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新鄭市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級市,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位於中原腹地,為鄭州市南部新城和鄭州航空港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核心組成部分,北靠鄭州市中心城區,南連禹州市長葛市,東鄰中牟縣、尉氏縣,西接新密市。截至2017年,新鄭市轄區總面積873平方公里,轄15個街道、鎮、鄉,常住人口94.81萬人,城鎮化率58.12%。

新鄭歷史悠久,上古稱為「有熊」,軒轅黃帝出生並建都於此,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全球華人尋根拜祖聖地、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帝嚳時代,新鄭為祝融氏之國。新鄭又名祝融之墟,也稱有熊之墟,為楚國先民的最早起源地。西周時期,新鄭為鄶國。公元前770年,鄭國將國都從咸林遷到今新鄭溱洧水間,仍為鄭,歷395年,稱鄭。戰國時期韓國遷都新鄭,將鄭縣改為新鄭縣,從此沿用千年不改。[1]

2017年,新鄭市生產總值1099.4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17374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0:56.0:42.0;固定資產投資863.8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6.7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8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73元。

2018年10月,入選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2018年11月,榮登「2018中國幸福百縣榜」、工業百強縣(市)、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國家衛生城市。[2]

目錄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底,新鄭市轄5個街道,9個鎮,1個鄉:新建路街道、新華路街道、新煙街道、八千街道、龍王街道,和莊鎮、觀音寺鎮、梨河鎮、龍湖鎮、薛店鎮、孟莊鎮、新村鎮、辛店鎮、郭店鎮,城關鄉。

中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成立於2013年3月8日,以坐落在新鄭市境內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核心,是圍繞國際機場和保稅區開發開放的重要經濟發展區域,是鄭州市規劃建設的三大國際物流中心之一,是新時期河南省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新鄭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地處北緯34°16′至34°39′,東經113°30′至113°54′之間。北靠省會鄭州,東鄰中牟縣、尉氏縣,南連長葛市、禹州市,西與新密市接壤。北距鄭州市區38公里;東北距中牟縣城45.6公里、開封市區120公里;東至尉氏縣城42.6公里;南至長葛市區20.4公里、許昌市區40公里;西南至禹州市區36.5公里、平頂山市區84公里;西至新密市區34.5公里。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6公里,總面積873平方公里。

地貌特徵

新鄭市在全國自然地理分布中處於二階台地前沿,秦嶺緯向構造東端,在河南省地質構造單元劃分中,跨兩個地質構造基本單元。西部屬於嵩箕台隆,基岩裸露,構成西部山地、丘陵的地質基礎;東部屬於華北坳陷的通許凸起,第四系鬆散堆積物覆蓋於基岩之上,構成東部平原的地質基礎。與地質構造基礎相對應,新鄭市在河南的地貌格局中,處於豫西山地向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中部高,南北低。地貌類型有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和丘陵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和西部,系嵩山山脈的東部邊緣,主要由陘山、具茨山、泰山、梅山、山包嶂山等山地丘陵組成。其中,除始祖山主峰風后頂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屬於低山類型外,其他各山山頂海拔均在4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不到200米,屬於丘陵類型。崗地主要分布在山丘外圍和中部地帶,系早期山前洪積傾斜平原,經後期流水切割作用形成崗丘狀地貌形態,較大的崗東部有馬嶺崗、萬僧崗、壽陽崗,南部有黃崗,西部有雙嶺崗、武崗,北部有走馬崗、裴李崗等,大部分為新生代第四紀黃土覆蓋,局部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平原多集中於京廣鐵路以東的黃河古階地上,其中包括八千鄉、龍王鄉的大部分地區及和莊鎮、薛店鎮、孟莊鎮的部分地區。京廣鐵路以西的雙洎河、黃水河(古溱水)和潩水河兩岸有帶狀沖積平原,面積很小。

