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禹贡》是《尚书》的一篇,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也是中国现存最古的经学文献之一。称《尚书·禹贡》,简称《禹贡》。作者不详。内容叙述中国古代地理方物的作品。

全书一千一百九十三字,以山脉、河流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并对每州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1]

后世《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2]、《太平寰宇记》,以及唐、宋以来许多历史地理学著作以《禹贡》为宗。

目录

内容介绍

《禹贡》是《尚书》中《夏书》四篇最重要的一篇,全书共一千一百九十三字,分“九州”、“导山”、“导水”、“水功”和“五服”五部分。以山脉、河流作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区域,即九州,对每一州范围、山脉、河流、土壤、物产、贡赋、氏族部落、交通地理等情况作简要描述。

九州:上古期洪水滔天,不辨区域,大禹治水以后,将中土分成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

导山:分九州山脉为三条四列,山系概念明确,所记的山真实可靠。以汧山、壶口山、砥柱山太行山西倾山熊耳山嶓冢山内方山、㞶山为九山,并说明导山的目的是为了治水。

导水:叙述弱水、黑水、河水、瀁水、江水、沇水、淮水、渭水、洛水九条主要河流和各水系的源流、分布特征以及疏导情形。

水功:指出禹平水土后,九州统一,九山通行,九川疏通,四方土地皆可居住,民众安居乐业,河川皆与四海相通,再无壅塞溃决之患。

五服:叙述在国力所及范围,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五服。从此九州安定[3]

注疏

《禹贡》全文一千一百九十三字。自西汉孔安国以后,历代注释、考证《禹贡》的人和著作甚多,形成禹贡学,其中以清代胡渭的《禹贡锥指》成绩最着,为集《禹贡》研究之大成。外国研究者也不少,成绩显著者有德国人李希霍芬,日本人小川琢治、饭岛中夫、内藤虎次郎等。

史记‧夏本纪》及《汉书‧地理志》皆曾记载《禹贡》全文,自汉朝孔安国郑玄,到宋朝程大昌、毛晃,还有苏轼、曽旼叶梦得张九成薛季宣黄度吕祖谦王炎呉澄王充耘王樵、邵宝等专门注释《禹贡》。

较为代表性的注疏作品有程大昌《禹贡论[4]傅寅禹贡说断》,胡渭禹贡锥指》,焦循禹贡注释》、张能恭《禹贡订传》、黄翼登禹贡注删》、夏允彝禹贡古今合注》。

以胡渭的《禹贡锥指》最完善,最闳博。

评价

自汉至唐,以解释《禹贡》经文为主,形成禹贡汉学。以唐孔颖达为代表,详于训诂,注重师承,失于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宋至清,以考注《禹贡》地理为主,形成禹贡宋学。以宋代学者蔡沈、清代学者胡渭为代表,敢于创新,时有批判,失于武断,牵强附会。

古人认为《禹贡》是4,000年前的大禹之作,奉之为“经”,成为《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5],以及唐、宋以来许多地理著作征引的对象。《禹贡》被推崇到至尊的地位,成为人们必读的经典。明人艾南英在《禹贡图注·序》中说:“《禹贡》一书,古今地理志之祖者。”李振裕为《禹贡锥指》作序:“自禹治水,至今四千余年,地理之书无虑数百家,莫有越《禹贡》之范围者。”至清末仍有影响力。

视频

禹贡 相关视频

禹贡的故事
道席言--文化常识--《禹贡》大一统(1)
道席言--文化常识--《禹贡》大一统(2)

参考文献

  1. 《禹贡》原文-出自《尚书》之《夏书》,文学360
  2. 《元和郡县志》在线阅读,国学大师
  3. 禹贡,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2017-05-23
  4. [宋]程大昌《禹贡论》在线阅读,国学大师
  5. 《太平寰宇记》,古典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