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沙鹿区

图片来自taichung

沙鹿区拍瀑拉语Salack),旧称“沙辘”,前身“沙鹿镇”,位于台湾台中市西部海岸平原的中心,介于台中市区与台中港之间、邻近中部科学园区,是台中国际机场所在地。是台中市海线地区的人口第一大城市,地形平坦少屏障,季风强、雨量少。重要特产为甘薯猪肉副食产品。

目录

历史

沙鹿,原称“沙辘”,为中台湾滨海渔村地区,原有拍瀑拉族百户聚居,称“沙辘社”(SalakSalack,或作“栅落社”、“徙落社”,后改“迁善社”)的故乡 - 中研院民族所数位典藏,又称“社口番地”,或言由于此地风沙特多之因。明郑时期,沙辘社属于大肚王国台湾清治时期雍正9年(1731年)划大甲溪以北至鸡笼淡水厅辖区,清乾隆初年,并将厅治设沙辘,改称“沙辘新庄”,后续闽南客家吴姓移民入垦沙辘为处理开垦户的事情而建的寮舍称“公馆”,另有同安蔡姓安溪王姓南安李姓晋江萧姓等家族,陆续至本地拓垦;道光年间,设有塘兵房三间,驻防守兵力十五名以上,加入晋江颜姓家族、安溪白姓家族,不断拓垦,在嘉庆年间“沙辘”已发展为南北交通必经之地。

台湾日治之初分属于台中县梧栖港辨务署第三、五、六区,隔年改制为台中辨务署涂葛堀支署沙辘街、鸭母寮、北势头区。1902年台湾总督府实施废县置厅,分属为台中厅牛骂头涂葛堀支厅“沙辘庄”,后改为单一辖区台中厅沙辘支厅沙辘区。大正9年(1920年)实施五州制,始改“沙辘”为“沙鹿”(台中州大甲郡“沙鹿庄”)沿用至今,但台湾话发音,仍使用旧名(辘读为“lak”、鹿为“lo̍k”,有区别)。1938年升为“沙鹿街”。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后,将台湾行政区划的街、庄分别改制为,沙鹿街改为“沙鹿镇”。2010年12月25日,台中县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台中县沙鹿镇配合县市合并,改制为台中市“沙鹿区”[1]

地理

地形

沙鹿区位于台中市西部,大肚台地西翼,清水隆起海岸平原中部,东与西屯区大雅区相接,西连梧栖区,南与龙井区为界,北与清水区为邻。行政区域东西宽约4.9公里,南北长约8.2公里,全区面积40.4604平方公里。

沙鹿区地形主体由大肚台地和清水隆起海岸平原所组成地区,东部为台地地形,为沙鹿区地形的主体,系大肚山台地之中部。台地断层以西,为清水隆起海岸平原之一部,呈东西窄短,南北狭长形。地势平坦,为沙鹿区精华地带,也为市街区所在。

水文

沙鹿区的天然溪流有桥头寮溪、鹿寮南溪、鹿寮北溪、竹林南溪、竹林北溪、北势溪、南势溪、鹭山坑溪以及风骚沟等,大多皆源自大肚台地之上的西势里、犁分里等地(仅风骚沟源自沙鹿区第三公墓南侧),由于沙鹿区的年降水量较少,境内除了竹林南溪、竹林北溪、北势溪、南势溪的中下游常年有水以外,其馀溪流之溪谷经常呈现干涸见底的状态,仅在雨季时提供地面迳流排水。

沙鹿区的人工灌渠主要为引进大甲溪水的五福圳,沿著纵贯铁路海岸线南流,灌溉鹿峰里与鹿寮里等二里的水田;其次则是聚集风骚沟、北势溪与南势溪馀水的三条圳,用以灌溉铁路以西的地区。

气候

沙鹿区的气候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其气温夏热长、冬温暖,且仅春、夏、秋三季,无冬季,各月均温皆在摄氏14度以上,在4月至9月之间的平均气温则高于摄氏20度,而6月至9月时的平均气温高于摄氏25度。最热月份为7月,月均温约在摄氏27.3至29.2度之间;最冷月份为1月,月均温约在摄氏14.4至15.7度之间。

沙鹿区的干湿季分明,10月至4月为干季,5月至9月则为湿季,整体呈现夏雨冬干的现象,其中6月和8月受到夏季对流旺盛、梅雨锋面与台风的影响,系全年降雨量的两个巅峰期。境内以大肚山为界,西侧的北势坑年平均雨量为1,215.3毫米,东侧的公馆则为1,307.1毫米,故沙鹿区境内的降雨量分布有由西向东递增之势。

教育

医疗

宗教

旅游

人文自然景点
  • 台中都会公园
  • 主顾圣母堂
  • 鹿鸣公园
  • 镇立公园
  • 儿童公园
  • 青山公园
  • 青年公园
  • 长青公园
  • 三鹿公园
  • 明秀公园
  • 六福公园
  • 晋宜公园
  • 清泉公园
  • 大埤公园
  • 运动公园
  • 沙鹿区登山步道
  • 南势溪自行车道
  • 鹿寮成衣商圈
  • 青云铸剑艺术文化馆
  • 美仁里彩绘巷
  • 乳牛牧场夜景餐厅

参考文献

  1. 认识沙鹿-历史沿革. 台中市沙鹿区公所. 2017-10-31 [2021-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Chinese (Taiwan)). 
  2. 首页 > 单位介绍 > 各级学校 > 辖属学校.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 [2021-05-14]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