氣候特點

新鄭市處於華北平原、豫西山地向豫東平原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公曆3月至5月為春季,天氣溫暖,多東北、西北風,雨水偏少;6月至8月為夏季,天氣炎熱,多東南風,雨水偏多,降水量占全年的52%;9月至11月為秋季,天氣涼爽,風向不定,雨水偏少;12月至次年2月為冬季,天氣嚴寒,多西北、東北風,雨雪偏少。主要災害性天氣為旱、澇、風、雹等。年均氣溫14.2℃,歷史最高氣溫42.5℃,歷史最低氣溫-17.9℃;年均降水量676.1mm,最高年降水量1174.0mm,最少年降水量449.4mm;年均蒸發量1476.2mm,最高年蒸發量1976.2mm,最低年蒸發量1237.3mm;年均日照時數2114.2小時,最高年日照時數2571.3小時(1978年),最低年日照時數1753.3小時(1989年);年均雷暴日數19天,最多年雷暴日數26天,最少年雷暴日數11天;年均霧日22天,最多霧日38天,最少年霧日7天;年均霜日67天,最多年霜日90天,最少年霜日44天;年均大風日7天,最多年大風日24天,最少年大風日0天。2008年平均氣溫14.8度,比常年值偏高0.4度,異常度為0.6,屬正常;年最高氣溫35.8度,出現在6月29日,年最低氣溫-11.8度,出現在12月22日;年總降水量691.8毫米,比常年值偏多22.9毫米,距平百分率為3%,屬正常;年日照總時數為2066.8小時,比常年偏少47.4小時,異常度為-0.2,屬正常。總的來說,全年氣溫、降水、日照均正常。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新鄭市多年平均地表水水資源1.08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0.7885億立方米,除去0.4829億立方米重複水量,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3866億立方米,比1980年測算的1.96億立方米減少29%;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36立方米,比1980年的412立方米減少42.7%,是全國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的1/10,是河南省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的1/2;畝均水資源量240立方米,比1980年的畝均水資源量259立方米減少0.73%。地表水資源量因雙洎河、黃水河(古溱水)、蓮河水質污染嚴重,降雨量偏少,水庫水位下降等原因,基本無法直接利用;工業生產、農業灌溉和人畜生活用水基本依賴地下水資源。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0.548億立方米,開採模數為6.28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因經濟快速發展,水需用量急劇增加,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

生物資源

新鄭市位於北溫帶向亞熱帶,豫西山地向豫東平原過渡地帶,氣候多樣,地貌多變,因而生物資源豐富,且具多樣性。

植物:芳香植物主要有花椒、小茴香、芫荽、香椿、藿香、薄荷等;藥用植物主要有半夏、遠志、柴胡、桔梗、蘆根、白茅根、白頭翁、馬蹄香、地丁、香附、何首烏、葛根木頭回田三七車前忍冬、葦根、地骨皮、酸棗、荊子、野菊花、艾、白蒿、亮帽英、販醬草曲曲菜薺薺芽小蟲臥單、伸筋草、馬齒莧、老飯蛋、魚腥草、復古草、浮萍草野扁豆、瓦松、山蔥、臥沿草、星星草、節節草、豬毛菜、猴頭草、拐子草、馬鞭草、天地豆、翻白草、活各草、芫花根草、黑白丑、丹參、沙參、防風、木瓜、瓜蔞、紅花、地黃、牛夕、芍藥、白芷、金銀花、蒼耳子、元參、苟杞、蒲公英、牽牛子等;其它野草植物主要有灰灰草、龍鬚草、茅草、莠子草、稗子草、苜蓿、茭草、蒺藜、行義草、澀格澇秧、吉祥草、書帶草、抓地秧、麵條菜、兔絲子、驢尾巴蒿毛妞菜老驢蒿麥濫棵、狗秧、燈籠棵、浮萍、蓼草水紅花、雜草、山白草、黃白草、黑輪葉藻等。

動物:環節動物類主要有蚯蚓、蛭等;軟體動物類主要蝸牛、田螺、河蚌等;節肢動物類主要有瓢蟲、赤眼蜂食蚜蠅胡蜂、蜜蜂、小蠶蜂草蛉蚜小蜂螳螂食蟲虻食蟲椿象、泥蜂、步行蟲、蠅子虎、螢火蟲等;藥物類動物主要有蠍子、蜈蚣、土元等。脊椎動物類:兩棲類有青蛙、蟾蜍等;爬行類有鱉、壁虎、蛇、蜥蜴等。鳥類有野雞、雀鷹、蒼鷹白肩雕、大鴇、小鴇、小鴉鵑、貓頭鷹、灰林鵠長耳鵠喙木鳥、雲雀、燕子鷗、鸚鵡、鵜鶘花喜鵲灰喜鵲、麻雀、老鷹、鷂鷹、斑鳩、大雁、夏鳥、山雀、黃鶯、鵓鴣鳥、百舌、鸕鶿、烏鴉、水鴨等;哺乳類有狼、狐、狸貓、野兔、獾、蝙蝠、刺蝟、老鼠、松鼠、黃鼠狼等,其中狼、狐、狸貓、獾已很少見。

