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柏林猶太博物館

柏林猶太博物館,也稱柏林猶太(人)紀念館、柏林猶太(人)歷史博物館等,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處,現在已經成為柏林的代表性建築物

柏林猶太博物館 Jüdisches Museum, Berlin是歐洲最大的猶太人歷史博物館,其目的是要記錄與展示猶太人在德國前後共約兩千年的歷史,包括德國納粹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歷史,而後者是展覽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例如包括對於大屠殺(Holocaust)的追念,其展品以歷史文物與生活記錄為主,多達3900件,其中1600多件是原件[1]。博物館多邊、曲折的鋸齒造型像是建築形式的匕首,為人們打開了時光隧道,全面展示了德國猶太人兩千年的生活歷程,他們對德國藝術、政治科學商業作出的卓越貢獻,及在20世紀經歷的那段悲慘歷史。

目錄

規模

該博物館占地3000平方米,投資1.2億馬克,設計者為丹尼爾·里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不同譯名較多,例如被譯為利伯斯基、李布斯金、里伯斯金德、利伯斯肯特等等),初建於1992年11月9日,1998年底竣工,全部設施到2000年10月才安裝完畢,2001年9月9日正式開館。

特色

但實際上在此之前,這座未正式開放的造型新穎的建築已吸引了35萬名慕名者前去參觀。許多人認為這個建築本身就是一個無聲的紀念碑,作為解構主義建築的代表作,建築無論從空中,地面,近處,還是遠處,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讓博物館不再是照片展覽的代言詞,而是更多通過建築的設計給人一種身歷其境的震撼和感受。然而博物館也曾被指出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沒有足夠的廁所、入口設計不合理和空調系統無法正常工作等。

發展歷史

1933年,生活在柏林的猶太人曾專門建了一個博物館,以彰顯自己的成就,館址為位於柏林奧蘭尼安貝格街(Oranienburger Street)的一個猶太教教堂。5年後,由於納粹政權興起,該館被迫關閉,所有物產沒收。二戰後關於重建猶太博物館的討論持續了幾十年,而且這個尚未存在的博物館的收藏品不斷增多,這個問題因而再次被提上西柏林市政府的議事日程。

1975年,該館協會成立,1978年博物館首次開館,但僅是柏林博物館中的一個分部,1988年,聯邦德國為柏林博物館的擴建舉行了一次設計競賽,試圖專門建一個猶太展廳,被評為一等獎的是里柏斯金的設計方案。

1990年,德國統一,統一後的政府缺乏資金,政府官員提出要放棄柏林博物館的擴建,理由是把資金投入修補東部城市的基礎設施更有必要。此外,位於東柏林的猶太教堂的重建工作已經開始,他們認為它可以用作柏林博物館猶太分部,但是此時設計已受到國際間的注意,甚至被當作德國認識大屠殺罪惡並試圖彌補的力證。緊隨其後,一場「群眾來信」運動拯救了這個方案。

但是博物館的擴建依然引發了怎樣描述猶太歷史的爭論,批評家們反對把猶太人的成就融入德國歷史。有人甚至提出這樣是否會避開「和解」,永遠地對柏林人伸出譴責的手指。新的爭論再次拖延了方案的實施。1992年初,有關方面才基本同意將猶太廳放在地下層,別的歷史性主題放在上面的樓層,但是其基本設計還是保留了,11月舉行了奠基典禮。

1993年,阿·巴茨德被選為猶太展廳負責人,他認為應突出猶太人的主題,並請求擴建一個單獨的猶太博物館。但直到1996年,他的意見不僅未被採納,反而因堅持其不妥協態度而卸任。與此同時,擴建工程一直在進行,但進度緩慢。統一後的各種財政問題影響了政府資金的到位,對設計方案的爭論也從未間斷。

1997年,德國猶太人歷史學家米歇爾·布呂芒塔爾(也被譯為米歇爾·布魯門塔爾)受聘管理博物館。他擔任這一職務有特殊的意味,因為在1939年他的全家曾被驅逐出柏林。

1999年,該博物館正式獨立成為單一的機構,其行政管理與柏林博物館分離。2001年,博物館的管理權由柏林州政府移交給聯邦政府,並舉行了正式的開館儀式,並豐富了展品[2]。在其後的5年中,猶太博物館共接待了350萬參觀者。

視頻

柏林猶太博物館 相關視頻

築夢天下--聚焦柏林猶太博物館
觀築手繪建築地圖第33期——柏林猶太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