如何學習英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112-122頁。

109 「語篇語言學」,楊自儉主編《語言多學科研究與應用》,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281-314頁。

110 「里查茲的互動理論」,《三峽大學學報》,2002年24卷1期,50-54頁。

111 「語境研究的多元化」,《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34卷3期,161-166頁;轉載於《語言文字學》2002年第8期,104-109頁。

112 「對中國英語教育的若干思考」,《外語研究》,2002年第3期,2-5頁。

113 「計算符號學」,《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年,第9期,1-5頁。

114 「雷迪的傳導隱喻」,《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1-6頁。

115 「『如何操作』型語篇文體特徵的變異」,《英語研究》2002年1卷1期,2-9頁。

116 「中國英語教學中的『低效』問題「,《國外外語教學》2002年第4期,3-7頁。

117 「在教育技術變革下的外語教學--《現代教育技術與現代外語教學》一書評介」,《外語電化教學》2002年第6期,60-64頁。

118 「中國環境下說英語」,《大學英語》2003年第2期,2-4頁。

119 「語法化研究的若干問題」,《現代外語》2003年26卷第1期,85-92頁。

120. 論中國的雙語教育,《中國外語》,2004年第2期。

121. Individualization, Collaboration, Modularization, and Hypertextualiz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中國外語》,2004年第1期。

122. 大學英語教學的個性化、協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談《教學要求》的基本理念,《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5期。

123. 關於《認知隱喻學》的對話(王宗炎; 胡壯麟),《中國外語》2005年第4期。

124. China's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Trends and Issues,《中國外語》,2005年第6期。

125. 習得與學得,《中國外語》,2007年第2期。

126. 談語言學研究的跨學科傾向,《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6期。

127. 社會符號學研究中的多模態化,《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1期。

128. 解讀韓禮德的Appliable Linguistics,《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129. PowerPoint——工具,語篇,語類,文體,《外語教學》,2007年第4期。

130. 讓巴赫金給巴赫金定位——談巴赫金研究中的若干問題,《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131. 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社會語言學淵源,《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132. 閒話「整合」,《中國外語》,2008年第5期。

133. 對語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爭的反思,《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134. 中國外語教育六十年有感,《中國外語》,2009年第5期。

135. 語篇的評價研究,《外語教學》,2009年第1期。

136. Interviewing Professor M.A.K. Halliday (韓禮德; 胡壯麟; 朱永生),《中國外語》,2010年第6期。

137. 認知符號學,《外語學刊》,2010年第5期。

138. 談語法研究中的本位觀,《外國語》,2011年第1期。

139. 談中國外語教育30年,《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140. 談多模態小品中的主體模態,《外語教學》,2011年第4期。

序、前言

1「朱嘵慧《大學英語六級詞彙指南》序」, 民族出版社, 1990 年。

2「王守元《英語文體學教程》序」, 《英語文體學教程》,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0 年。

3「朱曉慧《大學英語動詞專題突破》序」,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

4「朱文俊《現代英語語言與文化研究》序」,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年1月。

5「關於《讀者的選擇》」,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4月。

6「胡百熙:《執筆忘字的救星》序」, 新意式出版社, 1995年5月。

7「林汝昌:《外語教學多學科研究》序」,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5年。

8「卓如飛劉揚主編: 《英語構詞一點通》」,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

9「《朗曼當代英語分類詞典》前言」,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9月。

10「《朗曼英語短語動詞詞典》前言」,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10月。

11「李立,陳治安著:《語言,文化,外語教學》序」,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年4月。

12「《外研社建宏英漢多功能詞典》書評」,《文匯報》1997年5月22日。

13「胡文仲:《大學英語》書評」,《光明日報》1997年5月29日。

14「侯國金: 《新世紀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序」,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

15「楊鎮雄主編:《英語理解語法》序」,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10月。

16「《英語精選讀本》序」,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1月。

17「F.T.伍德著。余士雄,余前文譯:《英語介詞習語詞典》序」,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1月。

18「張德祿:《功能文體學》序」,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19「余謂深等編:《語言的功能:系統,語用和認知》序」,重慶大學出版社,1998年6 月。

20「劉世生:《西方文體學論綱》序」,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21「郭鴻:《英語文體分析》序」,軍事誼文出版社,1998年8月。

22「張朝宜主編:《文化像座冰山--語言與文化的探索》序」,軍事誼文出版社,1999 年5月。

23「田祥斌:《英漢歧義與文學》序「,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年9月。

24「陳治安,劉家榮主編:《語言與符號學在中國的進展》序」,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9月,i-v.

