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志現象1980第一輯第二輯
《影像志現象1980第一輯第二輯》內容簡介:上個世紀80年代開啟了把「人」字大寫的時代,它釋放了國家的生產力和民間的力量,使中國人在這十年中第一次開始有了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80年代其實也是一個衝突的年代。中國與西方,傳統於現在,個人與體制,主流與禁忌……所有這些矛盾的組合,把80年代變成一個激烈的戰場和瘋長的草原,鑄造成前所未有的不斷突破禁區的時代。在80年代這樣一個大時代里,貫穿所有衝突的一條主線,無疑是對於自我個體價值的確認。於是,「80年代的新一輩」出現了,風雲人物層出不窮。他們或者成為大力弘揚的英雄模範,或者成為時代偶像。
目錄
分集劇情
《現象1980》 第一輯 第4集 青春背影
1979年10月,由張仃、袁運生、袁運甫等藝術家共同創作的首都機場壁畫宣告完成。其中,袁運生創作的《潑水節-生命的讚歌》中大膽繪入3個沐浴的傣家女裸體,海外媒體稱,「中國在公共場所的牆壁上出現了女人體,預示了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開放。」而壁畫隨後面臨的竟是十年被遮擋的命運,尋訪壁畫背後的故事。
《現象1980》 第一輯 第5集 壁畫背後
在人們的記憶中,汪國真的名字是和青春聯繫在一起的。他的詩曾被千萬少男少女誦讀,他是80年代的流行符號,他的風靡成為一種現象。今天,這個名字已有些遙遠,通過《青春背影》,讓我們再去尋找記憶中那段詩歌的美好時光。
《現象1980》 第一輯 第6集 風起張薔
80年代中期,隨着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大,流行音樂滲透進人們的生活,成為這一時期中國人主要的娛樂方式,流行歌手應運而生。十六歲踏足歌壇,頂着一頭像鳥窩似的爆炸頭,「劈」着嗓子翻唱了無數境外流行歌曲的張薔,憑藉超過千萬的專輯銷量,成為早期中國流行樂壇的代表人物。
紀錄片流派
紀錄片美學觀的奠基者:維爾托夫、弗拉哈迪。其中維爾托夫開創了「電影眼睛派[2]」,提倡鏡頭如同人眼一樣「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50年代的紀錄電影運動:五十年代末開始的紀錄電影創作潮流實際上由兩大紀錄電影運動組成,他們分別是法國導演讓·盧什(《夏日紀事》 1961年)為代表的「真實電影」運動以及由美國梅索斯兄弟(《推銷員》 1969年)代表的「直接電影」運動。真實電影為參與式電影,允許導演介入到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煽動其中一些劇情的發展。直接電影為觀察式電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採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向[3]。
視頻
影像志現象1980第一輯第二輯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紀錄片基礎知識,住哪兒網
- ↑ 被稱為電影眼睛派創始人的是,有途網,2020-05-19
- ↑ 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 ,搜狐, 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