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爪哇裸胸鳝

爪哇裸胸鳝
原图链接

爪哇裸胸鳝学名Gymnothorax javanicus[[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条目]]),又名爪哇裸胸鯙,俗名薯鳗钱鳗油锥,为辐鳍鱼纲鳗鲡目鯙亚目鯙科的其中一个。爪哇裸胸鳝,Gymnothorax javanicus (Bleeker, 1859),是辐鳍鱼纲鳗鲡目鯙亚目鯙科裸胸鳝属的一种鱼类。 本鱼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区,[1]包括红海、东非、日本、马贵斯群岛、印尼、夏威夷、萨摩亚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等海域。体延长而呈圆柱状,[2]尾部侧扁。上、下颌尖长,略呈勾状;颌齿单列,锄骨齿1-2列。脊椎骨数140-143。头上半部有许多碎黑斑点,体侧有3-4列黑色大斑,间隔以淡褐色网状条纹,随成长其大斑中心产生若干淡色的小斑,鳃孔及其周围为黑色。

目录

分布

深度

水深0至30公尺。

特征

本鱼体呈蛇状,体侧有3-4列深棕色圆斑;躯干部之斑中心,其色较淡。随成长其斑逐渐消失。鳃孔四周为黑色。表皮厚且光滑无鳞片,能分泌粘液,无胸鳍,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尾部侧扁。体内常有累积热带性鱼毒,体型相当大,体长可达300厘米以上。具有锐利牙齿,需小心被其咬伤。

爪哇裸胸鳝体延长,稍侧扁;尾部长稍大于头与躯干部长。眼小而圆,上侧位。眼间隔稍宽,微隆起。鼻孔每侧2个。口大,平裂,前位,上下颌约等长。牙尖锥状,稍侧扁。体无鳞,皮肤光滑,完全裸露。侧线孔很小,不明显。背鳍起点在鳃孔的稍前方,臀鳍起点位于肛门后方,无胸鳍和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相连续。体棕褐色,体侧具3~4纵列黑色大斑,中间隔以淡褐色网状条纹,鳃孔四周为黑色。体大型,长达2.2m,为印度-太平洋地区最大的裸胸鳝。我国产于台湾海峡和南海,印度尼西亚、日本南部至太平洋中部各岛屿均有分布,为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岩礁及珊瑚礁附近海域,喜穴居。性凶猛,摄食鱼类、虾类等。

生态

本鱼栖息在潮间带之珊瑚礁洞穴中,以小鱼、、其他较小的鯙、章鱼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物。平时游动速度缓慢,遇危险时则会以相当快的速度逃避,具领域性,嗅觉敏锐但视觉差。

经济利用

  • 可食用,但体内有累积雪卡毒素,还是尽量不要食用,另外可当观赏鱼。


  • 食用价值[3]

营养

肉细嫩,味鲜美,刺少肉厚,营养价值甚高。肉、血、头、皮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烹饪

爆、炒、蒸、煮皆宜,如与鸡、鸭、猪等肉类清炖,其味更加鲜美。

选购

新鲜的鱼眼饱满,角膜透明清亮;鳃盖紧密,鳃色鲜红;黏液透明无异味。肉质坚实有弹性。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

  1. 爪哇裸胸鳝简介. 百度百科. 
  2. 爪哇裸胸鳝简介. 台湾鱼类资料库. 
  3. 爪哇裸胸鳝简介.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