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瓜分非洲(Scramble for Africa),是指有關列強瓜分(Partition)非洲的事件[1],又稱非洲大獵。有關對非洲的殖民史可回溯到1880年代之前,包括迦太基和早期歐洲人的殖民。

從188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新帝國主義時代,由於歐洲各國對於非洲領土所有權的爭執,有關對非洲的殖民(或稱在非洲的競賽)的爭論白熱化。

19世紀末,可以看到這樣的轉變,從「非正式」的帝國主義控制到以武力和經濟優勢的直接控制。企圖調停這些競爭的,如柏林會議(1884年-1885年),與會的有英國法國德國,未能確實的建立競爭的主張。不間斷的紛爭迫使得同盟形式的建立——英法協約、三國協約三國同盟——而且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目錄

背景

葡萄牙人從十五世紀的航海時代開始,就建立了第一個定居點、貿易站、永久性防禦工事和沿非洲大陸沿岸的港口。但歐洲人對廣大的非洲因為不了解而沒有重視。

歐洲對非洲內陸的探索在十八世紀末開始全面展開。到1835年,歐洲人瓜分了西北部大部分區域。在十九世紀的數十年間,著名的歐洲探險家包括戴維·利文斯通和亨利·莫頓·史丹利,他們探索了南部非洲和中非的廣大地區。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頓,約翰·漢寧·斯皮克和詹姆斯·格蘭特在19世紀50年代和18世紀60年代艱鉅的考察了尼羅河的源頭和中游湖泊。到19世紀末,歐洲人完成了尼羅河的地圖,和尼日爾河剛果河贊比西河的探索,並發現了非洲的巨大資源和潛力[2]

柏林會議

1880年代,歐洲國家對非洲有了更大的興趣。亨利·莫頓·史丹利於1877年發現了剛果河盆地,終於找到非洲最後的「未知的地域」。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於1876年成立了國際非洲協會。得知史丹利的成功後,利奧波德二世邀請他參與協會的工作。該協會的宗旨是探索非洲與為非洲人民帶來「文明」。而法國的海軍到達剛果盆地西岸,並於1881年建立了法屬殖民地。

其他歐陸國家也想在非洲建立殖民地。因而召開會議以避免衝突。

葡萄牙的倡導下,德國首相奧托·馮·俾斯麥於1884年邀請了奧匈帝國、比利時、丹麥、俄羅斯、法國、荷蘭、葡萄牙、瑞典挪威(挪威在1905年前以共主邦聯之關係屬於瑞典)、西班牙、意大利、英國、美國與奧斯曼帝國十五國代表參加柏林會議,以達成共識。

會議過後,歐洲列強加速瓜分非洲的行動。在幾年之內,名義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領土全被瓜分。1895年時,只有利比里亞奧蘭治自由邦德蘭士瓦共和國仍為獨立國家,其中埃塞俄比亞帝國是非洲唯一的獨立原居民國家。1902年前,非洲已九成以上的領土都被歐陸國家控制。

視頻

瓜分非洲 相關視頻

第60集 列強瓜分非洲
列強瓜分非洲:殖民者在占領非洲的過程中相互競爭,瓜分剛果最激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