土地資源

2009年,經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新鄭市土地總面積88459.15公頃。其中,農用地63603.98公頃;建設用地23043.23公頃;其它土地1811.94公頃。在農用地中,其中耕地54833.66公頃,園地1759.98公頃,林地6405.72公頃,草地604.62公頃;在建設用地中,其中城鎮村及獨立工礦用地17739.33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683.81公頃,水利設施用地1620.09公頃;在其它土地中,設施農用地726.53公頃,田坎984.66公頃,沙地31.88公頃,裸地68.87公頃。

礦產資源

新鄭市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發現各類礦種有12種,礦產地37處。區內固定礦產以沉積礦產為主,包括煤、粘土礦、石灰岩、紅硅石、硅石等及部分沉積、變質礦產:鐵礦、磷礦、白雲岩礦、建築石料等,還賦存着豐富的地熱、礦泉水資源。新鄭市資源格局以煤為主,煤區占全市總面積約41%,已探明儲量134610.3萬噸,占鄭州市煤炭總量的20.5%。轄區內目前有勘查項目1個:河南省新鄭市李糧店——長葛市煤詳查。

新鄭市現有煤礦5家,龍湖鎮張溝地區3家,辛店地區2家。其中龍湖鎮張溝地區分布2家鄉鎮煤礦和1家地方國有礦(隸屬於鄭煤集團),年設計生產能力均為15萬噸/年。辛店鎮地區的王行莊煤礦年設計生產能力為120萬噸/年,趙家寨煤礦年設計生產能力為300萬噸/年,均已投入正常生產。

經濟

綜述

2017年,新鄭市生產總值1099.4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17374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0:56.0:42.0;固定資產投資863.8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6.7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8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73元。=

第一產業

新鄭市2013年糧食總產量290485噸,比上年增長2.6%,其中:夏糧總產量142324噸,增長1.7%;秋糧總產量148161噸,增長3.6%。蔬菜產量322235噸,增長3.7%;花生產量38541噸,減少1.9%;瓜果產量20668噸,減少13.2%。2013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95.0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2%。農用拖拉機和農用運輸車分別為1.81萬台、2.89萬台。全市機耕面積、機播面積、機收面積分別達到4.10萬公頃、5.99萬公頃和5.49萬公頃。全年農村用電量44522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1%。化肥使用量(折純)37692噸,比上年增長0.6% 。

第二產業

新鄭市2013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33.60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9.88億元,增長14.2%;規模以下及個體工業增加值43.72億元,比上年增長2.0%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市內工業增加值235.28億元,增長12.9% ;煙廠增加值54.60億元,增長20.2%。產銷銜接狀況較好,產銷率達到99.4%。

從主要行業增加值完成情況看,食品製造業21.24億元,比上年增長6.7%;煙草製品業55.08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16.73億元,比上年增長17.2%;醫藥製造業8.25億元,比上年增長9.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68.21億元,比上年增長18.9%;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23.76億元,比上年增長20.9%;紡織業3.97億元,比上年下降9.4%;煤炭開採和洗選業12.11億元,比上年下降2.3%。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17.7億元,比上年增長8.1%;實現利潤153.63億元,比上年增長11.7 %;實現利稅240.6億元,比上年增長9.7%。

第三產業

2013年新鄭市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7.73億元,比上年增長29.0%;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8.27億元,增長8.1%。新鄭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6.2% 。完成銷售(營業)總額250.4億元,比上年增長59.2% ,其中:批發業100.7億元,增長193.8%;零售業125.3億元,增長21.4%;住宿業1.1億元,增長22.4%;餐飲業23.3億元,增長23.0%。