25「李戰子著:《語言的人際元功能新探——自傳化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序,軍事誼文出版社,2000年4月。

26 《藍鸚鵡中學英語聽讀文庫》序。北京出版社,2000年9月。

27「顧嘉祖主編:《新世紀外國語言文學與文化》序」,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1 月。

28 「李應潭主編:《現代英語聯想記憶詞典》序」,學苑出版社,2001年1月。

29「李運興著:《語篇分析引論》序」,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年1月。

30 「趙艷芳著:《認知語言學概論》序」,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31「范文芳著:《語法隱喻理論研究》序」,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年4月。

32 「高一虹著:《『1+1>2』 外語學習模式》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33 「朱永生、嚴世清著:《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序」,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34 「錢軍著:《句法語義學——關係與視點》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35 「畢多著:《GRE考試詞彙解析》序」,外文出版社,2001年。

36 「王寅著:《語義理論與語言教學》序」,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

37 「國家外國專家局培訓中心《全國出國培訓備選人員英語考試培訓教材BFT Level One》序」,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9月。

38. 張後塵、胡壯麟主編:《99中國外語博士論壇》序」,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年10月。

39 「Richard M. Hogg 《劍橋英語史》(六卷本)」序,北京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

40. 張威,鄧天穎著:《澳大利亞傳媒》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41. 「《牛津英漢雙解詞典(全新第三版)》序,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42. 「肖文科主編,趙真、白樹勤副主編:《大學財經英語閱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6月。

43. 「弗朗斯·凡·愛默倫,羅布·荷羅頓道斯特著,張樹學譯:《批評性論辯——論辯的語用辯證法》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44. 「楊永林著:《中國學生英語色彩語碼認知模式研究》序「,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45. 「瑪麗安娜·塞爾斯斯—默爾西亞,黛安娜·拉森——弗里曼著,馬曉蕾等譯:《英語教學語法》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46. 「程琪龍:《逼近語言系統》序」,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47. 「彭宣維:《語言過程與維度》序」,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48. 「李戰子:《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翻譯、胡壯麟  

1《唐詩三百首新譯》十一首, 許淵沖等主編,香港商務出版社, 1987 年.

2《外國百家諷刺詩選》三首,羅紹書主編,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

3『「也」在三個平面上的體現: 多義性或抽象性』, 見戴浩一、薛鳳生主編: 《功能主義與漢語語法》, 北京語言出版社。1994年3月。

4《唐詩三百首》二首, 吳均陶主編《唐詩三百首》, 湖南出版社. 1997年2月。

5《懂英語》,尤金·奈達著,胡壯麟,黃倩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年。

視頻

高清韋理胡壯麟語言學教程考點精講考試視頻考試視頻教

審校、審訂

方立等譯:1992年。《語言學和語音學基礎詞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方立等譯:1993年。《語言要略》,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劉潤清等譯:1993年12月。《朗曼語言學詞典》, 山西教育出版社。

鄒臻等編:《研究生聽說英語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朝宜主編:《文化像座冰山--語言與文化的探索》」,軍事誼文出版社,1999年5月。

封宗信主編:《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指南》(第1級——第5級),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朱亞莉等主編:《英語》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北京市各類中等職業學校試用教材),外語教學與研究 出版社,2001年7月。

雜文、胡壯麟  

1.「聖塔巴巴拉校園巡禮」,《開放日報》,1994年4月11日。

2.「往事拾遺」, 《上海市時代中學校慶一百二十周年紀念冊》。

3.「斯人已去, 遺風永存--追思外語界的良師益友許國璋先生」,《許國璋先生紀念文集》,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6年9月。

4.「一生輝煌」,《中國的語言學研究與應用——慶祝桂詩春教授七十華誕》,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求索述懷」,錢軍編:《語言學——中國與世界同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1月,1-10頁。

