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軌
標準軌、標準鐵軌、准軌(英語:standard-gauge) 是指國際鐵路聯盟在1937年制定1435毫米(4呎8½吋)的標準軌距,軌距比標準軌更寬的稱為寬軌,更窄的則稱為窄軌。世界上60%的鐵路的軌距是標準軌[1]。
目錄
歷史
標準軌由最先使用鐵路的英國提出。設計及建造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的英國工程師喬治·史蒂芬生提出4呎8½吋的軌距[2],並成功說服火車製造商生產4呎8½吋軌距的機車及車輛。由於史蒂芬生成功設計的鐵路是眾人模仿的對象,亦使這軌距變得流行。1845年英國皇家專員建議用4呎8½吋作為標準軌距。1846年英國國會通過法案,要求將來所有的鐵路都使用標準軌。除了英國的大西部鐵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寬軌之外,英國的主要鐵路都是標準軌。大西部鐵路亦於1892年改成標準軌。
有關4呎8½吋的軌距的來源,有人認為是古羅馬的戰車輪距。但知名謠言破解網站snopes則認為戰車輪距之說為假。但亦有人指出可能是因為早期鐵路的軌道外側距離為5英尺(1524 毫米),而鐵路軌道頂寬為1¾英寸(44.45 毫米),故內側軌距為4呎8½吋。實際上,標準軌距的確定僅僅是設計和實踐綜合考量得出的結果。喬治·史蒂芬生的火箭號是採用5呎4¾吋長的車軸(採取這個長度的車軸是因為車寬不能超過當時貨運馬車的7呎寬度,以便使用現成的隧道),以及厚度為8¼吋的動輪。除去1吋的輪緣寬度,理論最小軌距為4呎7¾吋。最早期設計的軌距維持在4呎8吋,其中史提芬生預留出了¾吋寬度來避免車輪和軌道卡死。但早期火車並沒有差速裝置和轉向架,實際運行中出現了噪音過大和輪軌磨損的問題,隨後史蒂芬生將軌距拓寬了½吋,解決了問題。鑑於史蒂芬生的成功,皇家計量局決定將4呎8½吋作為標準軌距。有人認為由於以往馬車由馬拉動,4呎8½ 吋相當於兩匹馬之間的距離。
各國應用
在傳統鐵路上,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使用標準軌,集中於西歐、北美、北非、中國大陸和香港等地。傳統鐵路使用窄軌的國家,在高速鐵路上全部轉為標準軌,以此可提高高速運行下的穩定性。「標準軌化」是指將窄軌或寬軌改建為標準鐵軌。
大部分高鐵技術均基於標準軌開發,世界上已有的高速鐵路系統幾乎全部採用標準軌,包括一般鐵路使用窄軌的日本、台灣等,以及傳統鐵路使用寬軌的西班牙。俄羅斯和芬蘭則採用5英尺寬軌高速鐵路,使之於境內的傳統鐵路軌道兼容。
日本的迷你新幹線就是把原有的1067mm窄軌拆除重鋪成標準軌,或者在保留原有窄軌下於旁邊加鋪一條額外路軌。此方法可以讓採用標準軌的新幹線行駛,但車速較一般新幹線低。
中華民國《鐵路法》第13條明定軌距以標準軌為原則,但有特別情事經交通部核准者不在此限。各縣市建立的捷運系統與輕軌運輸系統,採用鋼軌的路線也皆為標準軌。
視頻
標準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不是胡扯!馬屁股對鐵路很重要 ,搜狐,2018-10-31
- ↑ 世界各國鐵路軌距差異知多少? ,搜狐,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