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联五烈士
左联五烈士 |
中文名: 左联五烈士 牺牲时间: 1931.2.7 人物: 李求实、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 政党: 中国共产党 |
左联五烈士,指李求实、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五位左联成员。1931年2月7日,他们与林育南、何孟雄等十八位共产党人被国民党政府杀害于上海龙华。牺牲的这五位革命战士,史称“左联五烈士”。 五位烈士作为“革命文学”的代表,成为了中国文坛中的一支新锐力量,积极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初期发展。左联五烈士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但却有着同样的抱负,他们的文章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
目录
简介
左联五烈士指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左翼革命作家。除李伟森没有正式加入“左联”,但工作上有紧密联系外,其他四位都是“左联”盟员。1931年2月7日,这五位30岁不满的青年们被国民党反动派同时杀害于上海龙华。
烈士们生前在从事实际革命斗争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学活动,以各自的不同斗争经历和亲身感受创作了一批可贵的文学作品,柔石小说《二月》、殷夫诗作《别了,哥哥》《血字》等,将自己与祖国被压迫人们的命运、与世界被压迫人们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们被害后,鲁迅先后写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文章,深情地称颂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和文学成就。
纪念遗址
1931年2月被杀害的“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殷夫(白莽)、李伟森、冯铿,他们的就义地,如今是龙华烈士陵园。
龙华烈士陵园内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这里原为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也是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
1950年,在龙华就义地大坑中发掘出18具完整骸骨和部分碎骨及遗物。遗物中有一件弹痕累累的羊毛背心,根据冯铿的爱人许峨等老同志指认,这件背心是冯铿生前喜欢穿的。
1983年,赵世炎烈士的遗孀夏之栩给中央领导写信,建议充分利用上海龙华革命遗址,整修龙华烈士陵园。夏之栩的呼吁很快得到中央领导的认可。邓小平题写园名,江泽民题写碑铭,陈云题写馆名。
1997年,龙华烈士纪念馆建成开馆,龙华烈士陵园也全面建成。
2020年12月,龙华烈士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纪念作品
冯雪峰为披露左联五作家被捕遇害的消息,署名“蓝布”在《文艺新闻》第三期上发表了《在地狱或人世的作家?》。为纪念“左联五烈士”,又以左联的名义编辑出版了《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报道了五作家被杀害的消息,并以主要篇幅揭露了国民党“文化围剿”政策的残酷性和反动性,他在《前哨》上发表短评《我们同志的死和走狗们的卑劣》。
参考来源
- ↑ 左联五烈士:鲁迅为纪念他们被捕,78年后才知道被高级叛徒出卖 网易 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