視頻

胡壯麟1

【讀書在前網絡時代】胡壯麟教授談「讀書之樂何處尋」

年少光陰書中尋

生於1933年的上海,胡壯麟經歷了日軍侵華的浩劫,從前居住的房子被炮彈炸毀,舉家搬遷至租界避難。「所以能活下來已經不錯了,不去考慮看什麼書。」在國家危難、人民生活水深火熱、生存大於一切的年代,讀書就顯得有些奢侈了。

儘管是商人家庭,胡家還是有着一定的藏書。胡壯麟回憶到,當時家中有一書架商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雖然年紀小看不懂什麼,但還是會經常翻一翻,可能也就是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環境中,培養了自己對於書的愛好和興趣。

上了小學之後,胡壯麟自告奮勇地來到學校的圖書閱覽室幫忙,抱着厚厚的一摞書從樓梯上走下來的時候還曾經不慎從樓梯上滾下來,這也成為了他如今回想幼時讀書經歷時較為清晰的一段記憶。「這說明我是喜歡書的,但要問我那時候看什麼書,我是說不清楚的。」小時候看的多是連環畫(在上海叫「小人書」)。中學之後,胡壯麟看的書從連環畫慢慢轉向了小說、詩歌、戲劇、散文等,對於其中的名著名篇,至今仍可以背誦,整個人的生活完全被書所占據。「那個時候書店比現在開放,我一進書店,就坐在地上一本一本地看。父母給我的零用錢大多都用來買書,我也不看電影,不聽音樂,所以他們給我起了外號叫『書蠹蟲』(念書的傻瓜),家務事什麼都不會幹,就只會看書。」他對書的喜愛也表現在他對書的愛護,他對自己的教科書每本都會包上封皮。他書架上的書沒有一本是卷角的。

在文學的世界裡浸淫許久,胡壯麟對中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在這一科目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所就讀的教會中學聖芳濟中學與別的學校不同,每周都有一次就某科目的考試,周考成績要家長簽字,而由於對中文的偏愛太嚴重,他一度鬧出了「中文第一、英文倒數第一」的笑話,讓家長也無可奈何。

家國動盪志不休

隨着年齡的增長,國家形勢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些變化也影響到了胡壯麟的讀書選擇。「我中學的附近有一家『時代書店』,那個是蘇聯人開的,可以買到《戰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這類書籍,以至一些介紹蘇聯十月革命和反法西斯的書,如《青年近衛軍》《丹娘》等。我家在徐家匯,家後面就是上海交通大學,在那兒可以買得到進步書籍,如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和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書,這對我的思想影響很大。」

胡壯麟坦言,由於自己所喜歡的作家都是站在共產黨一邊的,所以自己對共產黨也產生了好感。閱讀了許多當時的進步書籍之後,他對於新中國也有了憧憬,思想上也開始要求進步。在魯迅、茅盾、郭沫若、臧克家、艾青、何其芳等文學大師的薰陶之下,胡壯麟曾經提筆寫作,並在當時的上海《新聞報》《新民夜報》等發表了幾篇詩歌和散文。那時他才十五六歲。但是,他也漸漸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我開始懂得了小說來源於生活,我從小在城市裡生活,對農村不了解,對植物、對花草都是說不清楚的。詞彙量太小,古文功底不深,讓我覺得自己不是這塊料。」

1950年,上海解放一年之後,胡壯麟參加高考。「那時的高考分地區考,我當時連續考了一個月,考了四個大學。華北區的清華大學,

華東區的復旦大學,和上海兩所私立大學。」從小懷揣着像蕭乾一樣當記者的夢想,他有兩個學校的志願都填了新聞系(復旦大學和聖約翰大學)。同時,在鄰居的指導下,再加上在教會學校學習時積累的英文基礎,他又報考了兩個學校的英文系,最終他收到了四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經過同學的勸說和自己的比較權衡,他最終選擇了清華大學外文系英文組。

「進入清華之後,我是班上最年輕的一個,喜歡玩,踢足球、打橋牌、到城裡面去玩,上課說閒話。」連最喜歡他的李賦寧先生也會瞪着眼睛看他。回想起剛上大學時的情景,胡壯麟不禁露出了笑容。可是好景不長,由於貪玩耽誤了學業,在第一學期結束的時候,他因成績不好被系主任叫去談話。如此經歷之後,對於大學生活胡壯麟有了新的認識和規劃,思想上發生了變化,決定好好學習。

