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廣東省惠州仲愷高新區東江科技園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廣東省惠州仲愷高新區東江科技園於2008年設立。園區控規面積12.4平方公里,建成8平方公里,人口約4萬人。園區企業總數701家,其中工業企業333家(2020年淨增80家)、規上企業100家(2020年淨增24家)、高新技術企業81家(2020年淨增24家)、本部上市企業4家(華陽和碩貝德為A股,攸特電子和東銘新能源為新三板)、母公司上市企業20家。2020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06億元、同比增長9.57%,GDP54.85億元、同比增長4.1%,工業增加值46.68億元、同比增長5.3%,固定資產投資32.21億元、同比增長38%,工商稅收7.54億元、同比增長13%(區級入庫1.5億元,同比增長26%),非稅收入(基礎設施配套費)0.92億元、同比增長140%。

圍繞建設千億園區的目標,重點發展面向企業客戶的高端裝備(模具及精密製造、智能製造)、新材料(鋰離子電池及材料、電子材料)、信息通信(汽車電子、智能物聯、5G通信、新型顯示及照明)和面向個人客戶的持續消費(健康醫療、綠色食品、智能家居、智能家電、智能玩具)四大產業。擁有汽車電子行業華陽集團,移動通訊領域碩貝德,智能控制領域拓邦電子,工業散熱行業超頻三光電、九州風神,食品領域伊利、雪榕,LED顯示領域艾比森、雷曼、邁銳,智能裝備贏合、信宇人、固爾琦、怡豐自動化,新材料領域江豐電子,家電領域大金空調,視頻監控領域同為數碼等龍頭企業。

目錄

一、東江高新科技園發展現狀

東江高新科技園於2008年設立,是仲愷(國 家級)高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惠州市重點建設的高端產業園區。自成立以來,園區秉承打造最 具創新性、示範性高質量發展園區理念,聚焦製造業,注重與深圳產業互動,以科技創新集聚要素,市場化思維整合資源,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區和千億園區建設,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全面進步。在廠房資源方面,近幾年,深圳、東莞城市更新改造,企業紛紛加速外遷,對東江承接優質產業溢出,是個難得機遇。

1、產業基礎不斷夯實。對標深圳等發達地區,主動承接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引進培育了汽車電子行業領先企業華陽集團、移動通訊天線龍頭企業碩貝德、智能控制龍頭企業拓邦電氣、工業散熱行業領先企業超頻三光電、乳製品龍頭企業廣東伊利、食用菌龍頭企業廣東雪榕、LED 顯示龍頭企業艾比森、雷曼,智能裝備龍頭企業贏合、信宇人、固爾琦,新材料全國領 先企業江豐電子、中央空調領軍企業大金空調、高端立體停車設備龍頭企業怡豐自動化、視頻監控安全領域龍頭企業同為數碼等。

2、創新能力逐步增強。建成了國家級孵化器、新能源產業孵化器和惠州首 個人工智能主題國 家級眾創空間,加速器面積30 萬㎡、孵化器面積 10 萬㎡,引進科技項目129個。正在建設加速器和孵化器面積 25 萬㎡。擁有碩貝德科技研究院、烯谷能源研究院、華科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 8 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9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1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專利總量 2889 件,其中發明專利 730件、實用新型 1117 件、外觀設計1042件。科技人才高端集聚,吸引2名「萬人計劃」、3 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等一批高層次人才。科技金融精準對接,發起設立 500 萬元天使投資基金、1億元東升產業基金,基金總規模增至5支8億元。出台高企、專利申報前置補助,新型研發機構補助等系列激勵政策。每年開展各類創新對接和創新輔導主題活動,創新氛圍濃厚。

3、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園區控規面積1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約 8 平方公里。建成惠澤大道、東新大道等主次幹道,道路通車總里程達 40 公里,路網系統不斷拓展完善。建成九年一貫制[1]公立東江學校、社區[2]衛生服務中心、東興派出所、惠州園區首 家黨群服務中心、東興水質淨化中心、社區體育公園、禮樂公園、誠信廣場、消防站、公交首末站等一批公共配套,東投雲城、中惠玥園等 8 個商業地產項目建成發售。園區醫院、惠澤大道東段拓寬改造、園區景觀升級改造等重點配套項目正加快建設,園區城市功能正逐步完善。

