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朝鮮核問題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朝鮮核問題

地點: 朝鮮

作用: 開發核應用能力

日期: 20世紀90年代初

朝鮮核問題,是指朝鮮開發核應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區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問題,相關方為美國中國韓國俄羅斯日本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是朝鮮半島近鄰,無論是着眼於維護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還是維護中國自身良好周邊環境,中國都堅持推進半島無核化目標,這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

於2016年3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決定實施一系列制裁措施遏制朝鮮的核、導開發計劃,並呼籲恢復六方會談。

2018年9月6日,韓聯社消息,金正恩承諾實現半島無核化。[1]

目錄

問題由來

朝鮮核武計劃,啟動於1950年代。朝戰剛剛結束,金日成就在非公開會議上表示:「朝鮮國家雖小,但別國擁有的東西都應該有,包括原子彈。」1956年,朝鮮同蘇聯簽署了組建聯合核研究所的協定。1959年,作為對美韓合作「和平利用核能」的回應,蘇朝也簽署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協定,蘇聯開始對朝鮮提供諸如建立「寧邊原子能研究所」等實際援助。不過,此時的蘇聯,尚無意幫助朝鮮研製核武。

60年代中蘇交惡,給朝鮮核武發展帶來了良機。1964年,金日成曾致函毛澤東,主張具有血盟關係的中朝兩國,應共同擁有核武器製造技術,但毛澤東拒絕了金日成的要求。次年,金日成放棄中朝「血盟關係」,提出「主體思想」,強調朝鮮在思想、政治、經濟、國防上,要走獨立自主的道路,並宣布將在中蘇兩國之間搞「等距離外交」。同時,轉向蘇聯尋求核武技術支持,蘇聯亦有意以核武技術為餌拉攏朝鮮。故1965年10月,金日成在黨和軍隊高級幹部會議上宣布:「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擁有核武器」;1967年,金日成又在民族保衛省會議上宣布:「我們已在研製核武器」。據傳,1966年5月勃列日涅夫曾在瓦良格號巡洋艦上與金日成秘密會晤,商議主題正是如何援助朝鮮發展核武。

1969年,核武研發被朝鮮列入國策。這其中,既有蘇聯援助帶來的底氣,也與朝鮮50年代派往蘇聯的青年核物理學者紛紛留學歸來有關。據不完全統計,蘇聯最大的核試驗室——莫斯科杜布納核聯合研究所(Joint Institute for Nuclear Research Dubna),先後為300多名朝鮮青年學者提供了培訓。這些人回國後,組成了朝鮮核武研製的骨幹力量。徐相國、韓仁錫、丁根、李升基、崔學根等,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整個60-80年代,朝鮮靈活遊走於中蘇兩國之間,但其核武發展計劃並不順利。蘇聯的技術援助仍很有限。一方面,核武技術僅是蘇聯拉攏朝鮮的一種籌碼,引而不發才是上策;另一方面,美蘇在核不擴散方面互相制約,也不容蘇聯將核武技術交給朝鮮。故1974年金日成再次轉而請求中國給予核武技術援助,但沒有得到中方響應。美國情報機構認為,自1979年前後開始,朝鮮的核武計劃,不得不走上了「獨立研發」之路。朝鮮自己培養的數千人的核研究大軍,在此一時期似取得了一些成果。從1984年起,中情局開始懷疑朝鮮可能已具備生產鈈(研製核彈的主要材料之一)的能力。

朝鮮的核武研究在8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991年蘇聯解體,才給朝鮮的核武發展帶來了第二次良機,許多原蘇聯國家從事核武研究的科學人員,被朝鮮秘密聘用。1992年12月,俄羅斯安全部長維克托·巴拉尼科夫在國會演講時透露,他領導的部門,阻止了64名俄導彈專家,前往「第三國」製造「可以發射核彈頭的導彈」。這個「第三國」,正是朝鮮——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該年12月8日,俄羅斯特種部隊突襲了一家擬從莫斯科起飛的飛機,機上載有朝鮮雇用的36名俄羅斯核武器專家,「這些專家是北朝鮮從烏拉爾山區一些絕密的核武器研究所中選拔出來的,他們以每月1500到3000美元的價格被雇用去為北朝鮮的核武器計劃工作。」

朝核問題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美國根據衛星資料懷疑朝鮮開發核武器,揚言要對朝鮮的核設施實行檢查。朝鮮則宣布無意也無力開發核武器,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鮮半島核危機由此爆發。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資料,朝鮮於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核技術研究。60年代中期,在蘇聯的幫助下,朝鮮創建了寧邊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訓了大批核技術人才。當時,朝鮮從蘇聯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應堆,使朝鮮核技術研究初具規模。此後,寧邊成為朝鮮核工業重地。寧邊5兆瓦核反應堆屬於石墨反應堆,於1980年動工,1987年建成。這種核反應堆的廢燃料棒可被用來提取製造核武器的原料——鈈。

