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
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USS Ticonderoga CV-14)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1] 的六号舰,在非官方上亦是长舰体艾塞克斯级的首舰。她是美军第四艘以提康德罗加为名的军舰,以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民兵攻占提康德罗加堡。
提康德罗加号在1943年开始建造,舰名原为汉考克(Hancock),但在动工两个月后与CV-19调换舰名,更名为提康德罗加。1944年提康德罗加号服役,开始参与太平洋战争。战后提康德罗加号退役停放,在韩战时期进行SCB-27C现代化改建,并在期间重编为攻击航母(CVA-14)。改建完成后提康德罗加号重返现役,其时韩战已经停火。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再进行SCB-125改建,增设斜角飞行甲板,然后转到太平洋舰队服役。
北部湾事件发生后,提康德罗加号与星座号率先派飞机空袭越南,为美军全面介入越战拉开序幕。接著提康德罗加号在越战执行攻击任务,直到1969年重编为反潜航母为止(舷号改为CVS-14)。此后提康德罗加号虽曾到西太平洋巡航,但再未参战。退役前夕,提康德罗加号参与最后两次太阳神计画,回收了太阳神16号及太阳神17号指挥舱。
提康德罗加号在1973年退役除籍,最终在1974年出售拆解。
目录
建造与早年服役
提康德罗加号在1943年3月1日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建造,其时舰名仍为汉考克,舷号为CV-14。三日后,美国海军部批准艾塞克斯级的改良建造方案,将舰艏及舰艉的飞行甲板缩短,并建造剪型舰艏,以增设两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提康德罗加号即时采用新设计建造。由于剪型舰艏令舰体增长,故新设计亦有称为长舰体艾塞克斯级;或称为提康德罗加级(新设计舰以提康德罗加号的舷号最小)。5月1日,海军将CV-14更名为提康德罗加,而汉考克则改为命名CV-19。1944年2月7日,提康德罗加号下水,于5月8日正式服役。
服役后提康德罗加号在诺福克海军基地整装,并在稍后搭载第80航空联队。6月26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西印度群岛试航训练,途经西班牙港,在7月22日返抵诺福克。
8月30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太平洋,在9月4日横越巴拿马运河,于13日抵达圣地牙哥海军基地,并搭载额外军资。19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珍珠港,在26日抵达卸载。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在近海演习,并测试在海上补给航空炸弹。10月18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珍珠港,途经埃尼威托克,于29日抵达乌利西环礁。雷伊泰湾海战在不久前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雷伊泰岛与吕宋
10月30日,老约翰·席德尼·麦凯恩中将接替马克·密兹契中将,指挥第38特遣舰队(第三舰队的快速航空母舰舰队);提康德罗加号加入费德烈·薛曼少将指挥的第三分队,同行舰有旗舰艾塞克斯号、兰利号及圣哈辛托号。
11月2日,提康德罗加号的第三分队与第一分队离开乌利西,前往雷伊泰,以进一步削弱日军空中力量,并接替受神风特攻队重创的第四分队。次日第三分队被日军潜艇攻击,雷诺号受到重创,而要折返乌利西;但提康德罗加号等未有损伤,继续前往菲律宾,并在5日于波利略外海与第二分队会合。
