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羅伯特一世

中文名: 羅伯特·布魯斯

外文名: Roibert a Briuis(蘇格蘭蓋爾語)

別 名: 羅伯特一世

國 籍: 蘇格蘭王國

民 族: 蘇格蘭人

出生日期: 1274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329年6月7日

職 業: 蘇格蘭國王

主要成就: 領導蘇格蘭打敗英格蘭,取得民族獨立

出生地: 蘇格蘭

信 仰: 天主教

羅伯特·布魯斯(蘇格蘭蓋爾語:Roibert a Briuis,英語:Robert the Bruce;1274年7月11日—1329年6月7日),史稱羅伯特一世(Robert I)。是蘇格蘭歷史中最重要的國王之一,他在位期間,政體開明,司法公正,個人享有極高的威望。曾經領導蘇格蘭王國 擊退英格蘭王國的入侵,取得民族獨立[1]


1274年,羅伯特·布魯斯出生在一個蘇格蘭貴族世家,其父系祖先亞當·布魯斯有諾曼(法語化的維京人後裔)血統,跟隨法國征服者威廉從諾曼底來到不列顛,得到了奧克尼伯爵的封號。


亞當·布魯斯的長子就是布魯斯家族歷史上的第一個羅伯特·布魯斯,也正是這個布魯斯把產業擴充到了蘇格蘭。布魯斯家族的封地在約克郡,其上一級領主是後來的蘇格蘭國王大衛一世。大衛一世的妹妹嫁給了英格蘭君主亨利一世,他從小在英格蘭長大,因為娶了亨廷頓伯爵的女兒,繼承了岳父的家產,因此他也是北英格蘭最大的封建領主。大衛一世回蘇格蘭繼承王位後,力邀布魯斯家族等諾曼貴族來到蘇格蘭,並送給了安南代爾的巨額地產,讓布魯斯家族成了蘇格蘭最頂級的豪門,藉此把英格蘭的封建等級制度帶到了蘇格蘭,隨後布魯斯家族世代與蘇格蘭本地貴族聯姻,迅速蘇格蘭化。布魯斯家族在英格蘭也擁有巨大的地產,是橫跨蘇格蘭英格蘭兩國的大貴族,對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國君主都有封建義務。


第六代安南代爾領主羅伯特(1210年-1295年),是羅伯特一世的祖父。也是鄧肯王朝絕嗣後1291年的13個王位競爭者之一,在蘇格蘭的選王會上第六代安南代爾領主輸給了混雜着盎格魯-撒克遜和法蘭克血統的約翰·巴里奧。


1295年,第六代安南代爾領主去世,其子羅伯特·布魯斯即羅伯特一世之父繼任,一般稱為老羅伯特·布魯斯。老羅伯特·布魯斯向愛德華一世宣誓效忠,被約翰·巴里奧沒收在蘇格蘭的領地安南代爾。


1296年,愛德華一世發兵攻入蘇格蘭,老羅伯特·布魯斯幫助了英軍作戰,並應愛德華一世宣召覲見,並帶上了自己的長子小羅伯特·布魯斯,即後來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鄧巴爾一戰過後,蘇格蘭損失了大量貴族,而布魯斯家族毫髮無損。因愛德華一世的支持,老羅伯特·布魯斯得以收復領地,但未能得到想要的蘇格蘭王權。愛德華一世在發兵驅逐巴里奧爾後,並沒有把王位交給羅伯特,反而宣布自己對蘇格蘭領土擁有管轄權,甚至一度將象徵蘇格蘭王權的斯昆石搬到倫敦。


目錄

起兵抗英

羅伯特·布魯斯最早的服役生涯就是在英格蘭軍中度過,在英格蘭軍中他學會了騎兵作戰的各種技巧。


1297年,蘇格蘭爆發獨立運動,老羅伯特·布魯斯表面上支持英軍,卻暗中令兒子小羅伯特·布魯斯掀起蘇格蘭武裝暴動,結果很快被愛德華一世鎮壓下去,小羅伯特·布魯斯差點還被迫把年幼的女兒馬喬麗送去當人質。這時,落魄騎士威廉·華萊士領導的蘇格蘭民眾抗暴運動取得勝利,在斯特林橋戰役大勝英格蘭殖民軍。羅伯特·布魯斯得以繼續抗擊英軍。


