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旅游休闲

旅游休闲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休闲旅游

特色: 一"动"-"静

特点: 修身养性

方向: 旅游资源

休闲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在旅游的同时,还能让心灵得到放松。它与其它旅游不同之处在于,一"动"-"静",一"行"一"居",一"累"一"闲",它是旅游者占据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经济收入,旅游地有了一定服务设施条件下而逐渐形成的,是旅游得以丰富发展的产物。[1]

目录

特点

休闲旅游与一般的外出旅游不同,休闲度假具有自己的特点:

修身养性

让身心放松是度假旅游的基本要求。休闲就是要在一种"无所事事"的境界中达到积极的休息。

因此,在紧张工作后到心仪的度假地度假,或游泳、或阅读、或徜徉于海滨、或踯躅于森林草原、或置身于温煦的光下,使身心完全放松。这种放松,完全有别于常的工作节奏,是一个身心的调整。

目的地重复

度假旅游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游客对其认同的度假地具有持久的兴趣和稳定的忠诚度,甚至对一家自己喜欢的度假酒店也有非常稳定的忠诚度。有的游客一生中的度假地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地方,一个度假地一生中可能去很多次,因为度假客对度假目的地带来的熟悉感、亲切感非常在意,很关注外出度假感觉和在家里生活感觉的内在联系。因此,度假目的地就会拥有一批稳定的回头客群体,这一群体越庞大,度假地服务的针对性就越强,针对该群体提供服务的人性化程度就越高。重复地到达同一目的地这一特点意味着度假目的地在经营方面须培育和保护游客的忠诚度,努力争取每一个"头回客",使其变为"回头客",促进游客对该度假区的品牌忠诚度,成为该度假区的终生客人。

消费能级高

从世界旅游发展规律来看,当人们在拥有满足生存需要的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后,就会考虑旅游消费,观光旅游便应运而生。随着收入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文化品味提升,休闲度假旅游在一些发达地区一些高收入人群中逐渐兴起,这种情形决定了休闲度假旅游者的消费能级的增高,且相对于观光旅游而言,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会产生重复消费,是很值得开发的市场

一地停留时间长

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的重要区别,在于度假旅游对目的地的指向比较集中。与观光旅游所追求的"多走多看"的价值心态不同,休闲度假者则往往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的时间,而且消费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国内虽然仍以观光旅游为市场主体,但观光向休闲度假过渡的现象已经出现,休闲游的市场开始逐步形成。例如以前游客到海南岛,主要是观赏椰风、海韵景观,逐步转变为投身于椰风、海韵的情境中,并获得放松身心的享受。

要求交通便捷

与观光游更加关注经济成本相对比,休闲度假游更加关心时间成本,即追求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交通上的低时间成本和快捷性。因为度假旅游并不主要关心旅游交通过程中的观赏效应,更关心尽快进入休闲状态,提高度假的质量。因此度假目的地与客源地的距离不应太遥远,一般追求"点对点"的直接交通方式。如西班牙之所以成为欧洲首选的度假地,除了阳光、沙滩营销出色以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自助、半自助方式

和观光旅游的组团出行不同,休闲度假游更偏好于自助式旅游或半自助式旅游(仅通过旅行社安排机票酒店)。在出游单位上,家庭朋友出游的比例明显增高。散客与家庭式的旅游在国际上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在中国也逐步成为一个重要方式,这就对现有旅游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层次丰富

度假游客群体的产生是在观光客群体中逐渐成熟转变的,度假游客旅游消费的进一步成熟会产生更高的文化需求,这是因为游客的体验已经不仅是到森林度假区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去温泉度假区洗温泉浴,而是更加追求度假地的文化氛围和内涵。因此,如果度假地经营能够在文化层次上满足游客的多方要求,度假地的度假文化就会逐步成熟,就会成为巩固度假客对目的地忠诚度的驱动力。

发展

现状与特征

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休闲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国内已有多个城市确定了以发展休闲经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如成都杭州等著名旅游城市将未来发展定位为"休闲之都",甚至提出"休闲也是生产力"的论断。我国休闲产业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发展势头迅猛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第一大国。

中国人通过消费享受休闲的时代正在到来,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尽管中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旅游消费构成上,休闲度假占整个旅游的比重仅为20%左右,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50%左右的比重,尚未进入真正的"休闲时代",但休闲经济已具备了相当规模,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尤其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背景下,休闲度假旅游发展会呈现更快的趋势。

发展面临瓶颈制约

不可否认,我国发展休闲旅游还存在着很多制约。例如,集中性的节假制度,对旅游能级的提高起到严重阻碍作用。由于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缓解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时间矛盾冲突的弹性非常有限。旅游消费需求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多变性,但节假时间过度集中,使旅游消费需求在同一时间集中释放,导致旅游客流过分集中,交通运输、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景区景点承载过量,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满意程度也随即下降,旅游消费需求转移,削弱了旅游消费能级的提升。因此,休假制度只适应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却制约和阻碍了高层次休闲度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文化认同也是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大众旅游市场的消费指向基本还是"多景点+低团费"模式的产品,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多数居民尚处于富裕与非富裕之间,另一方面对"无所事事"境界的休闲度假方式还不能完全认同。

市场尚需培育

休闲度假市场还需要多方共同培育。从宏观管理角度而言,要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就要在全社会倡导选择健康、积极的休闲消费和生活方式,制订适合休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制度法规。从游客受教育程度讲,休闲方式的选择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来倡导健康的休闲文化和休闲消费,同样是促进发展休闲产业的重要途径。当然企业的积极参与更是休闲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前景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休闲旅游还刚刚起步,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旅游业,使之健康发展。

旅游作为城乡居民重要的休闲方式,正对消费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6月2日召开的"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及《休闲绿皮书》发布会上,国家旅游局和社会科学院公布了相关研究成果。"国家旅游局委托社科院课题组研究和发布休闲发展年度报告,正是为了密切跟踪和积极反映我国休闲发展现状,突出体现对国民休闲生活和休闲产业发展的服务和引导。"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说。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