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魚
海水魚,俗稱鹹水魚或海魚,是常見的海洋生物,它們是生活於海洋的魚類。海洋面積占地球的四分之三,因此海水魚種類繁多,約有1.2萬種,且物種散布世界各地。
海水魚一般指所有居住于海洋中的魚類,但三文魚等於淡鹹水洄游魚類則不被包括[1]。
目錄
形體特徵
個體最小的魚類是微蝦虎魚,體長只有7.5~11.5毫米;最大的魚類,如鯨鯊,可達20米[2]。通常性成熟以前生長迅速,性成熟後,生長變緩慢,到了衰老期長度幾乎不再變化。
箭形,與魚雷形相似,但身體更長,奇鰭後移,棲息於表層水中,善於游泳,如狗魚。
側扁形,魚的背腹軸高度增加,左右兩側極扁,分為翻車魚和比目魚,分別棲息於近地層和底層。
蛇形,魚的身體細長,橫斷面幾乎為圓形,一般棲息於海底植物叢中,如鰻鱺、海龍等。
帶形,魚的身體高度延長為側扁形,不善於游泳,如帶魚、皇帶魚等。
球形,魚的身體幾乎為球形,尾鰭一般不發達,如箱魨、某些圓鰭魚等。
縱扁形,背腹軸高度縮小,體型扁平,如各種鰩等。
海水魚的體色有很多,一種魚可以有幾種色彩和條紋,通常都和周圍的生活環境有關。
生活習性
海洋肉食性魚類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種。海洋魚類的壽命相差較大,鰕虎魚和燈籠魚壽命不到1年,而某些鱘魚可活到100歲[4]。有些魚在第一次產完卵後,便全部死去,如大麻哈魚和歐洲鰻鱺等。
絕大多數海洋魚類屬於卵生。而不同的魚種有不同的產卵方式:有些魚會大量產卵,例如翻車魚一次會產下三億個卵[5],但大部分的卵都會被吃掉;有些魚也是卵生的,但雌魚會一直守着它的卵,這樣做可以使卵孵化率大大提高。
卵胎生的魚的卵子在體內受精,受精卵在肚子裡孵化成稚魚,但胚體的營養是依靠自身的卵黃供給,與母體無關係。例如海卿等魚種,所以存活率很高。
胎生,卵在母體內受精發育,其營養不僅來自本體的卵黃,也需要通過母體血液循環來供給。如灰星鯊。
洄游是一些海洋魚類主動、定期、定向、集群的水平移動。溯河洄游是指在海洋中生活,繁殖期間到江河產卵。溯河魚類都能很好的調節滲透壓,血液中的鹽分會發生變化,同時鰓部分泌細胞的功能也顯著加強。
視頻
海水魚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三文魚是淡水魚還是海水魚,潮粉
- ↑ 世界上最大的魚是什麼魚,鯨鯊(長20米/重55噸),世界之最網,2017-3-15
- ↑ 【每日一魚】金槍魚:一生都在游泳,沒有停歇!,搜狐網,2017-04-10
- ↑ 世界上最神秘瀕危的魚類之一,能活100多歲體重可達360公斤 ,搜狐網,2019-11-15
- ↑ 唐唐的煩惱生活2 ;翻車魚的繁衍能力太強,一次三億個卵!,愛奇藝,201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