然而在次年7月22日的福爾柯克會戰中,華萊士被擊敗,隨後辭去護國公身份下野。小羅伯特·布魯斯與約翰三世·科明共同繼任護國公職位。


1299年,小羅伯特·布魯斯遭到約翰·科明排擠辭去護國公一職,重新開始接觸愛德華一世。


愛德華一世為了籠絡羅伯特·布魯斯,安排了羅伯特的婚事。羅伯特的長女馬喬麗·布魯斯是其原配妻子所生,而此時其元配已故。


1302年,時年28的羅伯特娶了時年18的伊麗莎白·伯格,伊麗莎白是愛德華一世麾下重臣——愛爾蘭貴族之首北愛爾蘭伯爵理查·伯格的長女 。


1304年,老羅伯特·布魯斯去世,羅伯特·布魯斯正式徹底掌握布魯斯家族。


1305年,威廉·華萊士曾經的戰友——「雙面間諜」約翰·曼提斯發現了華萊士藏匿的地點,然後協助英格蘭軍在格拉斯堡將其逮捕,愛德華一世冊封曼提斯為德姆巴敦的行政長官。8月3日,華萊士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廣場被斬首,身體被肢解成四塊,分別送到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四方,以警告人民不要反抗。


有猜測認為約翰·曼提斯是受到羅伯特·布魯斯的指使。這是因為威廉·華萊士支持巴里奧家族,在福爾柯克會戰後前往歐洲大陸,與法國和教皇宮廷進行斡旋,試圖使約翰·巴里奧恢復甦格蘭王位,因此羅伯特·布魯斯對華萊士觀感不會太好。但以此來論證華萊士是被羅伯特·布魯斯派人出賣,則實在太想當然。


1306年2月,羅伯特·布魯斯在一次教堂會議中殺死了蘇格蘭王權的競爭者約翰·科明,隨即起兵抗英。1306年3月25日,他坐在斯昆石上,由一位伯爵夫人——伊莎貝拉·麥克達夫加冕為蘇格蘭國王,是為羅伯特一世。愛德華一世迅速派兵鎮壓,6月,羅伯特在梅思文一戰 中輕敵落敗,格拉斯哥主教羅伯特·威沙特被俘。由於殺了約翰·科明,科明家族的支持者已經加入到英軍。


這時候羅伯特做了一個他認為穩妥的足以保護家人的安排:讓妻子、女兒及兩個妹妹克里斯蒂娜、瑪麗去基爾德倫米城堡,由弟弟奈傑爾照顧。


然而,英軍殺來了。雖然奈傑爾豁出自己的性命為女眷們爭取了逃離的時間,但是,這幾位女人卻在一處避難所遇到了支持科明家族的羅斯伯爵威廉二世,遭到俘虜。尚未嫁的瑪麗·布魯斯遭到了殘酷的虐待,被關在一座城堡外面懸掛的木籠子裡,露天示眾;為羅伯特加冕的伊莎貝拉·麥克達夫也被懸掛在籠子裡。


兩座掛籠子的城堡就在英蘇邊境,這不僅僅是對羅伯特的羞辱和挑釁,更可能是誘導他衝動前來救人的陷阱。


1307年,愛德華一世繼續征討蘇格蘭,羅伯特繼續遭受打擊:他的兩個弟弟托馬斯和亞歷山大被科明家族的支持者俘虜斬殺。


羅伯特並未氣餒,組織起大批游擊隊,使英格蘭人的統治難以穩固。


眼見羅伯特越鬧越凶,愛德華一世決定親征,但在途中染上痢疾而不治,於1307年7月7日死在坎伯蘭,終年68。繼承大統的愛德華二世是個紈絝子弟,對於蘇格蘭的局勢缺乏壓制能力。


