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市特殊教育學校
石首市特殊教育學校創辦於1996年8月,由原市丟家垸小學改建而成。2002年9月,學校整體搬遷至市東方大道。新校址占地面積6050平米。投資300多萬元,相繼建起教學樓、學生食堂、學生宿舍樓及門房共3573平米。各類設施初具規模。綠化面積3700多平米,綠化率達50%;圖書15000冊。校園內綠樹成蔭,環境優美。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123名學生,開設10個教學班。教職工25人,其中,專任教師18人。本科學歷2人,專科學歷11人,中師學歷5人,合格率100%。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8人,市級骨幹教師[1]3人。近年來,教師參加學術性活動多次獲獎。其中國家級獎4人次,獲省級獎5人次,地級獎20人次,市級獎30人次。
學校1998——2007年,連年被石首市委、市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單位」、「文明單位」光榮稱號;多次被市委授予「先進支部」;2003年被石首市婦聯授予「巾幗文明示範崗」榮譽稱號,2007年被石首殘聯授予「十佳助殘集體」。殘疾學生曾香分別在2004年全國殘運會、2005年全國游泳錦標賽、2006年全國殘運會上獲得3金3銀的好成績,並且對石首市人民政府發了喜報,2005年6月被國家游泳隊錄取,積極為2008年世界殘疾人奧運會作準備。殘疾學生美術作品也在各種大賽中屢次獲獎。這些集中展示了殘疾孩子自強不息、身殘志堅,老師們碶而不舍的精神面貌。
發展歷程
市特校創辦過程中歷經坎坷,特校人為殘疾人事業克盡職守、無私奉獻、開拓創新,近十年來辦學成果顯著。前任校長劉桂香曾被授予省市兩級「先進女性工作者、荊州市二屆「十佳青年」、荊州市二屆「十佳黨員」、荊州市首屆「十佳母親」、石首市首屆「十佳校長」和「十大女傑」表彰,優秀共產黨員、九八抗洪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中國婦女報》、《解放軍報》、《荊州日報》、《荊州晚報》等多家媒體及電視台給予了特校高度評價。
該校現任校長徐慧在延續前任校長的辦學理念的同時,不斷創新,不斷探索。現學校已於2011年投資200萬元,建設一棟三層2000㎡既能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又能對學生進行康復訓練的多功能綜合樓,同時添置了80萬元的康復設備。2012年5月,該校這幢新的語音康復樓落成竣工。這座新的康復樓配備了許多新型的語音康復設備,一樓是可以容納幾百人的巨大報告廳;二樓三樓是學生寬敞明亮的教室、老師辦公室及情景教室,每個教室里都配備了相應的現代化教學工具。如:投影儀、電腦、電視等。學生的教室里都設有獨立衛生間,衛生間裡還配置了洗臉架、毛巾架等。為該校教職員工和學生提供了更好更優越的工作、學習環境。
特校殘疾學生身殘志堅,多才多藝。每一個看過市特校編演的文藝節目,一定會深深記得感人肺腑的用愛織成的節目《路》,在雄渾的《命運》交響曲中,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以柔弱的身軀與命運之神搏鬥,在失聰的痛苦中苦苦掙扎,她那求知的渴望、充滿期盼而堅強的眼神,讓無數觀眾潸然淚下。優美的《心弦》、鏗鏘有勁的《無聲世界的腳步》、整齊劃一而又肅穆莊嚴的《千手觀音》、壯觀雄偉而激人奮進的《秦王點兵》……都多次獲得省、荊州市、石首市的一等獎。2005年6月和2007年6月的全國殘疾人第一二屆藝術節上石首特校創編的舞蹈《無聲世界的腳步》、《隱形的翅膀》等分獲一等獎。有六名學生和一位老師剛參加完在湖北武漢舉行的全國第八屆藝術節,為我市60萬人民贏得了榮譽。
該校注重管理,合理使用人才,擁有一支年輕的教師隊伍。全體教工有着較高的思想素質,熱愛本質工作,重視學生身心補償、行為矯正的教育,肩負着教育和教養的雙重任務,充當教師和家長的角色。教學上,把備、教、改、輔、評各環節落到實處,校長、主任深入課堂指導教學,培養教學骨幹,採用走出去、請近來的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着眼於該校實際,開展教學研究,找問題,定課題,制計劃,勤學習,細研究,善總結。探索出了興趣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還形成了經驗文章,撰寫了論文並編輯成冊。學校徐薈、周亞軍、黎建宇、李芳等老師的論文[2]分別在國家級和省級、市級刊物上發表。在片區教研組組織的各類教研和教學基本功比武活動中,該校屢獲殊榮。
宗旨
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學校教育的宗旨,學校不但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在文化課及其他學科方面也取得不少成效。突出對聾兒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口語為主、手語為輔,訓練發音,矯正口型;突出對智障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動畫演示、遊戲穿插、表演模仿等形式進行教學。目前,全校80%的聾啞學生會清晰說簡短詞語,20%學生用句子與人簡短對話;90%的智障學生生活基本能夠自理,80%的智障學生能夠動手寫字、唱歌、吟詩。
多年來,學校始終注重學生的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和校辦企業的籌建,走校辦企業之路。學校採取把學生送出去培訓和把專業人才請進來教學教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理髮、縫紉、烹飪等技術培訓,學校還開設有電腦、手工、美術課,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專業技術特長的形成。隨着社會的發展及該校學生一天天的長大,家長及學生對職業培訓和康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滿足殘疾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康復需求,提高殘疾人培訓就業水平。
參考文獻
- ↑ 骨幹教師的十種能力,讓你在教師的路上越走越順 ,搜狐,2020-01-22
- ↑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