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龍屬
建昌龍屬(學名:Jianchangosaurus)是一屬鐮刀龍類恐龍,生存於距今約1.26億年前白堊紀早期的中國。
模式標本發現於遼寧省的義縣組,是一副幾乎完整的幼體骨骼,只缺少尾巴的末端。建昌龍是一種體型小、體重較輕、兩足、地面生活的食草動物,估計可以長到2m長,臀部高約1m。
目錄
發現與命名
模式標本41HIII-0308A發現於遼寧省西部的建昌縣義縣組,河南省地質博物館購買了該標本,並在準備過程中將錯位的骨骼重新復位。模式種是義縣建昌龍(Jianchangosaurus yixianensis),屬名意為「建昌縣的蜥蜴」(來源於中國遼寧省的一個縣的名字,即化石發現地;希臘語單詞「sauros」(σαυρος)意為「蜥蜴」)。種名是指義縣組;拉丁語後綴「-ensis」意為「來源於……的」。該屬由蒲含勇、小林快次、呂君昌、徐莉、吳炎華、常華麗、張紀明以及賈松海於2013年命名。[1]
敘述
建昌龍的模式標本41HIII-0308A是一具幾乎完整的幼年恐龍骨骼,只缺少尾巴的末端部分。建昌龍估計臀高1m,長約2m。格雷戈里·保羅估計模式標本個體重量約為{20|kg。
該屬有五塊骶椎,這種情況與其他基礎鐮刀龍類相似。肱骨長158.5mm,比肩胛骨短約7%。尺骨的長度為12.43cm,是肱骨的78%——這接近於在基礎鐮刀龍類鑄鐮龍的身體結構中觀察到的比例(77%)。恥骨比坐骨長20%,向前方突出,沒有「後腰型」的狀況。脛骨比股骨長1.5倍,這是鐮刀龍類中已知的最大比例,與恐龍爬行習慣的發展密切相關。[2]
區別解剖特徵
根據蒲含勇等人2013年的研究,建昌龍可以根據27顆緊密排列的上頜牙齒來區分;眶前窗的背緣由上頜骨、鼻骨和淚骨構成,但大部分邊界由鼻骨形成;眶前窗邊緣沒有顴骨;一個較短的間隙存在於齒骨前端;齒骨上的牙齒有凹的唇面和凸的舌面(除了六顆前牙外,所有的牙齒都有這種情況);在前背椎骨中缺乏突出的隆起;前尾端中央有一個橢圓形的橫截面,關節面高而寬;手爪骨稍微彎曲,其屈肌結節位於關節面的腹側;髂骨淺而細長;圍繞杯足窩的脊與髖臼緣匯合;恥骨領之間有廣泛的接觸。
顱骨與齒列
顱骨保存良好,幾乎完整,只缺少腹側淚骨、後頸顴骨、眶後骨、方軛骨和上隅骨。建昌龍有27顆上頜牙齒和大約25至28顆齒骨牙齒。然而,研究人員觀察到,在上頜前部是沒有牙齒的,他們假設它的上頜前部被喙覆蓋。前頜骨側面頰緣有一系列的孔,這也支持了這一點。相比之下,在大多數現代鳥類中,喙持續生長並脫落,在某些物種中,其顏色隨季節而變化。[3]
下顎前部向下翻轉,與上顎上的喙相配合,起到採摘食物的作用。頭骨長23cm,比股骨長10%,這是北票龍所不具備的條件。該屬顱骨的衍生特徵強烈暗示了它對食草的適應性。
建昌龍有27顆上頜牙齒和大約25到28顆齒骨牙齒。牙齒上的牙冠隨着向顱骨後部發展而變小。上頜的牙齒表現出「傳統」的牙齒形態,即面向口腔外部的牙齒表面是凸面的。下顎的牙齒具有相反的形態,即面向外側的牙齒表面是凹的。蒲含勇等人2013年指出,這種牙齒形態很可能在進食時使咬合力最大化,以切割植物材料的纖維,類似於鳥腳類和角龍類。
羽毛印痕
在化石中發現了一系列寬而不分枝的羽毛印痕(只有遠端可見)。根據它們的形態,這些印痕被認為是原始羽毛,與北票龍頸部發現的羽毛相似,這些羽毛是在同一地層收集的。作者指出,長而寬的絲狀羽毛(EBFF)的出現表明它們可能被用於視覺展示。
個體發育
唯一已知的建昌龍化石是一具亞成體的骨骼。支持此個體發育不成熟的形態學證據包括觀察到所有頸椎和背椎骨,以及頸椎肋骨和骶骨椎體的椎體弓軟骨結合是敞開的(即沒有融合)。肩胛骨和喙突也未融合,作者認為這可能是本屬的一個個體發育特徵,也表明它是一隻幼龍。然而,這種情況也可以在某些成年基礎鐮刀龍類身上觀察到。[4][1]
參考文獻
- ↑ 1.0 1.1 Pu, H.; Kobayashi, Y.; Lü, J.; Xu, L.; Wu, Y.; Chang, H.; Zhang, J.; Jia, S. Claessens, Leon, 編. An Unusual Basal Therizinosaur Dinosaur with an Ornithischian Dental Arrangement from Northeastern China. PLoS ONE. 2013, 8 (5): e63423. PMC 3667168. PMID 23734177. doi:10.1371/journal.pone.0063423.
- ↑ Coombs, W. P. Jr. Theoretical aspects of cursorial adaptations in dinosaurs.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1978, 53: 393–418. doi:10.1086/410790.
- ↑ Bonser, RHC; Witter, Mark S. Indentation hardness of the bill keratin of the European Starling. The Condor. 1993, 95: 736–738. doi:10.2307/1369622.
- ↑ Brochu, CA. Closure of neurocentral sutures during crocodilian ontogeny: implications for maturity assessment in fossil archosaur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1996, 16: 49–62. doi:10.1080/02724634.1996.1001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