「從第二學期開始,我加入班委,當了政治幹事,去幫助其他同學。清華設立了抗美援朝宣傳員,我也報名了,又報名校刊的記者。所以一年級的下學期我的主要時間用在班委事務活動上,當時首先想到的是革命。」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胡壯麟開始關注政治理論方面的書籍,但也未完全放棄自己摯愛的小說散文,只是出於「補課」的目的,開始閱讀英文原本。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胡壯麟來到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繼續學習。

思義患不明

說起自己的讀書經驗,胡壯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時候到父母朋友家做客,趁着大人說話的時候,他經常和小夥伴們跑到附近的小學裡玩耍。小學校長對他們非常友善,拿出許多書讓他們看。當他看完一本書準備再拿另一本的時候,校長按住他的手問他,小朋友,剛才那本書都講了什麼,你還能記得嗎?而他卻答不出來。這時候他才認識到,自己僅僅是翻了一遍書,並沒有用心地看進去。「這對我的教育是很大的。所以看書要靜靜地看,仔細地看,要思考書中的內容,才能增長知識。」他表示,網絡時代的讀書人,每天接受的信息難免蕪雜,也更容易浮躁,因此更需要沉得下心來,把全部的心思和注意力投入到書中,這樣才能取得好的讀書效果。

「幾千年來,人們的知識最早是口口相傳,通過言語傳遞。後來有了文字,通過文字來傳遞。但是現在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所以不可能完全回到過去的老路。」胡壯麟也承認自己受到了網絡較大的影響,同時由於年齡原因,身體狀況也不允許自己整本整本地閱讀。但是他還是認為,對於青年人來說,整本書的閱讀還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他在指導研究生時首先培養他們如何在圖書館和網上找書的能力。其次,在閱讀時做筆記也十分重要,這實際也是一個學習過程。回北大任教後,胡壯麟由於當時經濟實力不足,買不起卡片,曾經利用舊檯曆的空白背面做過讀書卡片。九十年代初,他給聽課的學生每人送了一張光盤,培養他們用數字技術記錄學習資料和心得的習慣。

對於讀書的方法,胡壯麟有自己的看法,他談到我們需要明確看書的目的,並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整本閱讀。例如,選修一門專業課,老師往往在第一堂課給大家發一張書單,其中主要的參考書最好通讀,仔細看,其餘的就要有所選擇了,在重複的內容上不要停留太久。他不時告訴同學,要學會利用目錄和書後的索引,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採訪中,他講述了錢鍾書的例子。「錢鍾書有一次到北京圖書館借書,借了好多書,然後找了一個人力車,把他拉回到清華,人力車拉了快兩個鐘頭,到了清華之後,他那些書基本都看完了。很顯然他不能一篇一篇地看,他是藉助索引快速找到了他需要研究的內容。」

談到書籍的選擇,胡壯麟的語氣變得非常嚴肅,並且略帶憂慮。他認為,中外優秀的作品都應該成為青年人汲取營養的食糧,不要輕易打倒一切、否定一切;而對於社會中的不良現象,也應該正視並且進行批判,而不是一味地唱讚歌;青年一代,應該學會選擇把握尺度,去創作更多直面現實的作品,為國家更好的發展進言獻策。經歷過國家浮沉跌宕,胡壯麟深刻體會到社會形勢的變化對於讀書生活的影響。「在大學的時候為了思想進步,我就看馬列主義的書比較多;工作以後,我要根據我的工作,看與工作有關的書。」結合這些經歷,他表示讀書過程中,需要不斷調整目標,以適應需要,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要把讀書和實踐恰當結合起來。

「如果你培養的學生超不過老師,那麼作為一個老師是失敗的。這說明知識在你這一代沒有增長發展。」採訪最後,胡壯麟老師的這句話透露出對青年人的殷殷期望。人生很短,書途很長,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我們還在路上。(文/任真如 趙金山 馬紫鈺)

視頻

胡壯麟語言學教程

視頻

胡壯麟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