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庫爾班江·賽買提

庫爾班江·賽買提Kurbanjan·Samat,قۇربانجان سەمەت),維吾爾族,1982年9月14日出生於新疆和田,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博學會士,中國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攝像師,自由攝影師,獨立策展人。

庫爾班江·賽買提
出生 1982年9月14日
中國新疆和田
國籍 中國
職業 自由攝影師,攝像師,獨立策展人
知名作品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庫爾班江·賽買提策劃並拍攝了《我從新疆來》圖片專題,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了不同民族、不同職業、不同年齡在內地工作生活的一百多位普通新疆人的故事,展現了當代新疆人敢於拼搏實現夢想的形象。

201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京會見了《我從新疆來》作者庫爾班江·賽買提和在京書中人物代表。

目錄

人物經歷

庫爾班江·賽買提,1982年出生在新疆和田一個普通家庭,父親14歲時就離家到內地做生意,直到有了子女,依舊常年在外奔波。父親的眼界和經歷,讓他特別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也讓庫爾班江自幼有機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

  • 1998年,14歲的庫爾班江第一次離開和田,來到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師範學校漢語言專業就讀。在學校時,他是散打比賽的第一名,並很快和漢族朋友打成一片。
  • 1999年,庫爾班江準備用自己的三千多塊錢積蓄買把吉他,結果經過攝影器材店時,卻深深地迷上了一台鳳凰D200照相機,他毫不猶豫地用這些錢換了一台照相機和兩個鏡頭。回到學校,朋友們都罵他傻,他笑笑不回答。只有他心裡知道,自己已經愛上了這個小玩意,愛上了攝影。從此進入攝影領域,開始攝影創作,關注大美天地,鍾情風景攝影。
  • 2001年,庫爾班江從博州師範學校畢業時,做玉石生意的父親與家人失去聯繫,生死未卜。為了養育弟妹、照顧家庭,庫爾班江賣過羊肉串,開過話吧,最後做起玉石生意。他樂觀、陽光、幽默,很多人都喜歡跟他打交道。儘管生活艱辛,庫爾班江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外出時總隨身帶着相機,拍攝吸引他的人文景象,因此遇到了改變他命運的人孟曉程。孟曉程、李小東夫婦是中央電視台的工作人員,在買賣玉石的交流中,孟曉程發現了庫爾班江的攝影天分和對攝影的喜愛,便邀請他一起去庫爾勒參與中國首部商業自然類紀錄片《森林之歌》之「大漠胡楊」的拍攝創作。那時,庫爾班江的父親已回到了家裡,家境好了很多,庫爾班江的攝影之夢又得以延續。[1]
  • 2005年開始正式進入紀錄片攝影領域並參與中央電視台紀錄片《森林之歌》「大漠胡楊」拍攝創作。
  • 2007年完成處女作紀錄片《喀拉古塔格日記》,並獲得「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影像節最佳紀錄片獎」「傳媒影像力首都高校影像大賽最佳紀錄片獎」「全國大學生DV有獎徵集比賽紀實類三等獎「。並且把紀錄片和「美麗和田」攝影展,展出在:中國傳媒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大學,北京舞蹈學院等高等學校。
  • 2008年參加拍攝「好運北京」奧運場館廣告拍攝,參加拍攝大型專題片「歲月山河」。這一年,庫爾班江自費在北京大鐘寺愛家收藏市場舉辦了一個關於新疆的攝影展,由於場地、時間等各種原因,影響並不太大,但他並沒有放棄。
  • 2009年赴災區拍攝紀錄片——《生者一年間》。
  • 2010年到2011年拍攝22集紀錄片中國著名的紀實攝影師「時·光」。同年接受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民族底片」人物專訪,環球旅遊頻道「DV放映廳」人物專訪。《帕米爾》雜誌、《人民日報》、《廣州日報》《國際在線》《攝影無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維吾爾語頻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你好台灣網》《新疆人民廣播電台》網站等媒體進行專訪。
  • 2011年11月,庫爾班江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成功舉辦了《崑崙之墟大美和田》攝影展,展出了180張攝影作品。反映崑崙山下和田綠洲、古絲綢之路上的大漠佛國以及叼羊、摔跤等維吾爾族民間娛樂活動和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照片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和田各族人民團結向上的精神面貌。同年,庫爾班江參與中央電視台大型紀錄片《絲路,重新開始的旅程》的拍攝,紀錄片2013年9月5日在中央台一套首播,首播當晚北京地區收視率達4%,得到了很多好評。
  • 2012年11月參加五集紀錄片《時尚圈》的拍攝,講述時尚界的台前幕後,從業者的生活態度。通過記錄時尚模特、時尚編導、時尚設計師、時尚編輯以及時尚攝影師這五種職業里的9個從業者的故事,展現他們是如何在時尚的前沿穿梭,又是如何在生活舞台中尋求自我平衡的。
  • 2012年12月,庫爾班江作為策展和攝影師參加在湖南省鳳凰縣舉辦的2012首屆中國鳳凰國際攝影雙年展,以喀什老茶館為主題,參展作品22張,讓觀眾感受到了喀什各族人民悠閒又和諧的生活氛圍。
  • 2013年,庫爾班江應邀赴印度參加紀錄片的拍攝,在20多天的拍攝時間裡,他拍下了大量印度的人文風情圖片,角度獨特,個性突出,被中國攝影家協會官網收錄並在首頁推薦長達一周。
  • 2013年10月,庫爾班江赴土耳其和美國採風,其間用相機記錄了大量風土人情和人文風景圖片,在微博和微信等網絡平台上廣為流傳。
  • 2014年3月21日,環球時報以《庫爾班江:「我從新疆來」》為題,對庫爾班江進行了報道,故事感人至深,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 2014年3月26日,紐約時報中文網對庫爾班江進行的獨家采編文章《我從新疆來》發布,該圖片專題用正確的方式向大家展現了新疆的風貌和新疆人的精神面貌,讓社會理解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性。
  • 2014年4月28日中國日報英文版特約採訪:《I am from Xinjiang》
  • 2014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舉行新書發布會,正式推出紀實圖文集《我從新疆來》。[2]

