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松之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東晉、劉宋時期官員、史學家,為《三國志注》的作者,與其子裴駰、曾孫裴子野「史學三裴」之稱。
- 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東裴氏,八歲熟知《論語》《毛詩》,初仕東晉,歷任殿中將軍、員外散騎侍郎、故鄣縣令、尚書祠部郎、司州主簿、治中從事史、宋國世子洗馬。
- 劉宋代晉後,歷任零陵內史、國子博士、冗從僕射、中書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封西鄉侯。
- 元嘉十四年(427年),裴松之以南琅琊太守一職致仕,但又被朝廷任命為中散大夫,後又提升為太中大夫。
-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裴松之辭世,終年八十歲。
- 裴松之的著作,除了《三國志注》外,另據《隋書·經籍志》記載,還有《裴氏家傳》四卷、《集注喪服經傳》一卷、《裴松之集》十三卷。此外,《文苑英華》卷七五四,又講他還寫過《宋元嘉起居注》六十卷。 [1]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出仕晉朝
裴松之八歲時就通曉了《論語》《毛詩》。他博覽古書,立身處世簡樸。 [2]
- 晉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年),20歲的裴松之擔任殿中將軍。
- 晉安帝隆安二年(398年),裴松之的舅舅、豫州刺史庾楷聯合兗青二州刺史王恭等攻打建康。兵敗,庾楷投奔夏口的桓玄。庾楷推薦裴松之擔任新野太守,裴松之考慮風險過大而未去。不久,軍閥火併,庾楷死於桓玄之手。裴松之免去了一場殺身之禍。不久出任員外散騎侍郎。
- 義熙初年(405年),裴松之作了吳興故鄣縣令,因為政績顯著,被調入京城作尚書祠部郎。在任期間,他認為民間私立的碑銘多與事實不符,由此上書朝廷分析危害,朝廷贊同,於是禁止了這種行為。 [3]
顯貴於時
- 義熙十二年(416年),太尉劉裕(即後來的宋武帝)率軍北伐,兼任司州刺史,讓裴松之作了州主簿,後又調裴松之為治中從事史。攻克洛陽後,劉裕說:「裴松之是朝廷人才,不應該長久主持邊務,現召他為世子洗馬,與殷景仁相同,可派人去告訴他。」在商議建立五廟的時候,裴松之認為妃子臧氏的廟樂也應該與其他四廟相同。此後,裴松之被任命為零陵內史,隨後又轉任國子博士。
- 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司徒徐羨之等人被誅殺,文帝派遣特使,巡行天下,裴松之奉命出使湘州。自湘州歸來,他將所探詢的吏政民情,歸納為二十四項條款上奏,議論者都稱讚他。不久,裴松之升任中書侍郎和司、冀兩州的大中正。文帝叫他註解陳壽的《三國志》,裴松之把傳記聚集在一起,增加了許多新奇的內容,完成後奉給文帝。文帝看後很高興,說:「這是不朽之作啊。」
- 後來裴松之出京任永嘉太守,他關愛百姓,使官民相處得頗為融洽。後又入補通直散騎常侍,仍兼任司、冀兩州的大中正。不久又出任南琅琊太守。[4]
任內去世
- 元嘉十四年(427年),裴松之辭官致仕,但卻被朝廷任命為中散大夫,不久任國子博士,又提升為太中大夫,仍任國子博士,並接替何承天撰寫國史,但他還沒有來得及寫,就在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去世了,享年八十歲。 [5]
人物功績
政治:東晉承漢魏余弊,社會風氣浮華奢靡,以夸富斗侈為尚,官僚地主之家私立碑銘的現象非常普遍,都以此誇耀自家功績,每每標榜身世,高其門第,浮偽失實。裴松之對這種現象頗為不滿,他上書朝廷,建議嚴加限制。他建議,經社會公議認可後,方可勒石立碑。此建議被採納,從此一概禁絕私家立碑,對當時的不正之風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6]
史學:南朝宋代,裴松之接到宋文帝的御旨,要他為《三國志》充實史實,也就是「注」。為《三國志》作「注」,裴松之除了訪問遺址,考證三國一些事件發生的經過,聽年長者之回憶;另一方面他對所記載的地名、人物、事件一一查書考證。 [7]
人物評價
- 《宋書》:博覽墳籍,立身簡素。 [8]
- 劉裕:裴松之廊廟之才。 [8]
- 劉知幾:①次有好事之子,思廣異聞,而才短力微,不能自達,庶憑驥尾,千里絕群,遂乃掇眾史之異辭,補前書之所闕。若裴松之《三國志》。 [9]②少期集注《國志》,以廣承祚所遺,而喜聚異同,不加刊定,恣其擊難,坐長煩蕪。觀其書成表獻,自此蜜蜂兼采,但甘苦不分,難以味同萍實者矣。 [10]
- 李慈銘:裴松之注博採異聞,而多所折衷,在諸史注中為最善,注家亦絕少此體。 [11]
- 家繆鉞:裴注搜采廣博,多存異書,考證辨析,也相當精確。[11]
-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四》:松之在元嘉時承詔為之注,鳩集傳記,增廣異聞。大抵本書固率略,而注又繁蕪。[10]
-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十三》:裴松之注《三國》也,劉孝標之注《世說》也,偏記雜談,旁收博採,迨今藉以傳焉。非直有功二氏,亦大有造諸家乎 ! 若其綜核精嚴,繳駁平允,允哉史之忠臣,古之益友也。[10]
- 侯康《三國志補註續·自敘》:陳承祚《三國志》,世稱良史,裴《注》尤博贍可觀。[10]
人物爭議
關於裴松之的生卒年存在爭議:
史料記載
- 《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四》 [8]
參考資料
- ↑ 裴松之 .國學網.2013-04-16
- ↑ 《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四》:松之年八歲,學通《論語》、《毛詩》。博覽墳籍,立身簡素。
- ↑ 《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四》: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實,上表陳之,由是並斷。
- ↑ 《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四》:出為永嘉太守,勤恤百姓,吏民便之。入補通直為常侍,復領二州大中正。尋出為南琅邪太守。
- ↑ 《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四》:十四年致仕,拜中散大夫,尋領國子博士。進太中大夫,博士如故。續何承天國史,未及撰述,二十八年,卒,時年八十。
- ↑ 潘曉玲著 .陳壽: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2017年:第79-80頁
- ↑ 裴松之之注 .新民晚報數字報.2020-07-12
- ↑ 8.0 8.1 8.2 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四◎鄭鮮之 裴松之 何承天 .國學導航.2020-07-11
- ↑ 張智強, 趙天一. 試論《三國志》裴松之注「鑿空語怪」的文學意義[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1):143-146.
- ↑ 10.0 10.1 10.2 10.3 [張榮和. 論《三國志注》之「嗜奇愛博」[D]. 曲阜師範大學, 2004.第2-3頁.]
- ↑ 11.0 11.1 陳健梅, 伍野春. 裴松之及其《三國志注》研究述評[J]. 中國史研究動態, 2004, (2):2-6.
- ↑ 12.0 12.1 陳健梅. 裴松之生卒年考[J]. 中國史研究, 2001, (2):53.
- ↑ 陳建梅. 裴松之年譜[D]. 復旦大學.2000.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