截止2012年底,全市新建鄉級商業中心一家,村級直營店10家。「萬村千鄉」農家店及直營店已覆蓋全市15個鄉鎮、街道辦事處,村級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全年招商引資項目78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1.8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引進域外境內資金70.89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實際利用外資1.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4%;出口總值358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9.9%。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新鄭市擁有以中原工學院、河南工程學院、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鄭州西亞斯國際學院、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為代表的大中專院校19所,常年在校師生達15萬人,是河南省擁有大學數量最多的縣級市。其中,有14所高校聚集於新鄭市龍湖鎮,形成了河南省重要的科技教育培訓基地,被稱為「新鄭大學城」。新鄭市境內有本科院校5所,大專院校4所,中等職業院校5所,分別為:中原工學院(本科),河南工程學院(本科),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本科),鄭州西亞斯國際學院(本科),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本科),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鄭州工業安全職業學院,河南職工醫學院,河南檢察職業學院,鄭州煤炭高級技工學校,河南法官學院,河南機電職業學院,鄭州理工職業學院,河南機電學校,河南新華電腦學院,河南虎美玲藝術學校,鄭州機械電子學校;鄭州中澳學校。擁有11家培訓機構,分別是:交通銀行鄭州培訓中心,河南法官學院,河南紀檢監察宣教基地,河南檢察職業學院,河南衛生職工培訓中心 ,中央團校河南培訓基地等培訓基地。

著名高校

中原工學院、河南工程學院、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鄭州西亞斯國際學院、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鄭州工業安全職業學院、河南職工醫學院、河南檢察職業學院、鄭州煤炭高級技工學校、河南法官學院、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河南機電職業學院、鄭州理工職業學院。

城鄉建設

2014年10月,其中高標準公路建設、產業集聚區建設、新型社區建設、大項目建設等已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效支撐。同時,該市憑藉緊鄰鄭州都市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優勢,提出「融入大鄭州、融入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承接鄭州產業輻射」的「雙融入、雙承接」發展戰略,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加快大項目引入,使轄區經濟實現高速發展。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新鄭市注重在「金融創新率先突破、以人為本增進和諧、三個互動實現持續、文明生態留住鄉愁」四個方面努力,做好融資、土地、產城、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工作,落腳點在城市建設一定要為宜居興業服務。

獲得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後,新鄭市根據上級要求迅速行動,對未來三年作出規劃和部署,建立起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體制機制,加速存量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完成農村配套改革,繼續推進城鄉一體化,全面啟動智慧城市建設。

醫療衛生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交通運輸

新鄭市的幹線公路、縣鄉公路及通村公路建設得到了迅猛發展,公路面貌明顯改觀,路網服務水平大幅提高,交通區位優勢顯著增強,已形成了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輻射全市、聯結周邊省、市的公路網,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等國家重要交通幹線縱貫全境,南水北調、西氣東輸、鄭州環城高速、鄭堯高速等國家、省、鄭州市的重點工程穿境而過。新鄭處於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黃金十字路口」上,周圍百公里範圍有鄭州、開封、許昌、洛陽、新鄉等大中城市,從新鄭30分鐘可到省會鄭州,3小時即到河北省會石家莊。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

1997年,中原地區最大的航空港——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在新鄭建成通航,它位於鄭州市東南方向,距鄭州市區直線距離15公里,距新鄭市區直線距離20公里,是沿海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結合部分,因此是中國重要的幹線機場及空中交通樞紐。新鄭國際機場服務配套設施功能齊備,設有海關、口岸辦、商檢等可提供進出境客貨服務,機場地區設有星級酒店五家,有中行、農行、建設和廣發行等四家金融機構進駐區域開展業務,機場候機大廳各項服務齊全,可滿足顧客需求。已開闢航線70多條,通達全國54個省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和重要旅遊城市,並開通有俄羅斯、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不定期包機和香港、澳門的定期包機航線,形成了中原一流、全國獨特的集公路、鐵路、航空為一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是中部地區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主要匯集地。

