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故居是清末大臣李鸿章的故居,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中段208号。李鸿章故居为其原家宅的一部分,具有典型的晚清江淮建筑风格。故居占地2000平方米,是合肥市内现存最大的名人故居。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9年9月27日修复竣工并开放。2013年5月,该地以“李氏家族旧宅”名称,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合肥十景之一。
目录
建设沿革
李家的祖先由江西迁来合肥磨店,并建设祖宅。
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年)8月,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率部攻克庐州,将李鸿章的祖宅“焚毁一空”。
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开始,李鸿章及其兄弟在合肥广置房产。深宅大院可以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
20世纪50年代,李鸿章家族故居临街的部分分别被改建成淮河百货公司和其他商店。后面的房屋先是被皖北人民银行和安徽省人民银行使用,后划归合肥市工商银行,被当作了宿舍。
1999年9月,李鸿章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
2005年,在故居的东侧又增加1300平方米的仿古式二层建筑作为展厅,集中展示淮系集团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使故居整个面积达到3000余平方米。
建筑格局
李鸿章故居,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由李府和淮系展馆组成。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淮系展馆占地1500多平方米。李府由南向北分为五进,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和走马转心楼。属于文人士大夫式的住宅、庭院和书斋相结合的民居建筑。
主要建筑
过厅
过厅正中是一座屏风,上方高悬一块匾额,上书“钧衡笃祜”四个丰筋多力的金色大字,意为李鸿章官显福厚。这四个字是李鸿章七十大寿时光绪皇帝御笔所赐,用以褒奖他对大清帝国所做的功绩。过厅是来客稍候小歇的过渡厅,用作李鸿章生平的展厅。厅内展示着与李鸿章有关的图片、资料和实物。
中厅
中厅又叫福寿堂,堂高9米,是现存江淮地区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厅堂。每扇格门上都雕有造型精美的图案,房梁全是斗榫,不用一枚铁钉。大梁两头都雕成象头形状,寓意吉祥(象)。正上方的横梁上雕有“佘太君祝寿图”。东西两厢是李氏后人的书房。中厅上方的长几上,摆有古钟、花瓶、镜子,寓意住宅“终生平静”。中厅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构成一个开间,木柱的左右各为一个开间,加上东西两面厢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颇具江淮地区富家豪宅的建筑特色。东厢房是书房,房中的博古架为“过桥式”,相映成趣的左右两部分可以重叠吻合。这一构思,源于古代阴阳互补理论。左边摆放的楠木书架,正好可以装下一部《二十四史》[2]。
小姐楼
小姐楼与前院中间有道墙,墙中间的门,便是过去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了。墙门把小姐楼与外界严密隔开,男子严禁进入二门半步。小姐楼又叫“走马楼”,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小姐楼后一进的楼上摆放着古老的绣床、雕花的梳妆台、大理石面的圆凳,床、台、凳都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红木家具。屋内一个漂亮的粉彩瓷礅,放在红木梳妆台前。
小姐楼造型为封闭回廊式木楼。楼下正中的一方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气,迎合阴阳调合之风水学。楼上东首第一间房,是李鸿章幼女菊耦(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祖母)所住,正中则是老夫人所居。老宅有一个后园,始建于故居建成后,是供家眷们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视频
李鸿章故居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都是晚清重臣 左宗棠旧居值几匹白布 李鸿章故居占据半条街,新浪网,2020-01-22
- ↑ 关于安徽李鸿章故居介绍,学习啦,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