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
汞(拼音:gǒng,注音:ㄍㄨㄥˇ,粵拼:hung6)是化學元素,俗稱水銀,化學符號Hg,原子序數80,是種密度大、銀白色、室溫下為液態的過渡金屬,為d區元素。常用來製作溫度計[1]。在相同條件下,除了汞之外是液體的元素只有溴。銫、鎵和銣會在比室溫稍高的溫度下熔化。
汞在全世界的礦產中都有產出,主要來自硃砂(硫化汞)。攝入或吸入的硃砂粉塵都是微毒的。汞中毒還能由接觸可溶解於水的汞(例如氯化汞和甲基汞)引起,或是因吸入汞蒸氣,食用被汞污染的海產品或吸食入汞化合物引起中毒[2]。
汞可用於溫度計、氣壓計、壓力計、血壓計、浮閥、水銀開關和其他裝置,但是汞的毒性導致汞溫度計和血壓計在醫療上正被逐步淘汰。汞仍被用於科學研究和補牙的汞合金材料。汞也被用於發光。熒光燈中的電流通過汞蒸氣產生波長很短的紫外線,紫外線使熒光體發出熒光,從而產生可見光。
目錄
認知歷史
在古代中國,汞被認為可以延長生命,治療骨折和保持健康,儘管人們現在已經知道汞會導致嚴重的健康損害。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的陵墓中以汞為水,流動在他統治的土地的模型中[3]。秦始皇死於服用鍊金術士配製的汞和玉石粉末的混合物,汞和玉粉導致了肝衰竭,汞中毒和腦損害,而它們本來是為了讓秦始皇獲得永生的。
古希臘人曾將汞用於油膏中,古埃及人和古羅馬人把它加入化妝品中,但有時這樣的化妝品會導致臉部變形。在瑪雅文明的大城市拉瑪奈中,人們在一個中美洲球場裡的記號下面發現了一池子的水銀。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汞已用於製造與其他金屬的合金。
鍊金術士認為汞是形成其他所有金屬的第一物質。他們認為不同的金屬可由汞中包含的不同質量和含量的硫來生成。最純的金屬是金,而人們需要汞來實現不純的金屬(基礎金屬)到金的轉變,這種轉變也是很多鍊金術士的目標,18世紀初,包括艾薩克·牛頓在內的許多著名科學家都相信水銀可以被轉化為黃金。
1911年,荷蘭科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用液氦冷卻汞,當溫度下降到絕對溫標4.2K時水銀的電阻完全消失,這種現象稱為超導電性,此溫度稱為超導臨界溫度。
毒性
純汞有毒,其化合物和鹽的毒性多數非常高,口服、吸入或接觸後可以導致腦和肝損傷,故今天的溫度計大多數使用酒精取代汞,但因其精確度高,一些醫用溫度計仍然使用汞。
最危險的汞有機化合物是二甲基汞[(CH3)2Hg],僅數微升接觸在皮膚上就可以致死。
汞可以在生物體內積累,很容易被皮膚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水俁病是汞中毒的一種。汞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對口、粘膜和牙齒有不良影響。長時間暴露在高汞環境中可以導致腦損傷和死亡。儘管汞沸點很高,但在室內溫度下飽和的汞蒸氣已經達到了中毒劑量的數倍。
因此在操作汞時要特別小心。盛汞的容器要特別防止它溢出或蒸發,加熱汞或者受熱易分解的汞化合物時,一定要在一個通風和過濾良好的罩子下進行[4]。此外,有些汞的化合物即使不受熱也會自動還原為純汞,而純汞則會蒸發,這往往會被忽視。
如果汞灑出來(例如一些溫度計或者熒光燈里的汞),就需要特別的處理步驟來吸收灑出的汞和避免接觸。常用的操作包括把小的液滴聚攏在堅硬的物體表面以便合成大的液滴,這樣可以方便用滴管清除;也可以輕柔地把灑出的汞推進一次性的容器。吸塵器和掃帚不能使用,它們會造成汞的擴散。物理清除之後,可以在被汞污染的區域噴灑硫磺粉、鋅粉或其他易與汞在室溫下形成合金的粉末,然後再收集反應物並妥善處理。在清理過汞以後,再試圖清理多孔的表面和衣服里殘存的汞的效果就很差了,所以一般這些物品灑上汞以後應該扔掉。
在污染嚴重的地區,汞可能會隨雨水落下。
對生物的影響
魚和貝類通常會以甲基汞的形態在體內富集汞[5]。甲基汞是一種毒性很強的有機汞。汞和甲基汞都是脂溶性的,所以它們主要富集於內臟,儘管所有的肌肉組織中也都含有汞。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魚類,例如鯊魚、海豚、旗魚、國王鯖魚、藍鰭金槍魚、長鰭金槍魚和方頭魚,體內的汞含量會高於處於食物鏈低端的魚類和貝類。當體內含有汞的魚和貝類被捕食時,汞就會在捕食者內體內累積。魚類排出甲基汞的速度低於富集的速度,所以組織中的汞含量會逐漸升高。食物鏈頂端的魚類體內汞含量可達到被食用的魚類體內汞含量的十倍。這個過程叫做生物放大作用或者生物富集作用。日本的水俁市曾經因此發生過汞中毒的事件,現在這種由汞中毒引起的嚴重神經疾病被稱作水俁病。
視頻
汞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怎麼使用水銀溫度計?,搜狗指南,2017-6-26
- ↑ 海產品比想象的毒:汞危害引發末日恐慌,湖南省政府網,2012-12-5
- ↑ 民間傳說秦始皇死後睡在水銀河裡,是真的嗎? ,搜狐網,2019-12-27
- ↑ 汞有什麼傷害,豆丁網
- ↑ 孕婦應避免多食含有甲基汞較多的魚貝類,人民網,201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