旅遊資源

黃帝故里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該景區位於新鄭市區軒轅路,漢代建祠,明朝隆慶四年(1570年)修葺,於祠前建軒轅橋,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鄭縣令許朝柱於祠前立「軒轅故里」碑。該景區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突出了尋根拜祖主題,從北至南依次為拜祖區、故里祠區、廣場區三大區域。拜祖區有軒轅丘、黃帝紀念館、黃帝像、中華文明聖火台、文化長廊、拜祖廣場等景觀;故里祠區有黃帝故里祠,祠中供奉有軒轅黃帝及黃帝妃嫘祖、嫫母塑像,祠前有軒轅橋、青石坊、指南車、日晷、漢闕;廣場區設中華姓氏廣場,其中有鐫刻3000多個姓氏的中華姓氏牆和黃帝寶鼎壇等景觀。黃帝故里景區先後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標準化示範單位、鄭州市十大旅遊景區、河南省「三點一線」的重要旅遊景點,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心靈故鄉、尋根拜祖的民族聖地。

嫘祖故里

農曆六月初六是黃帝和嫘祖結婚紀念日,為緬懷嫘祖功德,2012年7月第十二屆嫘祖文化節恭拜嫘祖儀式在河南新鄭始祖山頂嫘祖宮前舉行。

為深切緬懷嫘祖的洪恩浩德,進一步宣傳、保護和豐富嫘祖文化,新鄭自2001年開始於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舉辦嫘祖文化節,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十二屆。嫘祖文化節的舉辦,將會讓更多的海內外華人華僑了解嫘祖、走進嫘祖、敬仰嫘祖,並參與到祭拜中華民族的共同母親——嫘祖中來。

裴李崗遺址

裴李崗遺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新村鎮裴李崗村西地,雙洎河(即《詩經》里提到的洧水)由北向南經遺址的西邊流過,然後緊靠遺址南部又向東流,在這裡形成了一個河灣,遺址就在河灣中部的崗地上。高出地面3—4米,高出河床約25米。遺址東西長,南北窄,面積約2萬多平方米。2001年6月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20世紀河南十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裴李崗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距今約8000年左右。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對河南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發現與研究是一項突破。裴李崗遺址發現的打制細石器,與更早的大崗、靈井細石器文化聯繫起來,填補了細石器文化與仰韶文化之間的一項空白。在考古編年上是無可替代的。該遺址在發掘結束後即回填,現表層為農耕地。遺址上及遺址周圍沒有任何工程,保護管理情況很好。

鄭國車馬坑

鄭國車馬坑景區位於鄭韓故城東城區西南角即市區文化路南端,總規劃面積270畝,內有有春秋墓葬3000餘座,大中型車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長寬均超過20米的特大型墓4座。這片地一旦開挖,地下的墓地之間密集度連將一頭牛的地方都沒有。已經完成,占地面積為54畝,主要內容為「已發掘的一號車馬坑展示廳、三號坑車馬坑展示廳、鄭公中字型大墓、鄭國大夫墓部分大中型墓葬馬坑地上展示區、眺望台、休閒廣場、廊架及反映東周時期文化特色的景牆。其中,1號車馬坑於2001年4月發掘,內葬多種豪華實用車輛20輛和許多馬骨;鄭公墓和鄭大夫墓仍在發掘之中。

新鄭博物館

新鄭博物館位於新鄭市區黃帝故里西側300米處,占地8091平方米,建築面積2138平方米,總投資250萬元,是河南省縣(市)級規模最大、館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館。199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的主樓坐北向南,為兩層歇山式仿古建築,長43.2米,寬16米,高16米。主體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屋頂上層兩坡,下部四坡,全部用琉璃瓦勾徹,金碧輝煌,雄偉壯觀。主樓二層為「溱洧之光」新鄭歷史文物展。主要展品有:全國最長的50萬年前的納瑪象牙化石,8000年前裴李崗文化時期的石磨盤、石磨棒,雙耳園底紅陶壺,單孔玉鏟,商代的素麵銅爵,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玉器、瓷器及銅鏡,春秋時期的24件編鐘、九鼎九鬲禮器以及漢、唐、宋、明、清時期的文物精品,展示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8000年的文化發展史。

鄭韓故城

鄭韓故城位於今新鄭市區周圍,雙洎河(古洧水)與黃水河(古溱水)交匯處。平面呈不規則三角形。城垣周長20公里,城內面積16平方公里,城牆用五花土分層夯築而成,基寬40—60米,高15—18米。北牆外側有數處馬面建築,是全國最早的新型城牆防禦設施。1997年,中行鄭國祭祀遺址發掘出土348件青銅禮樂器和45座殉馬坑,震驚世人,榮獲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鄭韓故城的布局體現了當時東周列國都城的典型模式,交通便利,商業發達,是當時天下名都;是世界上同一時期保存最完整、城牆最高、面積最大的古城。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二十世紀全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黃帝古棗園

