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禹貢》是《尚書》的一篇,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也是中國現存最古的經學文獻之一。稱《尚書·禹貢》,簡稱《禹貢》。作者不詳。內容敘述中國古代地理方物的作品。

全書一千一百九十三字,以山脈、河流為標誌,將全國劃分為九州,並對每州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1]

後世《漢書·地理志》、《水經注》、《元和郡縣圖志[2]、《太平寰宇記》,以及唐、宋以來許多歷史地理學著作以《禹貢》為宗。

目錄

內容介紹

《禹貢》是《尚書》中《夏書》四篇最重要的一篇,全書共一千一百九十三字,分「九州」、「導山」、「導水」、「水功」和「五服」五部分。以山脈、河流作為標誌,將天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九州,對每一州範圍、山脈、河流、土壤、物產、貢賦、氏族部落、交通地理等情況作簡要描述。

九州:上古期洪水滔天,不辨區域,大禹治水以後,將中土分成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並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況。

導山:分九州山脈為三條四列,山系概念明確,所記的山真實可靠。以汧山、壺口山、砥柱山太行山西傾山熊耳山嶓冢山內方山、㞶山為九山,並說明導山的目的是為了治水。

導水:敘述弱水、黑水、河水、瀁水、江水、沇水、淮水、渭水、洛水九條主要河流和各水系的源流、分布特徵以及疏導情形。

水功:指出禹平水土後,九州統一,九山通行,九川疏通,四方土地皆可居住,民眾安居樂業,河川皆與四海相通,再無壅塞潰決之患。

五服:敘述在國力所及範圍,以京都為中心,由近及遠,分為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五服。從此九州安定[3]

註疏

《禹貢》全文一千一百九十三字。自西漢孔安國以後,歷代注釋、考證《禹貢》的人和著作甚多,形成禹貢學,其中以清代胡渭的《禹貢錐指》成績最着,為集《禹貢》研究之大成。外國研究者也不少,成績顯著者有德國人李希霍芬,日本人小川琢治、飯島中夫、內藤虎次郎等。

史記‧夏本紀》及《漢書‧地理志》皆曾記載《禹貢》全文,自漢朝孔安國鄭玄,到宋朝程大昌、毛晃,還有蘇軾、曽旼葉夢得張九成薛季宣黃度呂祖謙王炎呉澄王充耘王樵、邵寶等專門注釋《禹貢》。

較為代表性的註疏作品有程大昌《禹貢論[4]傅寅禹貢說斷》,胡渭禹貢錐指》,焦循禹貢注釋》、張能恭《禹貢訂傳》、黃翼登禹貢注刪》、夏允彝禹貢古今合注》。

以胡渭的《禹貢錐指》最完善,最閎博。

評價

自漢至唐,以解釋《禹貢》經文為主,形成禹貢漢學。以唐孔穎達為代表,詳於訓詁,注重師承,失於墨守成規,抱殘守缺。宋至清,以考注《禹貢》地理為主,形成禹貢宋學。以宋代學者蔡沈、清代學者胡渭為代表,敢於創新,時有批判,失於武斷,牽強附會。

古人認為《禹貢》是4,000年前的大禹之作,奉之為「經」,成為《漢書·地理志》、《水經注》、《元和郡縣圖志》、《太平寰宇記[5],以及唐、宋以來許多地理著作徵引的對象。《禹貢》被推崇到至尊的地位,成為人們必讀的經典。明人艾南英在《禹貢圖注·序》中說:「《禹貢》一書,古今地理志之祖者。」李振裕為《禹貢錐指》作序:「自禹治水,至今四千餘年,地理之書無慮數百家,莫有越《禹貢》之範圍者。」至清末仍有影響力。

視頻

禹貢 相關視頻

禹貢的故事
道席言--文化常識--《禹貢》大一統(1)
道席言--文化常識--《禹貢》大一統(2)

參考文獻

  1. 《禹貢》原文-出自《尚書》之《夏書》,文學360
  2. 《元和郡縣誌》在線閱讀,國學大師
  3. 禹貢,天津財經大學圖書館,2017-05-23
  4. [宋]程大昌《禹貢論》在線閱讀,國學大師
  5. 《太平寰宇記》,古典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