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灘衝浪
淺灘衝浪(Skimboarding),又稱沙板,是在沙灘淺水區域從事類似衝浪技巧的運動,或者也可以解釋沙灘和板類運動的結合。就像其他許多水上板類運動一樣(衝浪、滑水、風浪板、風箏衝浪、划槳衝浪…等),淺灘衝浪這項運動是由淺水區域的沙灘、以及水上運動玩家與沙板所組成的一項運動,當然這活動絕對是屬於水上板類運動的其中一種,跟其他水上板類運動一樣初期所使用的板子都為木板所製作的,現在多數看到的沙板外觀較為類似衝浪板[1],但和衝浪板相比較下,卻又比衝浪板短小且輕薄,也沒有衝浪板擁有的尾舵和腳繩,淺灘衝浪的玩法有部分類似衝浪也有些卻類似滑板,比較像似衝浪與滑板的結合,玩家需將板子丟在沙灘上淺水區域,運用助跑賦予的速度使板子前進,藉此上板順着淺灘的水面滑行出去,享受騎乘在沙板上所帶來的凌駕感樂趣。
目錄
起源
淺灘衝浪或沖沙運動的源起可回溯到1920年代末期,在美國加州的拉古納海灘,當地的救生員想用一種簡單的方式橫跨海灘,自此發展成為一種海上極限運動。在當時救生員使用木頭合板作為淺灘衝浪板,在海岸邊的薄水的沙灘上滑行,如同其他水上運動一樣在初期裝備的設計都是較簡單的,因此在當時的淺灘衝浪板形狀僅就只是簡單的圓弧形狀,也就是一片很常見的木頭合板,但因缺乏設計,所以較不容易操控。
1960年代初期,淺灘衝浪板的形狀有了些許的變化,淺灘衝浪板的兩端除了原本的圓弧型外,多了翹度(Rocker)與板頭、板尾之分。
到了1970年代初期,淺灘衝浪板的形狀漸漸與衝浪板類似,並且也開始使用不同的材質製造,除了原本的木頭合板之外,也多了玻璃纖維與近期的碳纖維這兩種主要材質。淺灘衝浪運動從1920到1970年的演進,也比較的正式的進入了一個分支的開始,主要的因素是因為玩法、材質與地點性質的不同,形成了Wave Skimboarding與Flatland/Inland Skimboarding兩個分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乘浪玩法跟淺灘玩法,這兩種的玩法從這時期後就開始朝向不太相同的領域發展。
在1970年代的中期至1980年代晚期,沖沙活動在這進入了大躍進的時代,幾乎人人都聽過拉古納海灘,在拉古納海灘的小孩也幾乎都有淺灘衝浪的經驗,淺灘衝浪領域裡有很多很有名的代表性人物也都是來自於這個世代的,淺灘衝浪的風潮也藉此蔓延到了媒體界,知名淺灘衝浪選手Tom Trager的照片甚至登上當時赫赫有名的運動雜誌《運動畫刊》的封面,可以想像的是,淺灘衝浪這個運動曾經是那時代中人人討論的話題呢。
在1980年代的末期到1990年代的初期,很可惜的淺灘衝浪這項運動似乎沉寂了一段時間,感興趣的人少了很多,但到了1990年代中期,就像時尚界的流行一樣,淺灘衝浪運動風氣又盛行回來了,並且年年已驚人的速度成長,隨着時間的發展,淺灘衝浪甚至有了自己的雜誌以及專屬網站,像是Skim Online (1994) 與 SKIM Magazine (1999),都是淺灘衝浪很重要的一個推手[2]。
在台灣對於淺灘衝浪的起步相對比歐美國家晚非常多,自2006年開始才有在台灣各海岸線萌芽,但初期接觸交流的人都比較少,因此則形成各區域推廣此運動的模式,當時最能知道的學習方式莫過於從網絡上看影片學習,但隨着這活動時間的增加以及人數的壯大之後,各地的板友們開始相互接觸並互相學習討論,並且也有玩家引薦國外來的選手們從事淺灘衝浪運動的教學指導,大約從2009年台灣淺灘衝浪運動就開始就有着人數上的倍增,許多的台灣各地玩家也在各海域不斷的精進自己的技術以及推廣這項運動。
視頻
淺灘衝浪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如何選擇適合你的衝浪板 ,搜狐,2017-05-11
- ↑ 【淺灘衝浪】的起源,天涯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