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豆腐
老豆腐,又稱北豆腐,起源於山東省的傳統小吃,產品類似於豆腐腦,但在製作上更複雜,工藝性更強,口感較豆腐腦更加老些。老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風味獨特。
老豆腐是山東部分地區的特色早餐,深受歡迎。老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食之香氣撲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
目錄
歷史起源
中國是大豆的故鄉,中國栽培大豆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同時也是最早研發生產豆製品的國家。
西周至春秋時期,人們把大豆(即菽)當作主要食糧。農民們不止一次唱到它:"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采菽采菽,筐之谷之。七月烹葵及寂"。古人不但將大豆當作主食,而且逐漸地研製了豆腐、做豉、制醬、生豆芽、榨油……,以及製作其他豆製品,這是對人類一大貢獻。僅平常的豆腐一品,已風靡世界矣!
豆腐起源於漢代淮南王劉安。淮南王劉安,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襲父封為淮南王,都壽春42年。劉安養方術之士千人,皆多神仙秘法鴻寶之道。其門客中,蘇非、李尚、田由、晉昌、左吳等八人名氣最大,號稱"八公"。八公終日陪劉安在壽春城北山煉求長生不老之靈丹妙藥,劉安等在煉丹中,偶以石膏點豆漿,經過化學變化而成豆腐。典籍中對劉安發明豆腐有許多記述。記載劉安發明豆腐的典籍多達四五十種。現摘其要者,分述如下:
《辭源》記載:「以豆為之。造法,水浸磨漿,去渣滓,煎成淀以鹽滷汁,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內以石膏收者。相傳為漢淮南王劉安所造[1]。」
宋·朱熹《劉秀野蔬食十三詩韻》:「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己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帛布」。這是現存文獻中最早提到豆腐為「淮南術」的記載。
元·吳瑞的《日用本草》雲: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明·葉子奇《草術子·雜制篇》雲:豆「腐始於漢,淮南王劉安之術也」。
明代詩人蘇秉衡寫的《豆腐詩》云:「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罐浸來檐有影,金刀剖破玉無瑕。箇中滋味誰得知,多在僧家與道家。」
- 明·陳繼儒《叢書集成·群碎錄》雲:豆腐「,淮南王劉安所作」。
- 明·羅欣《物原》載:「劉安始作豆腐」。
- 清·汪汲《事物原會》說,西漢古籍有「劉安作豆腐」的記載。志屬史信,是完全可以依賴的。
明清之際方以智《物性志》雲:「豆以為腐,傳自淮南王」。
古老的歷史遺蹟是豆腐文化的考古依據。中國第二屆豆腐文化節期間,在古城壽縣召開「豆腐文化國際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應邀參觀壽縣博物館。看到了1965年4月出土於壽縣茶庵鄉瓦房村,莊隊漢墓中的水磨。從出土文物來看,豆腐發明於漢代的時間、地點是可以確信無疑的。
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在以後的兩千多年裡,豆腐製作逐漸傳遍了全中國。各地的勞動人民又不斷根據地域特點加以不斷改進,終於形成了中國的豆腐文化。海峽兩岸為光大豆腐的美食,弘揚民族文化,於1990年9月15日分別在北京和台北舉辦了首屆中國豆腐文化節,並確定9月5日---豆腐發明人淮南王劉安的生日為中國豆腐文化節,每年舉辦隆重的紀念活動[2]。
菜品特色
老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食之香氣撲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
視頻
老豆腐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濟南故事商河老豆腐:難忘的家鄉味道,舜網新聞,2019-07-23
- ↑ 原產遞NO.397老豆腐 ,搜狐,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