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
李健吾( 1906年—1982年 )筆名劉西謂,中國山西咱運城鹽湖區人。現代作家、小說家、散文家、集戲劇家、評論家。曾留學法國,研究福樓拜作品。回國後致力於教學、寫作和翻譯工作。散文《雨中登泰山》被選入教材。[1]
李健吾 | |
---|---|
李健吾 | |
出生 | 1906—1982 |
國籍 | 山西運城人 |
職業 | 現代作家、戲劇家、文學翻譯家 |
知名作品 | 《這不過是春天》《以身作則》《金小玉》《青春》 |
目錄
生平與創作
李健吾的父親李鳴鳳(1879~1920)是清末秀才,曾擔任山西省革命軍首領,民國建立後任第十九混成旅旅長。袁世凱稱帝失敗後,李鳴鳳到北洋政府陸軍部任職,李健吾也來到北京,在師大附小上學。不久,李健吾的父親被關係不好的閻錫山第二次逮捕。民國九年(1920年)農曆18日,被陝西督軍陳樹藩於西安暗害。當時李健吾年僅十三歲。李健吾在附小時就開始演戲,不久和師大學生合作,扮演陳大悲的《幽蘭女士》之類戲中的女角,結識了熊佛西。
1921年考入師大附中之後,李健吾就開始文學創作,嘗試了獨幕劇、短篇小說、新詩、散文等體彩,有的刊載在《晨報》的文學副刊上,受到編輯王統照的注意,兩人成為忘年交。1925年行將畢業的李健吾因組織反對教育總長馬君武的活動,被關押在國務院。1925年,李健吾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但任教的朱自清認識李健吾,建議他改讀西洋文學系。在清華的幾年間,李健吾深受肋膜炎和肺結核之苦,只能休養,還曾寫過幾個中篇和一部長篇小說畢業後的李健吾擔任系主任王文顯的助教。
1930年閻錫山下野,1931年李健吾得以回鄉埋葬父母。得到一些資助後,他赴巴黎大學研究居斯塔夫·福樓拜等現實主義作家和作品。其後兩年還常在國內刊物上發表文章,反對內戰,主張團結抗日。1933年回國,完成了《福樓拜評傳》。受時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的鄭振鐸邀請,李健吾到暨南大學教書,但不就辭職,之後住在真如,結識了周煦良和張天翼等先生。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健吾搬到法租界居住,常到鄭振鐸家作客,結識了阿英和夏衍。李健吾一面寫書評,對葉紫、小軍、艾蕪等青年作家的作品進行評論,一面也寫戲劇、短篇小說和散文,是當時「孤島話劇」的一員。在創作的同時,李健吾還一直埋頭翻譯福樓拜的小說,福樓拜的主要著作中只有《薩朗波》一篇沒有譯完。他還翻譯過莫里哀的喜劇。
參考來源
- ↑ 運城新聞網. 「河東記憶」李健吾的文學人生. 每日頭條. 2017-11-30 [2019-12-23].
視頻
誦讀泰山第八期(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left>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