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玄
橋玄(110年-184年6月6日)[1],字公祖,梁國睢陽(今河南商丘南)人。橋玄的七世祖是人稱「橋君學」的橋仁,在漢成帝時任大鴻臚,着有禮記章句四十九篇。祖父橋基曾任廣陵太守,父親橋肅曾任東萊太守。東郡太守橋瑁為其族子。
目錄
生平
橋玄年輕曾擔任縣功曹。《後漢書》記載,當時豫州刺史周景到梁國視察,橋玄跪地向周景陳述當時陳國相(封國首長,位階相當於郡太守)羊昌罪惡。周景覺得他有壯志,任命他辦理此桉。橋玄上任立即收押羊昌門客,徹查罪行。受大將軍梁冀庇護,梁冀發檄文給周景讓他收回任命,橋玄收到檄文直接退回,羊昌押解進京。從此橋玄聞名。
舉孝廉,擔任洛陽左尉。四次升遷到齊國相,因過失受罰。曾任上谷太守和漢陽太守。桓帝末年橋玄被推舉為度遼將軍,平定了胡虜及伯固等邊境之亂。靈帝初年又召回他先後任河南尹、少府、大鴻臚等職。建寧三年(170年)升為司空,後改任司徒。翌年擔任尚書令。光和元年(178年),升為太尉,數月後託病辭官。
曹操初出曾拜會橋玄,當時曹操尚未出名,橋玄對他評價頗高,稱「天下將亂」,而曹操是能夠安定天下的「命世之才」[2]。將他引薦給許劭。後來曹操途經橋玄墓時親自為他撰文緬懷。
家族
父族
子嗣
- 演義
登場作品
評價
- 劉志:「邊谷不得妄動。玄擅出於是,玄有汲黯憂民之心,後不以為常。」(《太尉喬玄碑陰》引)
- 蔡邕:「光祿大夫橋玄,聰達方直。……宜為謀主,數見訪問。」「光光列考,伊漢元公。克明克哲,實睿實聰。如淵之浚,如岳之嵩。威壯虓虎,文繁凋龍。撫柔疆垂,戎狄率從。敷教中夏,五教攸通。帝謂我後,朕嘉君功。命君三事,時亮天功。公拜稽首,翼翼惟恭。左右天子,祗厥勛庸。庶績既熙,黎民時雍。上下謐寧,八方和同。否顯伊德,作憲萬邦。」(《太尉喬玄碑陰》)「公秉性貞純,幼有弘姿,剛而不虐,威而不勐,聞仁必行,睹義斯居,文以典術,守以純固。」(《故太尉橋公廟碑》)「帝命將軍,執茲黃鉞。威靈振耀,如火之烈。公之蒞止,群狄斯柔。齊斧罔設,介士斯休。」(《黃鉞銘》)
- 崔烈:「赫矣喬父,秉文握武。內為宗干,出為藩輔。在憲彈枉,竟由厥矩。允牧於涼,刈彼裔土。爰能將度遼,亦用齊斧。敷教四畿,旋統京宇。敦茲五服,眾庶是與。膺踐七命,翼我哲聖。登空補袞,陟徒訓敬。尹尉清宸,熙帝之政。終始為貞,典章以定。遺愛在民,皇哀其命。立石刊銘,莫逸斯聽。魂而有靈,萬億其盛。」
- 曹操:「故太尉橋公,懿德高軌,泛愛博容。國念明訓,士思令謨。」(《祀故太尉橋玄文》)
- 司馬彪:嚴明有才略,長於人物。(《續漢書》)
- 張璠:玄歷位中外,以剛斷稱,謙儉下士,不以王爵私親。(《漢紀》)
- 范曄:「龐參躬求賢之禮,故民悅其政;橋玄厲邦君之威,而觽失其情。夫豈力不足歟?將有道在焉。如令其道可忘,則強梁勝矣。語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子貢曰:『寧喪千金,不失士心。』昔段干木逾牆而避文侯之命,泄柳閉門不納穆公之請。貴必有所屈,賤亦有所申矣。」「橋公識運,先覺時雄。」(《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