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組織動員群眾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提倡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和對環保的重要性。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目錄

生態價值

植樹節是為了保護倡導人民種植樹木,鼓勵人民愛護樹木,提醒人民重視樹木。樹木對於人類的生存,對於地球生態環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計算:

一棵50年樹齡的樹,累計計算,產生氧氣價值約31,200美元[1]

吸收有害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

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

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

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

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

中國植樹節標識

植樹節節徽是寓意概括的標誌。

1. 樹形,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

2. 「中國植樹節」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

3. 五棵樹可會意為「森林」,由此引伸連接着外圈,顯示着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

節日成效

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中國持續開展了30餘年。全民義務植樹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論工作有多忙,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多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多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這個運動啟動之前的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經過多年的不懈奮鬥,中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第35個植樹節和首個國際森林日到來之際,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今天(11日)發布《2012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下稱《公報》)。《公報》稱,中國人均森林面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還較少,區域、城鄉造林綠化發展還不平衡,國土綠化成果鞏固的任務艱巨。

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在此間表示,「美麗中國,綠色是根本。沒有了森林和濕地,豈能奢談山川秀美?」據《公報》介紹,2012年全國共有6億人次參加各種形式的義務植樹活動,植樹26億株。截至2012年底,全國參加義務植樹人數累計達139億人次[2],義務植樹640億株。

國家林業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全年造林601萬公頃,其中,林業重點工程造林274萬公頃,占45.6%。截至目前,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71.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0.7萬公頃;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已分別達到39.2%和35.3%。

視頻

植樹節的來歷
植樹節宣傳視頻

參考文獻

  1. 一顆樹的生態價值,每日甘肅網,2015-03-22
  2. 中國參加義務植樹人數累計達139億人次,人民網,201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