由於羅伯特勢力增長,英方改善了他四位被俘家屬的待遇,1310年起,瑪麗·布魯斯不再被在籠子中懸掛。


班諾克本

趁着愛德華二世的無能,羅伯特加強了攻勢,他先摧毀「世仇」巴里奧爾家族,接納該家族的兩員猛將——詹姆斯·道格拉斯和托馬斯·蘭道夫,然後對英格蘭軍發起攻擊。當時英格蘭軍以城堡為鎖鏈,對蘇格蘭廣大鄉村實施控制,至1313年夏,蘇格蘭軍智取了除斯特林以外的其他城堡。


遠在倫敦的愛德華二世清楚,如果斯特林堡陷落,他的王位也將不保,於是決定集結大軍去救援。據記載,英格蘭集結了10萬大軍,但許多史學家認為英格蘭軍可用兵力估計不超過2.5萬人,其他都是臨時徵募的農民,這些人根本沒有戰鬥力。


1314年6月17日,愛德華二世御駕親征,擔任前鋒的是2500名重騎兵,後面是步兵,其中包括3000名令人生畏的威爾士長弓兵,此外還有500名輕騎兵擔任偵察和警戒等任務。英格蘭軍行動迅速,1314年6月21日拿下蘇格蘭軍占領的愛丁堡,獲得大量物資。次日,英軍到達福 爾柯克,距斯特林堡僅20多英里。


全蘇格蘭只要有武器和盔甲的人都被動員起來,蘇格蘭的兵力仍只有英軍的三分之一。經過仔細分析,羅伯特決定在班諾克本和英格蘭軍決戰。


班諾克本是斯特林堡以南兩英里處的小村子,得名於從村邊流過、由西向東匯入福斯河的班諾克溪。由班諾克本通向斯特林堡有兩條路,一條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古道,另一條是狹長而崎嶇的伯利德爾克小路。兩條道路的西面是山丘和森林,東面是福斯河畔的大片沼澤。羅伯特搶先占據了班諾克本北岸、伯利德爾克小路以西的坡地,背靠考克斯泰特山和吉列斯山山麓的森林,右依班諾克本,並對穿行考克斯泰特山邊緣的羅馬古道設置大量障礙物,將其封死。這樣,留給英格蘭軍的道路只剩下難以通行的沼澤


蘇格蘭軍戰鬥力最強的是6000名使用12英尺長矛的步兵,其他還有700名重騎兵和少量短弓兵提供支援。與裝備較好的英格蘭軍相比,蘇 格蘭長矛兵缺乏金屬鎧甲,只有皮質夾克式短鎧和手工織的護膝短裙,多數人沒有鞋子,只能打赤腳。


為便於攻擊,羅伯特將部隊編成四個分隊一字排開,由南向北依次由羅伯特本人、他的弟弟愛德華、道格拉斯和蘭道夫統領。作戰時,蘇格蘭長矛兵通常排成一種名為「斯奇爾綽恩」的方陣,輔之以少量短弓兵和重騎兵掩護,短弓兵一般放在戰鬥隊形之間或長矛兵隊形的翼側,少量重騎兵一般放在步兵隊形的後側。這種方陣隊形密集、長矛如林,很適合在防禦作戰中對付快速衝擊的重騎兵,但機動性極差,只能被動等待對手攻擊,經不起來自側翼和背後的打擊,更無法抵禦對方弓箭手射來的箭雨。為消除潛在危險,羅伯特花了大量時間來提高「斯奇爾綽恩」方陣的機動性和協調性。


1314年6月23日晨,困守斯特林的英軍大將莫布雷溜出城堡去見愛德華二世,求得500名重騎兵。當天下午,這支500人的重騎兵抵達班諾 克本。蘇格蘭軍哨兵發現了他們,羅伯特立即下令讓蘭道夫阻擊。蘭道夫封鎖伯利德爾克小路北端,迫使英格蘭重騎兵只能沿狹窄崎嶇的小路進攻。


由於戰場狹窄且地面鬆軟,重騎兵一次投入衝鋒的人馬數量很少,而且速度提不起來,形成的衝擊力非常有限。結果,他們在陣形嚴整的蘇格蘭長矛方陣前損兵折將。眼見英格蘭重騎兵士氣受挫,羅伯特果斷派道格拉斯率軍支援蘭道夫,英格蘭軍旋即大敗,不少重騎兵陷入沼澤。