4、營商環境逐步優化。園區行政服務中心實現「一門式一網式」和「集成辦理,一次搞掂」政務服務,已進駐區稅務、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設置 9 個窗口,可受理、代辦受理業務 181項,有力打通政務服務「最後一百米」,增強市場活力。推行園區幹部全員服務企業,每年解決企業發展問題100多個,構建起「親」「清」 新型政商關係,深受企業好評,實現自建園以來政務服務零投訴。創新社會治理,實現綜治信訪維穩工作「網格化」,企業生產安全「標準化」,園區連續多年信訪無積案、無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無較大以上治安刑事案件,打造了良好的「軟環境」。經過 10 年建設,東江科技園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但對照「打造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區和建設千億園區」的目標,對照國家和行業的指標,對照先進地區,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

(1)發展空間嚴重受制,征地擴園亟待破局。主要是土地和廠房這兩大發展空間受限。在土地資源方面,東江科技園作為仲愷高新區的「飛地」,受征地體制、用地規模、用地指標、水田占補平衡指標等因素綜合影響,征地難度大、成本高,項目無地可供、落戶難的瓶頸問題日益突出。此外,擴容區沒有土規,用地規模、用地指標和水田指標不足,也是影響土地使用的關鍵因素。

(2)基礎設施不能滿足需求,新城功能急需完善。道路交通是制約園區發展的重大瓶頸。園區主動脈惠澤大道的路面破損較為嚴重、排水不暢;駕考科目三考場的存在嚴重影響交通出行,交通事故時有發生,水口段上下班高峰期經常出現擁堵,影響園區企業員工的正常上下班乃至正常生產。此外,園區學校教學質量不高、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滯後、商業設施配套不完善等民生問題也成為企業和群眾反映的焦點,亟待解決。

(3)產業規模和產出不高,挖潛增效任重道遠。從單位產出看,東江園區已供工業用地面積 3.6 平方公里,2019 年規上工業產值 188 億,每平方公里規上工業產值 52.2 億元,遠低於深圳高新區每平方公里規上工業產值 200 億元。產業規模小,2019年園區產值占仲愷高新區總產值比重約為 7%。從產業集聚看,領軍大企業少,園區尚未引進和培育出具有榕樹效應的龍頭企業,也沒有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產業帶動力強的支柱產業。

(4)科技創新效率不高,創新能級仍需提升。主要表現在企業創新意識不強、投入不足、創新人才匱乏。不少企業尤其是總部在外地的企業,更多的把東江作為製造基地甚至加工基地,而沒有把研發、設計放在東江,落戶的 271 家工業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為66家,占比約 24%;建立了研發平台的不足 10 家。知識產權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研發平台建設、技改投入等指標對標先進園區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比如,每萬人口發明專利、PCT 國家專利申請量,2018 年廣州知識城分別是47件、29 件,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分別是69件、45件,而東江才17件、3件,差距明顯。園區自主創新能力、創新能級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夠強,核心競爭力有待提升。

二、東江高新科技園發展優勢

1、產業基礎優勢

東江園區初步形成面向企業客戶的高端裝備、新材料、信息5通信和面向個人客戶的持續消費四大產業集群。如表 1 所示,2019 年,園區四大產業規模達 177.39 億元,占園區產值比重達94.13%,其中信息通訊產值占比最高,占園區產值的 35.77%;四大產業貢獻稅收 4.68 億元,占園區稅收的 84.67%,其中以高端裝備貢獻稅收最多,占比達 37.98%;人均產值及利稅排在首位的是持續消費產業,10 家企業貢獻產值 24.24 億元、稅收0.95億元,人均產值 105.63萬元、人均利稅 4.15 萬元;四大產業就業人口 2.8 萬人,占園區職工總數的 92.4%,其中以高端裝備吸收就業人數最多,占園區職工總數的 33.22%;四大產業企業數130 家,占園區企業總數的 44.67%。