藝術成就

代表作品
《我從新疆來》講的是新疆人的經歷,講的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故事。它記錄了庫爾班江·賽買提本人和100個在內地工作和生活的新疆人。他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錫伯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達斡爾族、東鄉族、藏族;有着不同的年紀和性別;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於中國社會的各個區域和角落;工作在各行各業,有演員、主持人、企業主,有社會知名人士、企業高管、飛行員,還有創業青年、在校學生、地攤小販。相同的是他們都來自新疆,新疆是他們無法割捨的元素。新疆精神在他們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新疆給了他們鮮明的性格,給了他們獨特的經歷、非同尋常的選擇。每一個新疆人都是新疆這幅畫面上的一抹顏色,即使他們離開新疆,仍然和新疆有着千絲萬縷、割不斷抹不掉的淵源。

作品展出
在北京,平遙國際攝影節,新疆等地舉辦個人影展。攝影作品多次獲獎並在《中國攝影家》《攝影世界》《數碼攝影》《中國攝影》《大學生》《帕米爾》《新疆畫報》《新疆日報》《新疆青年雜誌》《中華遺產》《中國西部》《民族文學》《民族畫報》《南方周末》《財資·生活》《上海航空》《國家藝術》《新疆人文地理》《中國青年報》《綠色時報》《廣州日報》等專業雜誌刊登。

人物故事

名字由來
庫爾班江出生的那天恰好是穆斯林的古爾邦節Kurban eid(قۇربان ھېيت),父母便為他取名庫爾班江Kurbanjan(قۇربانجان)。
大學生活
2005年3月,開始在中國傳媒大學的攝影系當旁聽生。從此,中國傳媒大學攝影班的教室里,庫爾班江這個旁聽生永遠坐在第一排,課上問題最多,所有給他上過課的老師都記得他。一位老師曾翻看他的筆記本,發現完全看不明白。因為老師們的語速對於庫爾班江來說還是太快,有寫不出來的漢語他就用維吾爾語做音譯給拼寫下來,回去再做整理。在學校,他系統地學習了如何攝影、如何拍攝和製作紀錄片。

每到寒暑假,庫爾班江總是回到新疆各處拍攝。有一次,他深入到和田的喀拉古塔格村拍攝,拍攝喀拉古塔格村的照片在傳媒大學進行了一次小型的攝影展覽。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新疆和新疆人,他張貼啟事徵集同學一起去喀拉古塔格村拍攝紀錄片。儘管所有的費用都需要自己負擔,但還是有83個同學報名參加。