這場前哨戰共打死100多名英格蘭重騎兵,而蘇格蘭軍僅6人陣亡。此役中,羅伯特陣前力斬英格蘭爵士亨利·德·波鴻,極大鼓舞了蘇格蘭將士的士氣。


戰場短暫平靜了一會兒後,700名英格蘭重騎兵在羅伯特·克利夫德和亨利·德·博蒙特爵士的率領下,向蘇格蘭軍右翼發起攻擊,企圖 在斯特林堡和蘇格蘭軍之間打進一個楔子。在英格蘭人看來,右翼似乎是蘇格蘭軍整個陣線最薄弱之處,實際上這是羅伯特故意設下的圈套。


當英格蘭重騎兵衝過來後,羅伯特率伏兵突然躍起,向英格蘭軍發起圍殲。按照軍事常識,克利夫德在中伏後應下令撤退才對,但他下令部隊繼續沖向如林的蘇格蘭長矛陣。結果:沒有長弓兵掩護的英格蘭重騎兵雖然勇敢地發起一波波衝擊,卻紛紛倒在密集的蘇格蘭長矛陣前。交戰至傍晚,克利夫德戰死,倖存的重騎兵一部分隨博蒙特逃回英格蘭軍本陣,一部分則奪路逃進斯特林堡,另一部分則成為蘇格蘭軍俘虜。


黑夜開始降臨時,戰場終於沉寂了下來。失利的英格蘭軍後撤至班諾克本東南的沖積平原,面敵背水紮營;蘇格蘭軍則藉助森林的掩護休息。這個時候,蘇格蘭人已充滿必勝的信心。


對於英格蘭軍來說,一次失利本不算致命,最致命的是他們的統帥是個草包。1314年6月24日早上,愛德華二世親自下令證明了這一點。 他不僅令英格蘭軍穿越沼澤,向嚴陣以待的蘇格蘭軍進攻,採用了已被證明是錯誤的重騎兵突擊戰術。


從地形上看,英格蘭軍不僅要穿過沼澤,還必須通過班諾克本邊上的一條峽谷,它雖然不深,但卻陡峭而狹窄,成為一個瓶頸,極大限制了英格蘭軍兵力展開。而羅伯特也改變戰術,令蘇格蘭士兵排成密集的「斯奇爾綽恩」方陣,主動向山坡下推進。


剛剛穿過峽谷的英格蘭重騎兵發起了輪番衝擊。但由於組織混亂,英格蘭重騎兵因缺乏長弓兵的配合,而在蘇格蘭長矛方陣前死傷累累,他們的衝擊一波比一波弱,並在蘇格蘭長矛方陣壓迫下步步後退。


就在雙方步騎對抗之際,威爾士長弓兵則在蘇格蘭軍右翼完成集結。眼看英格蘭重騎兵往後逃,他們便馬上向蘇格蘭軍方陣射出恐怖的箭雨。成排的蘇格蘭軍步兵被射死,方陣出現騷動,如果再這樣下去,方陣就有可能被撕裂。但羅伯特早有防備,隨着他一聲令下,埋伏在蘇格蘭軍左翼的700名重騎兵迅速衝下山坡,轉眼間將防護能力極差的威爾士長弓兵沖得七零八落,使英格蘭軍取勝的最後希望破滅了。


數量巨大的英格蘭步兵在班諾克本戰役中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因為戰場容量太小,大片沼澤地形限制了英格蘭步兵的運動。更糟糕的是,他們的機動速度太慢,當重騎兵和長弓兵開始戰敗後退時,他們還在向峽谷里行進。結果,敗退者與已進入峽谷的步兵擠作一團,互相踐踏,死傷枕籍。這時,緩緩推進的蘇格蘭軍步兵方陣又逼至峽谷口,進一步加劇了峽谷里的英格蘭軍的混亂,而這種混亂引發的恐懼更如瘟疫一般迅速傳染給峽谷另一端出口外的大隊英格蘭軍步兵,最終導致全線崩潰。


