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榆白皮

榆白皮,中药名。为榆科植物榆树UlmuspumilaL.的树皮、根皮。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西藏等地,长江以南多系栽培。具有利水通淋,祛痰,消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咳喘痰多,失眠,内外出血,难产胎死不下,痈疽,瘰疬,秃疮,疥癣。[1]

中文学名 榆白皮 榆科
别称 榆皮、榆根白皮、榆树皮 榆属
植物界 榆树
被子植物门 采收时间 春、秋季
双子叶植物纲 毒性 无毒
荨麻目

目录

性味

味甘,性微寒。

归经

膀胱经

功效

利水通淋,祛痰,消肿解毒。[2]

主治

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咳喘痰多,失眠,内外出血,难产胎死不下,痈疽瘰疬秃疮疥癣[3]

形态特征

榆树,又名枌、白榆、白枌、零榆、枌榆、榆钱树、家榆、春榆、粘榔树、钻天榆、钱榆。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在干瘠之地长成灌木状;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小枝无毛或有毛,淡黄灰色、淡褐灰色或灰色,稀淡褐黄色或黄色,有散生皮孔,无膨大的木栓层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圆形,芽鳞背面无毛,内层芽鳞的边缘具白色长柔毛。叶椭圆状卵形、长卵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偏斜或近对称,一侧楔形至圆,另一侧圆至半心脏形,叶面平滑无毛,叶背幼时有短柔毛,后变无毛或部分脉腋有簇生毛,边缘具重锯齿或单锯齿,侧脉每边9-16条,叶柄长4-10毫米,通常仅上面有短柔毛。花先叶开放,在去年生枝的叶腋成簇生[注 1]状。翅果近圆形,稀倒卵状圆形,长1.2-2厘米,除顶端缺口柱头面被毛外,余处无毛,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部,上端不接近或接近缺口,成熟前后其色与果翅相同,初淡绿色,后白黄色,宿存花被无毛,4浅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较花被为短,长1-2毫米,被(或稀无)短柔毛。花果期3-6月(东北较晚)。

相关配伍

  1. 治身体暴肿满:榆皮捣屑,随多少,杂米作粥食,小便利。(《备急方》)
  2. 治气淋,寒淋,小腹满及手足冷:榆白皮、当归各半两。上细锉,水一大盏,煎六分,去滓,磨入石燕一枚,顿服。(《普济方》)
  3. 治虚劳尿白浊:榆白皮(切)二斤。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服。(《千金要方》)
  4. 治不得眠:用榆白皮阴干,为末。每日朝、夜用水五合,末三钱,煎如膏服。(《卫生易简方》)
  5. 治体虚带下:榆根白皮、山药党参各15g,白果8个,升麻柴胡各6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相关论述

  1. 论榆白皮性滑利窍:李时珍:“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故人小便不通,五淋肿满,嗽喘不眠,经脉胎产诸症宜之。本草《十剂》云,滑可去著,冬葵子、榆白皮之属,盖亦取其利窍,渗湿热,消留著有形之物尔。”
  2. 别录》:“榆皮,生颖川山谷。二月采皮,取白暴干。八月采实,并勿令中湿,湿则伤人。”

性状鉴别

本品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短不一,厚3-7mm。外表面浅黄白色或灰白色,较平坦,皮孔横生,嫩皮较明显,有不规则的纵向浅裂纹,偶有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黄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质柔韧,纤维性。气微,味稍淡,有粘性。

视频

每天一味中药-榆白皮
软紫草,陈皮,榆白皮,防风,乳香,甘草,黄岑,连翘,枸橘,没药,白芷…

注释

  1. “簇生”:簇生(fascicled) 是2片或2片以上的叶子着生短枝上成簇状,簇生每节生1枚或2枚以上的叶,节间极度缩短,好像许多叶簇生在一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