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月報
《新華月報》是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刊物,1949年11月,創刊號問世。1950年年12月,《新華月報》改由新成立的人民出版社主辦。從1979年起,為適應讀者需要,《新華月報》分別出版了文獻版和文摘版。文摘版後改作《新華文摘》,文獻版則成為後來的"純"文獻的時政、綜合性的《新華月報》。
2017年第22期《新華月報》組織推出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特刊」[1]。
目錄
創刊號
1949年11月15日的《新華月報》創刊號,封面以五星國旗為底,大紅喜慶,主題畫面是毛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致開幕詞照片,上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 粗黑大字,右邊是毛主席題寫的《新華月報》大字刊名,內頁首先是毛主席肖像,緊接着是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像、周總理、林伯渠秘書長、沈鈞儒院長、羅榮桓檢察長像(4幅),胡愈之撰寫的《人民新歷史的開端》代發刊詞,強調了《新華月報》的任務是「記錄新中國人民的歷史」。另外還分別開闢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專欄、《新中國誕生了!》專欄,刊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等重要開國文獻與文章200多篇,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畫刊》則刊出了40幅開國照片,以及《為人民政協而歌》詩5篇。
發展歷程
作為國家863計劃的中國數字圖書館示範工程超星數字圖書館收藏收存了《嚮導》、《紅色中華》、《新華月報》等28種各個歷史革命時期創辦的重要經典刊物,這些刊物真實反映了中國共產黨80年輝煌而生動的歷史。隨着時光的流逝,這28種刊物大多已停辦或更名,與新中國同齡且延續至今的只有《新華月報》。《新華月報》的歷久彌新,與其不斷的隨着時代發展變化而進行的改版創新不無關係。
任重道遠
根據首屆編委對於《新華月報》的定位,創刊後的《新華月報》稿件選自中央及地方報刊上公開發表的材料,包括黨和國家政策文件、政令法規、領導人講話和文章及中央主要報刊的重要言論、有關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外交領域及國際上重大事件的報道。由於這份刊物內容權威、選材準確、采編及時、查閱方便,再加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報刊品種較少的情況下,它作為一份政治文獻資料的綜合月刊格外受人關注。出版發行後受到各界歡迎,黨政軍領導機關、學校和科研機構、各地圖書館及檔案館和基層企業事業單位及個人紛紛訂閱,刊物本身也得到領導機關、中央各部門和廣大讀者的關心支持。
花開兩朵
隨着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國內外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隨着時代的開放和外來信息的不斷湧入,同時也為了適應讀者需求的變化,《新華月報》意識到需載入的時政文獻和學術文章益增,做出變革勢在必行,於是, 1979年《新華月報》在時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范用同志主持下進行改版,分別出版文獻版和文摘版。其中,《新華月報(文摘版)》在出版兩年後改為《新華文摘》單獨出版,《新華文摘》在創辦伊始就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受到讀者的好評。於而《新華月報》也由此成為純文獻的綜合性刊物,繼續秉承創辦以來的原則,肩負着刊載黨和國家重要文獻和國內外重大事件報道的使命,繼續記錄着新中國人民的歷史。
精益求精
2006年,為進一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與時俱進,傳承創新,《新華月報》由月刊改版為上、下半月刊[2]。上半月刊(天下)注重對時政、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觀察與解讀,集合各媒體權威資訊和觀點,進行透視、立體、全景式的報道。下半月刊(記錄)將在秉承《新華月報》持重、縝密和公信力的傳統,忠實記錄重大事件、政策法規和區域發展為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精選精編,編輯出版為具有收藏價值的時政資料大全。改版後的《新華月報》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肯定,並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認定為公務員「培訓輔導首選參考讀本」。
視頻
新華月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新華月報》推出黨的十九大特刊,新華網,2017-11-22
- ↑ 《新華月報》、《中國作家》2006年將"變臉", 人民網,200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