落入在後面壓陣的愛德華二世眼見大勢已去,只好在少數親隨的保護下逃命。群龍無首的英格蘭敗軍在蘇格蘭軍的追擊下再次付出慘重傷亡——7名貴族、200名重騎兵和數千名步兵被殺,包括4名貴族、70名重騎兵以及上千名英格蘭步兵被俘。


據史料記載,英格蘭軍在整個班諾克本戰役中總共傷亡重騎兵、長弓兵和步兵約9000餘人,是英格蘭700多年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在愛德華二世的大軍被擊敗後,斯特林堡守軍也不得不束手投降。


班諾克本戰役蘇格蘭獨立戰爭的決定性戰役。此後10餘年間,英格蘭再也無力遠征蘇格蘭。


宣布獨立

1314年11月,羅伯特在斯特林附近的坎布斯肯尼斯修道院召開議會,通過一項法案,要求立場尚未明確的土地所有者必須表態,是忠於自己還是忠於英格蘭,幾乎所有人都表示效忠於他,這標誌着羅伯特在蘇格蘭的統治地位得到確立。大量英格蘭貴族在此戰中被俘,為了交換俘虜,英方釋放了羅伯特被囚禁8年的妻子、妹妹、女兒。1328年,愛德華二世的繼承者愛德華三世與羅伯特簽訂《北安普敦條約 》和《愛丁堡協議》,正式承認了蘇格蘭王國的獨立主權。


1329年,羅伯特病逝,被蘇格蘭人尊敬地稱為民族英雄。


廣為人知的「蜘蛛結網故事」,在一個版本中的主角就是羅伯特·布魯斯。由於其一生經歷顛簸,在最初加冕國王並抵抗愛德華一世的過程中又遭遇慘敗而不得不出海躲避,有傳聞即說當時他看到一蜘蛛在風雨中結網,雖屢屢失敗而不放棄,最後終於成功,於是大受鼓舞而決心東山再起。


戰斧絕技

羅伯特·布魯斯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通曉多國語言——英語,法語,拉丁語,蓋爾語等;他武藝高強,是當時歐洲使用戰斧的第一高手。據說他作戰時十分勇敢,經常單槍匹馬與敵決鬥,在班諾克本之戰中他衝到陣前一斧便劈死了迎面而來的敵將。


蘇格蘭國王巴里奧爾投降英國後,與蘇格蘭其他貴族一樣,羅伯特不甘於接受異族的統治,帶領他屬下的騎士和農民們起來反抗。當時威廉姆·華萊士與安德魯·穆里主要在蘇格蘭中部作戰,羅伯特則在蘇格蘭西南部牽制英軍。斯忒林大捷後,羅伯特主持了對威廉姆·華萊士授勳的儀式。


勇敢的心

羅伯特被稱為「勇敢的心」,因為其晚年因深感自己曾為了家族利益而反覆無常,排斥異己又利用盟友,同時曾在教堂中手染鮮血,於是決心發動十字軍以洗脫罪孽。但他本人已病重無法隨軍遠征,即囑咐忠誠的部下詹姆斯·道格拉斯(詹姆士·道格拉斯)領導隊伍,並要求在自己死後將的心臟取出,保存在盒子中同行。羅伯特死後道格拉斯忠實地遵守了諾言,他在1330年早春離開蘇格蘭,脖子上戴着用鏈子綁住的銀制琉璃骨灰盒,裡面陳放着羅伯特·布魯斯的心臟。道格拉斯半路上於塞維利亞受到了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十一世的迎接,阿方索委託道格拉斯在對抗格蘭納達的摩爾人戰役時指揮他的一部分軍隊,此戰中道格拉斯中了埋伏,他取出盒中的心臟用力扔向前方,放聲呼喊:「向前沖吧,勇敢的心啊,就像以往汝曾經做的那樣,道格拉斯將追隨汝或者奮勇戰死」 (Forward, brave heart, as ever thou were wont to do, and Douglas will follow thee or die.) (一說為留在懷中並對其自言自語),最終戰死沙場。「勇敢的心」典故即由此而來。(好萊塢的改編電影《勇敢的心》源自此故事,但有較大的修改和偏離,故事改為描述華萊士的起義)。