經過面試,最後庫爾班江選擇了5個僅僅抱着想去看看這個村莊、想去體驗生活的簡單目的的同學。從和田的喀什塔什鄉,6個人騎着毛驢翻山越嶺,走了11個小時才到達喀拉古塔格村。6人在村里拍攝了5天,紀錄了村里維吾爾族村民的日常生活、節日慶典以及他們在艱苦環境下的精神狀態。回到北京,庫爾班江將拍攝的內容剪輯成一部40分鐘的紀錄片在學校放映,當同學們起立熱烈地鼓掌、爭相上台跟他們交流時,庫爾班江再一次被紀錄片的魅力所吸引,也更堅定了自己要當攝影師和攝像師的夢想。

這部名為《喀拉古塔格日記》的紀錄片獲得了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影像節最佳紀錄片獎、傳媒影像力首都高校影像大賽最佳紀錄片獎等獎項。之後,因為給傳媒大學帶來了良好的聲譽和影響,學校破例給他這個旁聽生頒發了學位證書。

夢想之路

無論何時,攝影都算是一個奢侈的愛好。唯美的畫面需要高端的設備配置,往往一個好的鏡頭就需要兩三千。從小自立的庫爾班江不願為家裡增添額外的負擔。剛滿十八歲的第二天,庫爾班江默默的在桌上留了一張紙條給媽媽「我已經長大了,不能再讓家裡養着我了。」從此以後,庫爾班江就真的沒有再向家裡要過一分錢。他憑藉自己對和田玉獨特的挑選眼光,在玉料市場上,漸漸積累起一定的資本。靠着零碎時間打工賺來的錢,庫爾班江堅持着自己的夢想。

2005年,庫爾班江跟隨央視大型專題片「森林之歌」拍攝組,到新疆的胡楊林拍照。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他和拍攝組成員一住就是一年半。珍稀物種黑鸛的拍攝使他吃盡了苦頭。為了近距離拍到小黑鸛剛剛出生的樣子,庫爾班江在鳥巢旁搭起了一個簡易的帳篷,日日守候。但是,黑鸛媽媽一直都用翅膀護着自己的孩子,不給庫爾班江一點機會。12天的等待,他才換來一個經典的瞬間。嗷嗷待哺的小生命以蒼老的樹幹為襯托,形成鮮明的對比,觸動着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人物評價

李小冬:很欣賞庫爾班江的作品,在他的鏡頭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和這片土地一樣古老而滄桑的生命,也可以找到荒原背景下充滿渴望的清澈目光。

白岩松:看新聞時,新疆有時很遠很陌生;看這本書時,新疆卻很近很熟悉!這些圖片與文字里,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這些故事會改變什麼,我不清楚,但這些故事出現在我們面前,本身就是改變!

陳坤:《我從新疆來》的每張圖片都是一部電影!

陳曉卿:庫爾班江作為一名業務出眾的攝影師,小庫敏銳、勤奮、和善,深受大家喜歡;作為一名維吾爾族青年,他對這些年新疆發生的種種變化一直有自己獨特而深刻的認識。

成龍:《我從新疆來》這本書用心和照片記錄了100個故事,記錄了友愛與和平。

崔永元:這是用鏡頭記錄的100個來自新疆的普通人和100種真實樸素、各有性格的生活方式。我相信真實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熟悉與陌生。

丁磊:庫爾班江對新疆人的拍攝在當下的中國彌足珍貴,也很好地體現了網易所推崇的求真相、近人心的態度。態度在每個人的身上。

楊錦麟:庫爾班江用鏡頭和文字,努力向人們介紹客觀、真實的新疆,以及在內地工作、學習、生活的新疆人,用心良苦。只有用愛的視角、愛的心態,我們才能真正走進新疆,走進新疆各族人民的心裡。

徐列(《南方人物周刊》主編):《我從新疆來》聚焦了當下新疆人的生存狀態和心路歷程,即使在讀圖時代,人性的力量依然葆有打動人心的魅力。

張悅(《人物》主編):也許只有像庫爾班江這樣嫻熟遊走在維漢兩端,並胸懷人類普世價值的有識有情之人,才能避開此困擾,並為我們呈現此中端的。

周宇(《鳳凰周刊》主編):庫爾班江就像他自己常說的:越努力越幸運,越勇敢越能改變!

視頻

GZDOC專訪庫爾班江·賽買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