黃帝古棗園位於新鄭市孟莊鎮栗元史村西南方,面積約680多畝,相傳為軒轅黃帝帶領群臣栽植棗樹的地方。至今仍有樹齡在500年以上棗樹有568棵,均系明朝初年栽培。其中一株胸圍3.1米,樹齡600多年,且枝葉茂盛,碩果纍纍,被國家林業部專家測定為全國最古老的棗樹,人稱「棗樹王」,並稱這樣的古樹園在國內實屬罕見。被列入保護的還有「棗樹二王」、「八仙樹」、「將軍樹」、「合歡樹」、「公主傘」、「二仙亭」、「黃帝觀棗台」等景點。

著名人物

黃帝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循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

炎帝

所謂神農,是炎帝神農合一的簡稱。「神農」之所以始終存在於不同傳說的「三皇」之中,並非僅僅因為他發明了「烈山澤而焚之」的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法,炎帝神農對中華遠古文明的貢獻是多方面的。

子產

(公元前582年?-公元前522年)名僑,字子產。河南新鄭人,子產沒有著述傳世,他的言行事跡,主要載於《左傳》、《史記》等書。子產對後世法學最重要的貢獻莫過於鑄刑書,公布成文法。 公元前536年,子產為適應新的封建制和維護統治秩序的需要,在改革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的基礎上,開始鑄刑書。

公孫子都

周朝末年,春秋時期鄭國(今河南鄭州新鄭)人,原名公孫閼(yān)本姓為姬,與周王同宗,字子都,是鄭國的宗族子弟(鄭國貴族)。為鄭國公族大夫,春秋第一美男,武藝高超,相貌英俊。公孫閼後人以王父字為氏,稱為都(dū)姓。

鄧析

(公元前545年-公元前501年),河南新鄭人。子產執政時曾任鄭國大夫,是一位具有法家思想萌芽的政治家與思想家。《荀子·非十二子》談到:鄧析「不法先王,不是禮義。」他反對將先王作為自己效法的榜樣,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反對禮治的思想家。

申不害

(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37年),戰國初期法學代表人物之一。申不害少年從學黃老(黃帝、李耳),以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並且可以互相轉化,如「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等。主張國君依法治國,實行嚴刑峻罰,以術駕御群臣,操生殺之權。

韓非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國末期韓國(河南新鄭)人,出身於貴族世家。他和秦始皇的宰相李斯都是荀況的學生,是秦王朝統一全國前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鄭國

戰國末韓國(新鄭)人。韓國水工(官名)。當時韓國為阻止秦國東伐消滅各國,遣鄭國赴秦,遊說秦王政(即後來的秦始皇),倡言鑿渠溉田,圖謀削弱秦國國力,使其無力征伐。秦采鄭國建議,命其開鑿引涇渠道。

張良

(?-公元前186年)留侯張良,字子房,戰國末期韓都(新鄭)人。他的先人是韓國人。祖父開地,做過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親平,做過釐王、悼惠王的相。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生於鄭州新鄭,自幼聰慧,5、6歲學作詩,9歲熟悉聲韻。15、16歲時,立志應進士舉,刻苦讀書,口舌成瘡,手肘成胝。29歲,進士及第。又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誡

李誡(約公元1060年-約1110年)字明仲,北宋鄭州管城縣(今河南省新鄭縣)人。生年不詳,卒於宋徽宗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大約只活了四十多歲。

許衡

許衡(公元1209-1282)中國元代哲學家。字仲平﹐學者稱魯齋先生﹐河南新鄭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焦作)人。生於金朝,幼受章句之學。蒙古滅金後,應試中選,占籍為儒。許衡34歲時,始得程頤的《伊川易傳》﹑朱熹的《四書集注》,傾心研讀,視為「進德之基」,由此崇信程朱理學。

高拱

高拱(公元1512年-1578年)明嘉靖﹑隆慶時大臣。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人。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選庶吉士,逾年授翰林院編修。三十一年八月為裕王(即穆宗朱載垕)侍講,侍裕邸九年,累遷侍講學士,拜太常寺卿﹑掌國子監祭酒,四十一年擢禮部左侍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