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

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英语:PingShan TinShuiWai Public Library)是香港的一座图书馆,属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管理的主要图书馆,是香港第6座主要图书馆,位于新界元朗区天水围聚星路1号屏山天水围文化康乐大楼高座,于2013年2月28日启用。该图书馆是香港规模第二大的公共图书馆,亦是香港第一间设有户外阅读环境的公共图书-馆,主要为元朗区,以至整个新界西北区居民服务。

目录

名称

规划及兴建时曾称“新天水围公共图书馆”,及后依照康文署参照附近设施与附近道路名称的场地命名指引,正式命名为上述名称。名称包含屏山及天水围两个地方,与南丫岛南段公共图书馆及南丫岛北段公共图书馆同样具有10个汉字,为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名称最长的图书馆之一,而英文名称则是系统中最长,具有31个罗马字母。为方便称呼,使用者常称该图书馆为“屏山图书馆”、“天水围图书馆”或“天屏图书馆”,唯“天水围图书馆”亦可指位于天泽邨的天水围北公共图书馆[1]

历史

该图书馆是为了取代此前位于嘉湖银座的天水围公共图书馆而兴建,后者虽使用约十年,但一直属临时性质。

在临时区域市政局解散后,香港政府于天福路和屏厦路交界(近西铁线天水围站)兴建新的图书馆和综合大楼,楼面面积按新主要图书馆的规格6,200平方米而建。初期香港政府新闻公报及香港报章《AM730》声称该图书馆会于2012年年底启用。但最后到了201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宪报》刊发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签署的命令,才正式宣布图书馆于同年2月28日起投入服务,而位于嘉湖银座的图书馆亦于当日停止运作。

设计

图书馆各楼全层均设有花圃和绿化平台,玻璃幕墙均能够将自然光线引进馆内,使到于日间能够节省70%电力。另外高低错落的中庭和庭园设计可让读者直接把书本携到户外环境阅读,其环境保护[2]设计获得香港建筑师学会颁授2011年年奖——全年境内建筑大奖。

但图书馆在启用前及初期曾发生一些小插曲,例如在正门入口上方,贯穿学生自修室与青少年图书馆的桥梁装饰,原本是种了一棵树作点辍,但最终因漏水问题而死亡,并在图书馆启用前移走。另外在儿童图书馆的设计上,设计师与馆长观点角度亦不一样,设计师崇尚简洁,而馆长却把该区布置得色彩缤纷以迎合儿童读者。贯彻简约风格的装潢亦被指指示不够,在各处地方加设指示改善。

虽然图书馆设计有特色,并获建筑大奖,唯本图书馆与香港所有图书馆一样,禁止进行拍摄及录影。场内各层多个位置亦贴上多张告示及派遣保安作为监视,以提防有人拍摄及录影。加上不容许普通市民进行摄影申请,可见香港的作风十分保守。

设施

图书馆楼高七层,面积6,100平方米。除了成人图书馆、儿童图书馆及参考图书馆外,该馆设有摆放青少年读物的青少年图书馆,是全港第二间设有同类设施的公共图书馆。报刊阅览部旁的小说天地,是专门摆放不同类型小说的区域。

图书馆初期藏书约270,000册,现已增至330,000册,逾15,000项录-音资料及只读记忆光碟、参考馆藏(包括香港特藏及地区特藏、一般参考图书、字典及指南等)逾30,000册。图书馆亦设有多媒体资料图书馆、电脑资讯中心及互联网/电子资源工作站,内有多部电脑供读者使用。另外,图书馆各层均设有自助借书机及在地下设立特快归还服务,简化借还书手续及推行图书馆自助化。

虽然图书馆于2013年2月28日才全面启用,但设于一楼,共228个座位的自修室,则在2012年11月19日率先投入服务。

使用状况

该馆是全元朗区最多人使用的公共图书馆,每天平均到访人数约4,000多人,平均借出的图书馆资料数量约5,000多项。另外,该馆也是全港第一所在夜间举办活动的公共图书馆,约70名中学生在2013年10月11日通宵在图书馆内进行多项活动。

视频

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 相关视频

公共图书馆适老化服务大有可为
公共图书馆的雏形形成于古代。

参考文献