2、區位交通優勢

惠州與香港隔海相望,西鄰深圳、廣州、東莞,北連河源,東接汕尾,屬環一線城市的潛力城市,是一座歷史文化與科技創新碰撞的活力之城。東江高新科技園坐落在惠州的腹地位置、東江之濱,距離惠州市政府僅 13 公里,距離深圳 77 公里、香港105 公里、廣州 97 公里,屬於「深、港、穗」產業輻射的最前沿。作為大灣區連接粵東、粵北以及閩贛地區的樞紐門戶,惠州正緊鑼密鼓地建設連接深圳等地的高鐵——贛深高鐵,預計2021 年通車後深惠將形成半小時生活圈。除了在建的贛深高鐵,深惠還在謀劃研究 3 條軌道接通連接——深惠城際、深圳至大亞灣城際、深汕高鐵。加上已經通車運營的廈深高鐵,未來深惠之間預計至少有5條軌道交通互聯。惠州「豐」字交通主框架,是內聯全市 7 個縣區、外通廣深莞等 6 個城市的超級交通工程,將使惠州這座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由沿江向濱海發展,其作為大灣區連接粵東、粵北以及閩贛地區的樞紐門戶地位將更突出。

園區位於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的中部交通軸線東側,廣惠高速、惠大高速、河惠莞高速三大主力高速道路橫穿園區並設有出入站口,園區落戶企業將可以享受到更為便利的出行及運輸條件。園區距離惠州機場6公里,惠州機場是廣東重點打造的五大幹線機場之一、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惠州機場於 2019年正式啟用 T2 航站樓,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 250 萬人次大關。

3、產業平台優勢

東江園區是國家級仲愷高新區和中韓(惠州)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依託兩大國家級產業平台,充分享受國家級產業平台的政策紅利和產業整合能力。中韓產業園是中韓兩國達成共識並納入中韓自貿協定框架的兩國共建產業園區,是中韓兩國深化雙邊貿易往來、探索國際經濟合作新形式的重要平台。

4、雙區互動優勢

2019年中央相繼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兩個重要文件。惠州市政府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深惠合作,推動兩市協調聯動發展,全力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通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產業和科技金融合作、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等互動舉措,為惠州帶來創新主體、市場空間和人才、技術,推動深惠產業協同發展,助力惠州打造世 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同時,園區也面臨一些挑戰。一是面臨中山、深汕合作區、河源等周邊城市的激烈競爭。深中通道建成後中山位置優勢更加突出,河源有良好的自然及土地資源,深汕合作區由深圳全面主導合作區建設和管理。這些城市在產業類型方面均與惠州有較大的重合,尤其在吸引廣深產業外溢方面,有較大的競爭力。二是面臨全國高新區競相發展的壓力。各地方政府非常注重本地國家高新區的發展和排位,為提升本地高新區在全國的排位,往往給予政策和資金傾斜,舉全市之力建設發展,促使一些高新區順勢而上。

三、東江高新科技園發展目標和定位

戰略定位:加快建設土地集約利用、產業高端高效、產城融合生態、改革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區和千億規模園區。具體內涵就是土地利用率高、產業投入產出高、科技創新效率高、城市功能設施完善、各種要素流通順暢。

四、東江高新科技園產業發展方向

按照產業符合國家和區域政策導向、市場需求空間廣闊、本地有供給和產業基礎優勢、瞄準細分領域龍頭和上市公司的原則確定東江園區產業發展方向和招商目標企業。具體說來,一是依據《「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中國製造 2025》《國家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相關服務指導目錄》等國家產業總體規劃和細分行業規劃及廣東省、惠州市、仲愷區等區域規劃;二是市場空間較大或有進口替代需求;三是依託本地產業基礎或為本地產業配套,即在東江現有產業的基礎上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補鏈和強鏈,或同類企業集聚成群;四是選取細分領域前十強和上市公司(含上市排隊企業)作為招商目標企業。東江園區重點發展面向企業客戶的高端裝備、新材料、信息通信和面向個人客戶的持續消費四大產業。高端裝備細分為模具及精密製造、智能製造,新材料細分為鋰(離子)電池及材料、電子材料,信息通信細分為汽車電子、智能物聯、5G 通信、新型顯示及照明,持續消費細分為健康醫療、綠色食品、智能家居、智能家電、智能玩具、環保家具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