發展經過

朝鮮於1974年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隨後於1985年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92年簽訂《保障監督協定》,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並多次接受其核查。

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關注朝鮮的核項目,1988年下半年,美國正式對國際宣稱朝鮮有可能正在開發核武器項目的信息,此舉立刻引起朝鮮當局的強烈反應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1994年5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對朝鮮進行核項目調查並對其進行制裁。1994年6月,美國前總統卡特前往平壤斡旋,與朝鮮政府達成了《朝核問題框架協定》,此一協議是朝鮮核危機的直接淵源。按照《朝核問題框架協定》的要求,朝鮮必須凍結其各種核項目,並在所有核設施上加裝監控系統,禁止一切關閉項目的重啟。然而,美、日、韓三國協助朝鮮拆卸石墨反應堆並幫助朝建設兩座輕水反應堆的承諾一拖再拖。這兩座反應堆的發電能力約為2千兆瓦。無法順利進行的原因中,約為45億美元的資金缺口是一個不小的因素。2002年8月,輕水反應堆在朝鮮平壤奠基。在此之前,朝鮮一直在與美國就反應堆的建設資金分攤問題討價還價。

2002年10月,美國透過偵察機構掌握了朝鮮仍在秘密研製核武器的證據,從而對朝鮮核項目再次提出異議。朝鮮當局當即承認了美國的指控,隨即引起國際社會對此的關注,朝美關係再次陷入僵局。由於朝鮮當局堅持能源短缺理由,拒絕美國提出的先停核項目,再談能源問題的提議,朝鮮核危機正式爆發。

中國在朝鮮核危機方面採取比較主動積極的態度,發起在北京舉行的朝鮮問題六方會談。2005年2月,朝鮮在官方電視台的新聞節目中正式宣布國家擁有核武器。9月13日開始的第四輪朝鮮問題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取得顯著成果,與會各方一致通過《s: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其中在該聲明第一條中,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在第二天,朝鮮外務省又發表聲明:在朝鮮重新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前,美國應該向朝鮮提供輕水反應堆。而美方表示:在朝鮮放棄核武器、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履行安全保障措施協定前,任何國家都不能與其開展輕水反應堆等核合作。

2006年7月5日,朝鮮在無預警情況下試射大浦洞二號、蘆洞及飛毛腿導彈七枚導彈,並全部落入日本海。10月9日上午9點35分33秒,朝鮮在咸鏡北道吉州郡舞水端里一座360米高的山的地下水平坑道進行了一次地下核爆。造成一次規模3.6的人工地震,相當於800噸三硝基甲苯炸藥(TNT)爆炸產生的震度,核試後消息對東南亞股市造成即時短暫的負面影響(韓國股市受影響較嚴重,中國股市則逆市向上)。10月14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於朝鮮核試驗問題的第1718號決議。決議對朝鮮核試驗表示譴責,要求朝方放棄核武器和核計劃,立即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並決定針對朝方核、導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關領域採取制裁措施。

2007年7月14日,朝鮮關閉了寧邊核設施。7月15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人員確認,朝鮮關閉了寧邊核設施的核心反應堆。

2008年6月26日,朝鮮政府向六方會談代表團提交其國內核子專案及核子設施清單,美方允諾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中除名,並解除「敵國貿易法」中相關貿易制裁。10月11日,美方認為美國和朝鮮之間,關於「恢復國際檢查的談判」目的已達到,同意把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上除名。

2009年4月,聯合國安理會譴責北韓發射了一枚飛越日本的遠程火箭。北韓則聲稱重新啟動其鈽濃縮反應堆,並命令在其主要核設施內的國際監督人員離境。

國際制裁

2009年5月25日上午,朝鮮再次進行了一次核試驗。6月12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1874號決議,對朝鮮再次進行核子試爆提出最嚴厲譴責,要求朝鮮立刻停止核武計劃及試射彈道導彈,加強對朝鮮的經濟制裁,並授權各國可攔檢朝鮮的可疑船隻及貨物。

2013年3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舉行公開會議,一致表決通過新的決議,對朝鮮近期第三次進行核試驗之舉予以嚴詞譴責,並出台新的制裁舉措,以進一步遏制朝鮮的核武器及彈道導彈項目,及其核擴散能力。安理會當天就朝鮮近期舉行核試驗通過新的第2094號決議,這份決議加強和擴展了對朝鮮的多項制裁措施。現有的聯合國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一切彈道導彈和核試驗,禁止與核武器和彈道導彈有關的材料的進出口。安理會還對一些個人和朝鮮公司實施了金融制裁和旅行限制,以及禁止進口珠寶、賽車等奢侈品等。

2016年3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決定實施一系列制裁措施遏制朝鮮的核、導開發計劃,並呼籲恢復六方會談。決議說,安理會譴責朝鮮無視安理會相關決議,於1月6日進行的核試驗及2月7日使用彈道導彈技術從事發射活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