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自由大學
此條目含有過多、重複、或不必要的內部連結。 (2020年3月) |
柏林自由大學(德語: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FU Berlin)成立於1948年12月4日,前身為柏林大學,主校址位於柏林達雷姆 (Berlin-Dahlem)。為德國首都地區四所大學中規模最大,也最先贏得德國精英大學的稱號的大學[1]。德國之聲更以「名師駐足的柏林自由大學」為題進行報導。
2006年1月,德國科學基金會(DFG)和科學委員會公布德國精英大學候選名單,柏林自由大學位列其中。2007年10月19日,德國首輪第二批「精英大學」評選最終揭曉,柏林自由大學正式成為德國九所精英大學之一。2012年,柏林自由大學繼續當選為德國11所「精英大學」之一[2]。在2019年7月揭曉的第三輪卓越計劃評選中,同柏林洪堡大學和柏林工業大學以「柏林大學集團」的名義共同提出申請,並再次獲得了「精英大學」的稱號。
目錄
歷史
1810年柏林大學創校,校區原址位於菩提樹下大街[3]。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柏林原本只有一個「柏林大學」,而大學師生也很驕傲地以拉丁文校名柏林大學(Alma mater berolinensis)自稱。冷戰期間,柏林大學被劃入東柏林境內,部分師生從原校出走,並在以美國、英國及法國為首陣營的支持下,1948年於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柏林自由大學德語本名的意譯),成為西德學術重鎮[4]。真理、正義、自由是柏林自由大學建校以來的校訓。柏林大學分裂之後,位於東柏林的原址校區則在1949年由蘇聯主導下改名為現今的柏林洪堡大學,以紀念大學創辦人、德國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兄弟,以撇除舊校名「腓特烈·威廉大學」所含的君主封建意涵。
「柏林大學」一詞在1948年之前專指今天的柏林洪堡大學(例如小說圍城中所稱的柏林大學)。冷戰結束前,「柏林大學」則普遍又指的是柏林自由大學。這兩所「柏林大學」如今是各自獨立的大學。兩所「柏林大學」的醫學院就於2003年合併成柏林大學夏麗特醫學院(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
院系設置
柏林自由大學現有12個學院:
大學排名
年 | 世界排名 | 歐洲排名 | 國內排名 | 藝術和人文學排名 | 物理和化學排名 | 社會科學排名 | 生命科學排名 |
---|---|---|---|---|---|---|---|
2006 | 149 | - | 33 | - | - | - | - |
2007 | 146 | - | 7 | 38 | - | - | - |
2008 | 137 | - | 4 | 24 | - | 62 | - |
2009 | 94 | - | 3 | 27 | - | 47 | - |
2010 | - | - | - | 34 | - | - | - |
2011 | 151 | 61 | 6 | 29 | - | - | - |
2012 | 128 | 48 | 6 | 25 | - | - | - |
2013 | 86 | 28 | 4 | 22 | - | 87 | 94 |
校友
諾貝爾獎得主
- 赫塔·米勒(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
- 格哈德·埃特爾(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
- 大江健三郎(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
- 賴因哈德·澤爾騰(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恩斯特·魯斯卡(198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政治界
- 奧托·席利(1998年—2005年德國聯邦內政部)
- 克勞斯·沃維雷特柏林市的市長
- 漢斯·艾歇爾(1999年—2005年德國聯邦財政部)
- 羅曼·赫爾佐克(1994年—1999年德國聯邦總統)
- 瓦爾特·莫波爾(1989年—1990年西柏林市長)
- 卡羅琳·海德(2011年—2016年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
學術界
視頻
參考文獻
- ↑ 關於德國「精英大學」和"TU9",你知道多少?,知乎,番西 Deutsch
- ↑ 柏林自由大學繼續當選為德國11所「精英大學」之一,華通留學
- ↑ 2017年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歷史文化,立思辰留學
- ↑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歷史發展情況介紹,德國留學雲
- ↑ 最有機會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張首晟,他這一生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搜狐,2018-12-09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