三支分队会合后,分别攻击仁牙因湾、北锡布延海及马尼拉湾三地的日军机场及补给舰只,击沉了那智号,并摧毁地面多架飞机。下午舰队旗舰列星顿号被自杀飞机击中,多人死伤,麦凯恩被迫将旗舰由列星顿号转至胡蜂号;而列星顿号在抢修后继续作战。6日舰队再次空袭三地,在傍晚到外海补油。当晚第二分队与受创的列星顿号返回乌利西休整修理,并由第四分队接替;而麦凯恩则乘胡蜂号到关岛搭载新联队,由薛曼在艾塞克斯号上暂时指挥舰队,直至13日。8日舰队回避台风,于9日暂时到关岛海域。
此时日军步兵多次乘运输舰增援欧墨克市(Ormac),舰队于10日取消补油,赶回菲律宾轰炸运输舰,并先后击沉了滨波号、长波号、岛风号、若月号及所有运输舰。13及14日,提康德罗加号等集中攻击日军舰只,以阻止日军增援,又击沉了木曽号、曙号、秋霜号、冲波号、初春号及十多艘运输舰,并击伤潮号,摧毁地面多架飞机。15日提康德罗加号与第三分队返回乌利西休整,于17日抵达,其作战位置由第二分队接替;同日麦凯恩改以第二分队的汉考克号为舰队旗舰。
22日提康德罗加号等离港,再次前往空袭菲律宾,并接替第一分队。25日各艘航空母舰轰炸吕宋等地的日军舰只;提康德罗加号击沉了熊野号;艾塞克斯号与兰利号则击沉了多艘运输舰。日军再次以自杀飞机还击,并先后击伤艾塞克斯号、无畏号、汉考克号及卡伯特号;其中无畏号更要返国修理。此时麦克阿瑟将民都洛登陆行动推迟到12月15日,故第三分队在12月3日返抵乌利西修理休整。
12月11日,提康德罗加号等离开乌利西,前往吕宋。提康德罗加号仍留在薛曼指挥的第三分队,同行舰有旗舰艾塞克斯号、兰利号及圣哈辛托号。12日至16日,舰队集中派战机封锁日军机场,保护美军登陆舰免受攻击。日军升空的飞机多被拦截及击落。
海尔赛台风
17日舰队在外海补油,但海面刮起强风,海面波涛汹涌,令舰队作业困难,无法补油。恶劣天气由舰队以东的热带扰动引起;该热带扰动在乌利西以北形成,向西北偏西移动,并快速增强,亦即后来的台风眼镜蛇。由于海浪走向与冬季的东北风一致,小威廉·海尔赛并未察觉台风迫近。
18日海面风浪加剧,但舰队的天气预报仍然错误,且气压于日出前一直稳定,海面亦继续吹北风,故海尔赛命舰队再次补油。此时风浪开始使舰只脱队;各舰汇报的天气资料迥异,又造成更多混乱。上午10时,气压开始急降,风向同时呈逆时针,海面翻起巨浪;胡蜂号的雷达甚至拍到风眼,台风显然就在附近。海尔赛即时命舰队往西南回避;然而脱队及较慢军舰已无法脱离,甚至有驱逐舰通过风眼。最终美军三艘驱逐舰沉没;蒙特利号及科本斯号机库起火,其中前者更要撤返珍珠港维修;相对之下,提康德罗加号等大型舰只损伤轻微,仅入水过多。
傍晚4时,舰队终于驶出风暴。6时天气转为明朗,舰队开始搜救落海官兵。其时海尔赛尚未得悉有驱逐舰沉没,直到次日凌晨方得知三艘驱逐舰失去联络。搜救后舰队撤返乌利西,于24日抵达。28日尼米兹批准舰队在美军登陆仁牙因湾后,进入南海。
12月30日,舰队离开乌利西,并先后于1945年1月3日及4日空袭台湾及吕宋的日军机场,却因天气恶劣,效果不彰。7日舰队集中攻击吕宋,再受恶劣天气阻碍。9日美军开始登陆仁牙因湾,几乎没有遭遇抵抗;而舰队则往北空袭台湾及琉球群岛,但恶劣天气仍旧困扰舰队,无法有效攻击。
南中国海
1月10日,提康德罗加号等快速航空母舰穿过巴士海峡,前往空袭法属印度支那的日军补给。海尔赛认为伊势号、日向号及部分日军战舰,在雷伊泰湾海战后撤到越南,故先攻击金兰湾。
12日舰队抵达越南外海。凌晨3时30分,第五分队的夜战航空母舰先派飞机侦察。早上6时40分,战舰及巡洋舰等往炮轰金兰湾的战舰。到7时30分,第一、二及三分队的航空母舰开始派飞机空袭。整日舰队出击数达1,465架次,部分飞机更沿海岸搜索目标轰炸,攻击范围遍布越南南部。提康德罗加号的第三分队,分别空袭了归仁及西贡,并击沉了香椎号、两艘护航驱逐舰、九艘满载的运输舰及一艘油船;被日军俘虏的法国巡洋舰{拉莫特-皮凯号巡洋舰亦在金兰湾被击沉。最终美军共击沉45艘日军军舰及商船,并摧毁多艘油船。由于港内没有日军战舰,美军的炮舰在早上8时已经撤返。晚间舰队撤往东面补油,并回避台风。海面大浪使舰队到14日才完成补油。
15日上午舰队空袭了高雄及左营港,并击沉了旗风号及松号。低能见度使空袭成效欠佳。下午舰队再次西进,并于16日空袭了香港、广州及海南。恶劣天气及密集防空火炮虽令空袭多有阻滞,但美军仍击沉多艘运输舰。17日东北季候风加强,迫使舰队撤回吕宋西面海域补油,然后再次空袭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