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拉脫
沙拉脫(SALATT)是日本SUNSTAR(サンスター)株式會社所生產製造的洗潔精,它原是一家生產牙膏的公司,從1961年開始推出洗潔用品,後來開發名為「サラット K」的廚房用液體清潔劑,英文寫作「SALATT」。
目录
簡介
名詞釋義
「沙拉脫」除了是「サラット」的諧音之外,「沙」在中文裡是「汙垢、灰塵」的意思,「拉」則是「刮除」,而「脫」也有「清除」的意思,因此「沙拉脫」這名字,也能清楚傳達「強力去除污垢」的商品特色。
洗潔效用
早年台灣人種菜多用人肥畜肥,蔬菜上容易殘留蛔蟲、十二指腸蟲等寄生蟲卵,許多旅臺的外國人寧願花大錢購買外國進口的食材,也不敢買臺灣生產的蔬菜;化學農藥普及以後,雖然少了寄生蟲的威脅,卻又多了農藥殘留的疑慮,民眾因吃蔬果而農藥中毒的事件頻傳,官方曾呼籲在烹食之前,先用清潔劑將蔬果洗乾淨,避免中毒,不過多數家庭都是使用清水洗菜。
歷史
日治時期臺灣已有製作肥皂的技術,民眾除了使用草灰、皂角、茶餅等天然材料來清潔之外,也有了使用各種肥皂的習慣。形式則從塊狀到粉狀都有。除了肥皂之外,1960年代,市面上開始出現了「非肥皂」商品,即合成清潔劑,不經皂化反應製成的「非肥皂」屬於石油化學工業的一環,「利台化工」就是戰後製造「非肥皂」的主力大廠。不過就在這時候,「沙拉脫」出現了。
日本直輸入
生產「沙拉脫」的是日本SUNSTAR(サンスター)株式會社,它原本是一家生產牙膏的公司,從1961年開始推出清潔用品,後來開發名為「サラット K」的廚房用液體清潔劑,英文寫作「SALATT」[1]。
1965年,SUNSTAR公司宣布和「臺灣日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將「サラット K」作為該公司征戰海外的前鋒商品,進軍臺灣市場。發布的記者會上該社特別說明,「現地(臺灣)沒有廚房用清潔劑,清洗碗盤時還在使用清潔肥皂(洗濯石鹼)或去污粉(磨き砂)」,於是他們採取在地生產方式,交由臺灣日星化工生產、銷售。
沿用原版設計商標
臺灣的「サラット」,不僅商標仿照日本原版的設計,採用彷彿水滴濺開來的藍色圖案,並以同樣的線條寫上紅字「サラット」,連商標旁的小語「食器・野菜・果物に」,都如實照翻為「食器‧蔬菜‧水果 潔清用」而非「清潔用」,唯獨不同的是,臺灣版多了「沙拉脫」的中文名字。現在給人本土清潔劑印象的沙拉脫,其實是日本舶來品,道地的日本直輸入!
清潔劑先鋒
沙拉脫在臺灣上市就標榜「最初廚房用中性洗劑今問世了!」並打出「農藥、油垢洗得乾乾淨淨」的廣告詞,強調它「優越的洗淨力」,能把蔬果上的各種蟲卵細菌洗除乾淨,而且還能保持蔬果的養分與鮮味;成份非離子,家庭主婦拿它來洗碗盤,輕鬆沖洗又不傷手,加上價格親民,很快被廣大消費者使用而普及。
百花齊放的清潔劑市場
沙拉脫問世之後,百貨商店、雜貨店甚至是西藥房都買得到,多線進攻之下,銷售通路已至各大賣場、各大經銷商、飯店、醫院...,攻佔臺灣的清潔用品市場。打響名號後,也曾推出去污粉等清潔產品。另一方面,民眾對於不需要等待顆粒溶解的液體清潔劑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因此貨架上開始出現了其他品牌的液體清潔劑,如花王新奇,天工去污粉也出了清潔劑等。不過,沙拉脫成功後,由於仿冒品充市,於是日星公司在1980年宣布換包裝,改為將標籤印在透明玻璃紙上,就是今日熟悉的沙拉脫樣貌。
萬能用途
沙拉脫剛問世時,日星公司考量到消費者尚無使用這類液體清潔劑的習慣,還特別刊登廣告,教導民眾如何拿沙拉脫來洗餐具、蔬果:在兩公升的水中加入一瓶蓋沙拉脫,再將碗盤或蔬果放在溶液中輕輕搖洗數次之後,再用清水沖淨即可。廣告還教育使用者,洗過蔬果的沙拉脫溶液別倒掉,除了洗碗盤之外,還可以拿來洗家具、擦門窗,家中各處看得到的灰塵污垢,所以銷售狀況非常好。關於用途、安全與認證、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可參考如下[2]:
1.用途:
- 適用各式玻璃、餐具、各式金屬鍋具(平底鍋、炒鍋)、陶製器皿(砂鍋、陶瓷鍋)及各種織物。
- 植物性純天然棕櫚油配方,可生物分解。
- 清新淡雅的芬芳,乳化油脂、脂肪及油。
- 沖洗迅速、不殘留、不留水痕、泡沫柔細。
- 可食性的增稠劑,取得不易、無毒性。
- 添加食用酒精,取代防腐劑。
- 中性pH值不傷手,亦可清洗蔬菜水果。
2.安全與認證:符合國家標準CNS3800產品衛生規格要求,濃度高達26%。符合衛生署訂定之國家檢驗標準。定期抽驗送檢,檢驗報告無重金屬與毒性反應。
3.使用方法:2000cc清水加入4~5cc的沙拉脫,將欲清洗的餐盤器皿放入輕輕擦洗,然後清水沖洗。
4.注意事項:請放置於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萬一誤食時請喝大量開水。保存期限為兩年。
參考資料
- ↑ 稱霸臺灣廚房半世紀的local king:沙拉脫聯合新聞網
- ↑ 沙拉脫產品說明日星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