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南
《河之南》,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部十集人文纪录片[1] ,演绎了从夏代到清代4000多年历史中的一个个文化故事。郑州、安阳、洛阳、开封等古都,中原地区的书画、戏曲、科技、武术等兴盛不衰,见证了中原文化在古代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及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另有以纪录片为蓝本的同名图书。
目录
基本信息
《河之南》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十集人文纪录片,首次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中原河南的历史文化风貌,揭示了中原文化在中华古代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兴衰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深层原因,并通过对大河沿岸众多历史细节的诠释,演绎了一个个文化故事,为中原大地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原地区孕育了中国最早的文明,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2]的黄金时代,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众多的苦难与创痛。它的过去,不仅仅是历史长河上的一朵浪花,更是一个民族的悠远的背影。
从夏代到清代的长达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其中有3200年,河南一直居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有20多个朝代、200 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炎帝黄帝的传说、盘古女娲的神话、殷商的甲骨文,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源头。南召猿人、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发现,赋予了中国远古历史更多的细节与佐证。郑州、安阳、洛阳、开封等古都,见证了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甲骨文与小篆等书法遗迹,诉说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延续。中原大地儒道佛三家的汇聚,也见证了这一过程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建构。依托于这样悠久深远的文化传统,中原地区的书画、戏曲、科技、武术等兴盛不衰。
大河之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中原,也即河南,孕育了南召猿人,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古老文明,哺育了炎黄二帝。安阳小屯村甲骨文的面世,使中原先民从传说走入信史。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母源与主体,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原大地上,王权和文字的出现,是中国文明从史前文化进入历史时代的分水岭。
这是黄河中下游交汇处的一段河流,河南岸屹立着华夏儿女的先祖———炎帝和黄帝。
那时候的黄河一出崤山群峰,立即沿中条山和太行山东麓折向东北,河道也就是河南省地图上西北到北面的省界线。所以说,今天的河南省,最初便从这条大河的南岸生长。 这便是“河南”二字的最初含义。
就在河南西部的渑池县,有一个村庄,名叫仰韶村。1921年的一天,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来到了仰韶村。 这一次的挖掘,安特生给中国人带来了“考古”这个专业概念,更带来了一处遗址的发现,一个新的文化断代,那就是存在于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间的文化,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以仰韶村命名的“仰韶文化”。
1951年6月,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带领考古调查团对仰韶村再次进行了调查发掘,从遗址中发掘出土了大批的器具,这些发现,彻底澄清了西方学者当年的一些模糊、混乱认识,有力地佐证了我国存在着非常发达而且富有自己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世界新石器时代文化家族的重要一员。
裴李岗村位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市)。《帝王世纪》记载:“新郑县古有熊国之墟,黄帝之所都也。” 1977年的4月,裴李岗村的村民将一块搓衣板模样的大石板扛到了县城,交给了县文管局。这块石板,终于撬动了对裴李岗村遗址的开掘。
最神秘的是文字的出现。1899年的秋天,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身患疟疾,屡治无效,一位深谙药性的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其中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引起了这位金石学家的好奇。王懿荣的发现和研究开启了中国独特的学术——— 甲骨学,学者罗振玉1909年得知甲骨文出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从而研究判定这里是古代殷商王朝的首都,由此揭开了殷商时代璀璨文化的神秘帷幕。
视频
河之南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电视纪录片的分类都有什么?,搜狐,2019-05-08
- ↑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搜狐,20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