羅伯特·布魯斯的心臟被道格拉斯的戰友威廉·凱思帶回蘇格蘭,安葬在梅爾羅斯修道院。


布魯斯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君主,開明而且公正,享有極高的威望。他還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在飽受戰火摧殘的蘇格蘭南部重建和修復了許多着名的修道院。不幸的是,沒過多久,布魯斯患上了皮膚病,有可能是麻瘋病。布魯斯認為這是上天對他在祭壇上殺死康米的懲罰,他自知命不久矣,要求死後將他的心臟帶到聖城耶路撒冷。因此,當1329年布魯斯病逝後,他的身體被葬在德菲姆林修道院——蘇格蘭歷代君王都葬在此;他的心被裝在一個小箱子裡,由詹姆斯·道格拉斯勳爵保管。道格拉斯帶着這小箱子參加了後來的十字軍東征,戰敗身亡,「布魯斯之心」被送回蘇格蘭,葬在布魯斯心愛的美羅斯修道院。如同威廉姆·華萊士,人民同樣愛戴和懷念羅勃特·布魯斯,因為他經歷和克服了種種困難和失敗,最終領導蘇格蘭人民贏得了他們的自由。


民族英雄

歷史上的羅伯特。布魯斯是蘇格蘭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英雄,蘇格蘭在英王愛德華一世時代面對的是被同化和吞併的命運,正是羅伯特·布 魯斯領導蘇格蘭人不斷與英格蘭進行着小規模的衝突,並在班諾克本之戰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事實上歷史上真實的「勇敢的心」指的並不是威廉姆·華萊士,而是後來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


父親:皮布爾斯男爵 羅伯特五世·布魯斯

母親:卡里克伯爵 馬婕瑞爾·加洛韋


妻子

伊麗莎白·伯格,愛爾蘭貴族之首北愛爾蘭伯爵理查·伯格的長女。其母親的祖父是金雀花王朝初年名臣肯特伯爵休伯特·伯格


兄弟

弟弟:奈傑爾·布魯斯,為英軍所殺。

弟弟:托馬斯·布魯斯,為英軍所殺。

弟弟:亞歷山大·布魯斯,為英軍所殺。

弟弟:愛德華·布魯斯,在其兄長羅伯特·布魯斯成為蘇格蘭國王后,受封為卡里克伯爵,戰死於愛爾蘭。其長子亞歷山大·布魯斯,在 愛德華·布魯斯 死後,繼承了卡里克伯爵之位。次子托馬斯·布魯斯,其後代獲封金卡丁伯爵、額爾金伯爵,其後人托馬斯·布魯斯、詹姆斯·布魯斯因劫掠希臘帕特農神廟和火燒中國圓明園而惡名昭著。


姐妹

姐姐:伊莎貝爾·布魯斯,嫁給挪威國王埃里克二世

妹妹:克里斯蒂娜·布魯斯,嫁給小安德魯·穆雷

妹妹:瑪麗·布魯斯


子女

長女:瑪喬麗·布魯斯,嫁沃爾特·斯圖爾特,生羅伯特二世

次女:瑪格麗特,嫁威廉·摩拉維亞,生約翰

三女:莫德,嫁托馬斯·艾薩克

長子:大衛二世,蘇格蘭國王

次子:約翰,夭折


孫輩

羅伯特·斯圖亞特,大衛二世去世後,繼承蘇格蘭王位,稱羅伯特二世。


影視形象

在電影《勇敢的心》中,羅伯特·布魯斯數次出賣威廉·華萊士。羅伯特·布魯斯和威廉·華萊士實際上率領的根本是兩支不同的軍隊,華萊士在中部作戰,布魯斯在西部作戰,距離上相距很遠。有人懷疑歷史上華萊士確實是被布魯斯出賣,但缺乏證據。


在電影《法外之王》中,羅伯特·布魯斯則作為主角,繼承華萊士的抗英事業。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